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5 孔乙己(16张ppt课件+教案+练习+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5 孔乙己(16张ppt课件+教案+练习+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1-29 08:59:38

文档简介

《孔乙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反映的时代背景
2、学习运用外貌、语言、神态、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3、体会本文巧妙的手法和精练的语言
【重点】学习运用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难点】体会巧妙手法的运用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课:
展示现代“咸亨酒店”门前的孔乙己雕塑的图片,导入。让学生猜一猜手里拿着铜钱的人是谁?(板书:孔乙己)
明确:孔乙己,他在炫耀自己比短衣帮阔绰。
讲授:
一、文章的写作背景
请学生朗读写作背景,强调重点词:戕害
二、初读课文——谈感受
1、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自由诵读,读出真切的感受和体验。
要求:诵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课标要求);读完后写下一句话,表达自己真切、细腻、个性化的感受与体验。
(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并提出疑问)
2、学生课本剧表演(孔乙己第一次出场)
让学生勾画第4段中孔乙己的外貌描写的句子,准备赏析。
(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
(1)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明确:一个“站着”,一个“穿长衫”,在看似矛盾的描写中点明了孔乙己的特殊身份:落魄穷苦的读书人。而“唯一”,表现了他的孤单——既不属于做工的穷人阶层,也不属于“学而优则仕”的富人阶层。整句话表达得既严整,又诙谐。
(2)他身材很高大;
明确:孔乙己有劳动能力,可以自己自食其力。
(3)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
明确:这是间接表现他有偷窃恶习的巧妙语言,“时常”,表现他偷窃的频率;“伤痕”表现他“偷窃”付出的代价。?
(4)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明确:乱蓬蓬,表明他懒惰,精神颓废,花白说明他年龄大。
(5)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明确:一个“脏”字表现了他的懒,一个“破”字表现了他的穷;而“十多年”三字,让人想到的不只是一贯以来的懒和穷,还有他对读书人身份的执着迷恋和刻意坚守。
3、学生课本剧表演(孔乙己第二次出场)
让学生勾画第11段中孔乙己的外貌描写的句子,进行赏析。
(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
(1)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
明确:“黑、瘦”说明他身体健康状况很不好,已经到了衣食无着穷途末路的地步。
(2)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
明确:“穿一件破夹袄”说明他终于失去了长衫,读书人身份的梦破灭了。“盘着两腿”说明腿被打折,使他丧失生活能力,生命将消失。
4、孔乙己的语言、神态描写
(1)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明确:以读书人自居卖弄学问,迂腐可笑。
(2)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明确:死要面子怕人嘲笑。
(3)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
明确:自命清高迂腐、自欺。
(4)“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明确:“惟有读书高”的自命清高的性格。
(5)“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
明确: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至死不悟。
(6)“不要取笑!”“跌断,跌,跌……”
明确:极力维护自己的尊严。
5、孔乙己的动作描写
(1)“便排出九文大钱”
明确:一个“排”字,则表现了孔乙己囊中的充盈和神情的自得。
(2)“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
明确:一个“摸”字,写出了孔乙己囊中的羞涩和动作的不利索,与前面境况“富裕”时的“排”字形成鲜明对比。?
孔乙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小结)
明确:好喝懒做,小偷小摸,自命清高,迂腐穷酸而又纯真、善良。
其中的纯真、善良表现在教“我”写字和给小孩子分茴香豆上以及从不拖欠酒钱。孔乙己虽然自身迂腐而且还存在着些许不良习气,但还不至于死去,是谁夺走了他的生命呢?
三、再读课文—探根源
(学生跳读课文,并小组讨论探究人物特点)
学生讨论后整理:
咸亨酒店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人物有:
掌 柜——是一个虚伪、势利、冷酷、媚富欺贫、唯利是图的人
丁举人——是致死孔乙己的直接凶手
短衣帮——帮凶,缺乏同情心
小伙计——同情者,中国的年轻一代
明确:他们对孔乙己总是取笑,“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实则漠不关心,只有在欠钱不还的时候才想起他,表现了社会的冷漠。为了生活下去,孔乙己偷了丁举人的东西,被同样是读书人的胜利者——丁举人打折了腿。更加暴露了封建统治者的凶残。
四、三读课文—赏细节
(小组合作探究)
脸色的变化: 青白脸色——黑而且瘦
明确:孔乙己第一次出场时脸色青白,虽然营养不良,却也可以站着喝酒;被丁举人打断腿后虽然“坐”下来喝酒了,然而由于被打断腿,脸色却变得黑瘦,生命即将走到尽头。通过脸色的变化,揭示了旧社会下层读书人的悲惨命运。
五、四读课文—析手法
(整体阅读课文,小组分析小说所用的手法)
1、对比
明确:咸亨酒店是旧社会的缩影,一切人和事有着鲜明的对比:短——长:站——坐;外——里;休息——享受。形成了一个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格局,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另外小说中,孔乙己第一次和最后一次的外貌、动作、神态的对比;孔乙己和丁举人的对比;小孩子与大人对孔乙己态度的对比。通过对比更加鲜明的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悲凉。
2、反衬
明确:小说以笑为线索,以乐写哀,以笑写悲,表示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整个社会的悲剧。
终于孔乙己在社会的冷漠中的确死去了。
小结:
就是这样一个没有对社会造成任何危害的下层知识分子,却在社会的冷漠中的确死了。他被奸诈的掌柜、冷漠的短衣帮嘲笑奚落,被得势的丁举人打断了腿,丧失了生活的能力,没有得到任何人的同情和温暖。在寒冷的季节,他死了,悄无声息的死了。这无声的死亡如巨雷般向冷漠的社会和迷失的人性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这就是鲁迅为自己第一部小说集取名为《呐喊》的原因。
课后拓展
请同学们课下阅读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
评测练习
1、选词填空。
(1)只有穿长衫的,才 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走、踱、跨)
(2)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 出九文大钱。(排、摸、掏)
2、判断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短衣帮站着喝酒,穿长衫的慢慢坐喝,这种穷富等级社会地位的差别正是孔乙己所处的时代背景,是小说中描写的社会背景。( )
(2)“窃书不能算偷”,把“偷”说成“窃”,一是为了遮丑,二是炫耀才学,这正好暴露了孔乙己虚荣心被损伤后的内心痛苦。( )
3、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
(1)他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
(2)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 )
(3)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
答案:
1、踱 排
2、(1)√ (2) √
3、(1)肖像描写 (2)语言描写 (3)神态、语言描写
课件16张PPT。课后反思
《孔乙己》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这篇小说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个世态,是一篇讨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
这篇小说布局精巧,它没有一个中心情节贯穿始终,而是充分体现出“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的特点,人物的性格展现、命运起伏是构思的重点。小说开头便描述咸亨酒店,为典型人物活动提供典型环境。以“我”——酒店小伙计的见闻为线索组接生活画面,选取孔乙己在酒店的几个生活片段展开情节,使人物性格脉络清楚。故事情节的展开线索分明,结构安排严谨完整,增强了亲切感和真实感。以“笑”贯穿全文。让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最后在笑声中离开生活舞台,这样的安排既是对孔乙己性格的批判,也是对社会冷酷、群众麻木的批判,更是对罪恶的封建制度的无情鞭挞。
根据以上特点,我重点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一是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二是学习运用外貌、语言、神态、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三是体会本文巧妙的手法和精练的语言。授课之后,反思如下:
1.能够很好地贯彻落实新课标的精神,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只是起到引导和点拨者的作用。
2、抓住刻画人物为中心,在对经典人物描写语段的探讨、表达中,引导学生加深对人物性格的理解和把握。
3、紧扣关键词“排”、“摸”指导学生设计课本剧,更形象直观的再现孔乙己两次喝酒被人嘲弄的遭遇,更好的揭示了社会的冷漠和人性的迷失。学生的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4、在分析作品手法时,引导学生运用完全归纳法进行比对,得出结论,在此基础上加深了对“格局”一词的深刻理解。
5、在突破难点上,通过对咸亨酒店中各色人物语言以及他们对孔乙己的态度的分析,引导学生透过热闹的“笑”看到社会和人性的“悲”,从而理解鲁迅先生以喜写悲的表现手法。
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也有一些不足。如:课堂的节奏还不够合理;营造的课堂氛围还不够浓厚,学生的融入度还要提高。
在此,恳请各位观课老师不吝赐教,感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