八年级历史上下册期末试卷第一次测试(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一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40分。)
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那么,我国为什么还要以曾经激发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呢?用一个成语来表达是 ( )
A居安思危 B知耻后勇 C 学以致用 D闻鸡起舞?
2、“西方殖民者几百年来只需要架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不复返了。”是下列哪一事件( )
A抗日战争胜利 B解放战争胜利 C抗美援朝胜利 D三大改造胜利
3、1952年的一天,农民张大爷看着自己刚分到的土地,激动得喜泪涟涟。这一情景的出现在 (? )
A、土地改革 ?B、粉碎了“四人帮” C、改革开放?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如果你需要一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准确信息,那么下列资料中你将选用 ( )
A当时农民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B农民纷纷加入人民公社
C1953年全国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D1956大多数农户参加了生产合作社
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是 ( )
A、城镇 B、大中城市 C、农村 D、沿海地区
6、有人喜欢收藏“1969”“1971”年发行的毛主席像章,我们可以断定这些文物是 ( )
A抗美援朝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后
7、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这里的转折主要是 ( )
A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D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8、安徽风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反发生于 ( )
A土地改革后 B三大改造时期 C人民公社化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9、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称谓是在 (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 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五大
10、“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称谓是由于 (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B建国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政策 D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历史的事实
11、中国政府相继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根本原因是 (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C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
12、以下不是抗美援朝中涌现出来的英雄是 ( )
A邱少云 B黄继光 C刘胡兰 D毛岸英
13、中国运动员走出国门,最先赢得世界瞩目的体育项目是????????? ????(?? ???)?
A.排球??????????B.射击???????????????C.乒乓球?????????D.举重?
14、尼克松回忆与周恩来首次握手时说:“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这里指的是( )
A中美关系开始改善 B万隆会议召开
C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D中美正式建交
15、他是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培育了“东方魔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
A邓稼先 B杨利伟 C焦裕禄 D袁隆平
16、中国古代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今天这种说法已经通过下列哪项成果变成了现实 ( )
A计算机网络 B电视 C报纸 D课本
17、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_______发展战略,把_______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
A科教兴国 高等教育 B科教兴国 九年义务教育
C可持续发展 高等教育 D可持续发展 九年义务教育
18、1991年我国作为主权国家,加入了“APEC”,它是下列哪一国际组织 (?? )
A、联合国 ?B、上海合作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 D、亚太经合组织
19、我国目实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包括 ( )
A、养老保险 B、失业保险 C、最低生活保障 D、公费医辽
20、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的几个步骤,按先后顺序是 ( )
① 土地改革 ② 农业合作化 ③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 人民公社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台湾地区无论谁当政,实现两岸和平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下列史实有利于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因素有 ( )
①两岸经济文化的交流频繁? ②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③大陆综合实力的增强???? ④香港、澳门地区回归祖国?
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2、同学收集的下列改革开放前的购物票证中,哪一种是不符合要求 (?? )
A、粮票? ?B、肉票? ?C、股票?? D、布票
23、1958年,中共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由于?
①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②急于求成?③自然灾害④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4、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 (?? )?
A.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B.加速实现手工业合作化?
C.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优先发展重工业
25、哪一运动中,党和国家的民主和法制建设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 )??
A.土地改革运动?????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文化大革命
阅读下列材料。(4分)
材料一:旧中国: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和富农,占有约百分之八十的土地,他们借此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贫农,只占有约百分之二十的土地,他们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材料二:敬爱的毛主席:……我们祖祖辈辈在梦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那有多高兴啊!……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劳动成果完全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土地制度? (1分)
答:封建土地制度。
(2)阅读材料二,说出中央人民政府为实现广大农民的梦想所采取的措施。(1分)
答: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展土地改革。
(3)联系材料一、二的内容,简述中央人民政府采取措施的重要意义。(2分)
答:意义: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解放了生产力
27、王亮同学是一位歌迷,下面是他搜集到的三首歌曲的部分歌词:(14分)
材料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走进新时代》
材料二:东方红,太阳升……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 ——《东方红》
材料三: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 ——《春天的故事》
(1)材料一中“站起来”、“富起来”、“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的领导人分别是谁?(3分)
答:分别是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
(2)材料二、三所提到的大救星和老人分别是谁?其主要业绩各有哪些?(至少各写出两例)(4分)
答:人物:毛泽东、邓小平。
功绩:
毛泽东:解放中国,创立毛泽东思想、领导建立新中国等;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实行改革开
(3)1979年“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指什么?“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一九九二年在“南海边写下诗篇”指什么事?(3分)
答: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所以说“是一个春天”。“春天”指改革开放。
一个圈指经济特区。
诗篇:南巡谈话
(4)读材料三,请你用一句话评价这位老人。(2分)
答: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5) 你还能帮助王亮同学搜集到有着浓厚时代特征的歌曲吗?(至少写出一首并注明创作背景)(2分)
答:抗日战争时期:
《黄河大合唱》、《大刀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等。
28、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亲如一家,任何分裂行为都是对祖国利益的最大损害。(8分)
(1)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参加谈判的西藏首席代表是谁?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是什么?(2分)
答:阿沛·阿旺晋美。
意义:至此,除台湾和少数沿海岛屿外,中国领土全部获得解放。
(2)新中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什么制度?一五计划期间,西藏取得了哪些交通运输成就?(3)
答:民族区域自治。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3)今天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了怎样的发展战略?被藏族群众誉为“活菩萨”的是谁?(1分)
答:西部大开发。 “活菩萨”指孔繁森。
(4)请你说出我国另外四个省级自治区的全称。(2分)
答: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29、十年浩劫,中华大地满目疮痍。中国人民痛定思痛,开始了深深的反思。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了中国人民奋斗的新起点,悄悄的,一场新的变革在神州大地上揭开了序幕。(8分)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怎样纠正了自己的“左倾”错误?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会议决定实行什么基本国策?(4分)
答:1批判两个凡是,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路线;
2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等口号,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提出了改革开放。
3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基本国策:改开开放放。
(2)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经济建设首先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这场变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从实质上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质:解放农村生产力。
农村经济的发展面临许多问题:农民文化素质和市场意识不高、农业负担过重、生态环境破坏、生产技术和效率偏低等。请你根据你所学知识,给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提点建议。(2分)
注重科技文化的培训和普及;加大对农村的支持力度;
注重特色农产品加工;
30、材料分析题(8分)
材料一:中美关系是典型的大国关系,总体定位非常重要。双方虽然在社会制度等方面存在不同,但在认识到不同后再去看彼此的共同点和共同利益,这就体现了“积极”。 ——新华网
材料二:
图一毛泽东会见访华的尼克松 图二 乔冠华开怀大笑 图三 上海APEC会议领导人留影 图四 胡锦涛和奥巴马
(1)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对新中国采取什么样的态度?(1分)
答:外交孤立政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
(2)中美两国关系何时开始正常化?被称为什么外交?何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分)
答:20世纪70年代初(尼克松访华);
乒乓外交 1979年
(3)根据材料说明中美两国制度的不同点?材料一体现了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什么倡议?(2分)
答:社会制度不同; 求同存异
(4)材料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得以实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从中你得出怎样有益的启示?(2分)
答: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启示:弱国无外交。
31.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2005年3月14日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是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的法律。
材料二:2006年2月27日台湾领导人决定终止“国统会”和“国统纲领”适用,同时表示在条件许可时,会推动台湾公众制定新“宪法”。
材料三:2005年4、5月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相继访问大陆,为海峡两岸的进一步沟通送来了缕缕春风。
材料四: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苦!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有国殇。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国殇》
请回答: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历代中央政府曾加强对该地区管辖。试以古代史实加以证明(2分)
答:三国时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
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清朝郑成功抗击荷兰收复台湾;康熙帝时,在台湾设置台湾府。
(2)我国政府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2分)
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3)有人认为,台湾的统一大业,是大人的事情,与青少年无关。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3分)
答:不对。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和平统一的义务,我们青少年也不例外;我们中学生要积极维护祖国统一,同一切破坏国家统一、分裂国家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
(3)《国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意愿?说明了什么?(4分)
答:思念故乡,渴望统一;说明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民心所望,大势所趋。
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统一,请分别针对台湾人民和“台独”分子各写一句心理话。(2分)
答:对台湾人民说:兄弟,回来吧,我们分离太久了!
回来吧,祖国人民欢迎你;
两岸兄弟一家亲等。
对“台独”分子说:别做亲者痛仇者快的事;
分裂不得人心;“台独”没有和平;
悬崖勒马,回头是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