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0.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1-29 11:50:48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教学设计
课题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单元 第八单元 学科 历史 年级 八年级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解放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土地改革;掌握辽沈、淮海、平 ( http: / / www.21cnjy.com )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的概况;简析国民党南京政权覆亡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理解国民党统治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2.过程与方法(1)通过播放视频和展示历史图片资料,创设历史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学习土地改革、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 http: / / www.21cnjy.com )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并把握解放战争发展到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 ( http: / / www.21cnjy.com )、强弱势、成败势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通过观看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形势图,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讨论国民党反动统治崩溃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的道理;通过视频材料让学生感受人民战争的波澜壮阔,让学生体验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重点 三大战役和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难点 对渡江战役历史作用和蒋家王朝覆灭原因的分析和理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图片,师:请看右图蒋介石退守台 ( http: / / www.21cnjy.com )湾,他为什么要退守台湾呢?他发动的内战是怎样一败涂地的?南京国民政府又是怎样在大陆上覆灭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这段神秘的历史。 观看图片,进入探究新知阶段。 通过图片导入,创设历史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师: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是怎样在解放区进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土地改革的呢?我们学习第一篇章。第一篇章 土地改革农民欢欣鼓舞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师: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在解放区是怎样进行土地改革的呢?1.抗战胜利后的土地改革:(1)目的:(2)内容:师:中共中央制定的土地改革措施,农民得到了渴望已久的土地。师:人民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防御阶段后,中共中央又制定了什么土地政策呢?2.战略反攻后的土地改革:(1)目的:(2)时间:(3)文件:(4)内容:教师明确:①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②按农村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土地。师:这些土地改革措施的制定,取得了怎样的成效呢?(5)成效:师:《中国土地法大纲》是一个彻底的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教师组织探究:为什么说《中国土地法大纲》是一个彻底的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教师明确:《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 ( http: / / www.21cnjy.com )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土地。大纲不但肯定和发展了1946年提出的将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原则,而且改正了其中对地主照顾过多的不彻底性,成为一个在全国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纲领性文件。师:我们去看看《中国土地法大纲》的相关图片。课件展示图片:土改工作人员把《中国土地法大纲》抄写在墙壁上,向农民广泛宣传,见第7张PPT。教师补充:1947年10月,中共中央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解放区农村开展起土地改革运动。师: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农民积极支援解放战争,我们去看看人民群众支援解放战争的图片。课件展示图片:见第8张PPT。师:解放区实行的土地改革措施,有什么作用呢?教师明确:①打碎了几千年来套在人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身上封建枷锁,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②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激发了广大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③翻身农民掀起了参军参战和支援前线的热潮。教师组织学生探究: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同人民解放战争不断胜利的关系是什么?教师明确:土地改革的开展,激发了广大农民革命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掀起了参军参战和支援前线的热潮;还积极承担抬担架、送粮草、运弹药等任务。农民群众的积极支援,使人民解放战争有了可靠的人力、物力保证,这是人民解放战争不断取得胜利的基本条件。过渡:人民解放军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是怎样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的呢?让我们进入第二篇章。第二篇章 三大战役歼敌势如破竹二、三大战役的胜利师:人民解放军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三大战役的呢?1.背景:课件展示柱状图:敌我力量对比的变化,见第12张PPT。师:结合柱状图中敌我人数的变化和主要阶段特点。1948年6月,人民军队人数上升到280万, 国民党军队人数下降到360多万人,军民士气低落,危机四伏,国民党收缩到一些战略要地。强调决战时机成熟。师:你们知道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吗?教师组织进行材料探究。课件展示材料:见第14张PPT。材料一:东北(国民党军)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卫立煌集团,共48万人。分布在长春,沈阳,锦州等几个孤立地点上。我军的正规军(在东北)70万,地方军30万,合计百万人,是全国五大战场上兵力超过蒋军的唯一战场。材料二:东北解放区广大军民,经过近三年的艰苦奋斗,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解放区已经连成一片……东北工业发达,经济上居解放区的第一位。 依据材料,人民解放军为什么首先发动辽沈战役呢 教师明确:①军事上:敌军孤立分散,敌弱我强;②广阔的根据地,便于得到支援;③经济上:资源丰富,经济力量雄厚;④胜利后有利于华北、华东作战。师:我们一起学习辽沈战役的概况。2.辽沈战役:(1)时间:(2)参战部队:师:人民解放军在辽沈战役中采取了什么战术呢?课件展示:辽沈战役的示意图,见第15张PPT。提问:辽沈战役的关键在于取得哪个城市?为什么? (3)战术: 教师强调:“关门打狗”的战术,固守在长春的敌人宣布起义,长春宣布解放。课件展示:辽沈战役的示意图,见第16张PPT。教师演示辽沈战役的概况。教师补充:东北野战军在林彪和罗荣桓的领导下,取得了辉煌的战绩。(5)战果:师:辽沈战役的胜利有什么意义呢?教师明确:东北全境解放,使解放战争有了巩固的战略后方,为平津战役的胜利奠定基础。师:我们一起去看看淮海战役吧!3.淮海战役:教师组织学生活动:观看视频,结合课本,回答以下问题。(1)时间:(2)领导人:(3)参战部队:(4)战术:(5)作战地点:(6)战果:(7)意义:课件播放视频:淮海战役,见第18张PPT。教师明确:(1)时间:1 ( http: / / www.21cnjy.com )948年11月——1949年1月;(2)领导人: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3)参战部队: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4)战术:中间突破;(5)作战地点:以徐州为中心,碾庄、双堆集、陈官庄;(6)战果:歼敌55万余人;(7)意义: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 师:我们去看看淮海战役领导人的图片。课件展示图片: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见第20张PPT。师:我们去看看淮海战役的示意图。课件展示图片:淮海战役示意图,见第21张PPT。教师结合示意图,讲述淮海战役的战况,人民解放军只有60万人,而国民党军队有80万人,但我方却非常主动,牢牢地控制着整个战役的发展态势,最终取得胜利,歼敌55万人,是三大战役中歼灭敌人最多的战役。师:淮海战役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派,直逼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区,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配合了平津战役的作战。我们去看看平津战役。3.平津战役:(1)时间:(2)领导人:(3)参战部队:(4)战术:(5)作战地点:(6)战果:(7)意义:课件展示图片:平津战役示意图,见第23张PPT。师:中共中央采取“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 http: / / www.21cnjy.com )各个歼灭敌人”的策略,先后解放了新保安、张家口、天津和塘沽。接着,100万人民解放军云集北平周围。北平守敌20多万人已成囊中之物,如果就地歼敌,对我方是易如反掌,但我们没有采取这种简单的方式,而是向国民党守将傅作义提出了和平谈判的8项条件,要求傅作义“放下武器,和平改编”。教师组织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思考:北平和平解放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课件播放视频:北平和平解放,见第24张PPT。 教师明确:1.使北平悠久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文物古迹得以完美保存,为新中国留下了一笔文化财富。2.傅作义的投诚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中起到了宣传作用。3.增加了人民军队的信心。师:我们把三大战役归纳一下。课件展示:三大战役情况汇总表,见第25张PPT。师:三大战役的影响是什么呢?5.三大战役的影响:教师明确: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的主要军事力量,使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成为定局。 教师组织学生探究: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是什么?教师明确:1.党中央、中央军委及时把握决 ( http: / / www.21cnjy.com )战时机,正确选定决战方向,有利地保证胜利。2.解放军广大官兵英勇作战。3.解放区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援,国统区的中共地下党和革命群众也为战争的胜利,积极贡献力量。过渡:三大战役,使国民党反动派的精锐 ( http: / / www.21cnjy.com )部队丧失殆尽,人民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成为定局。国民党再一次玩弄和平阴谋,要求和平谈判,它的阴谋得逞了吗?让我们进入第三篇章。第三篇章 南京解放宣告统治覆灭三、解放南京师:我一起学习解放南京的背景。1.背景:教师补充:(1)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在军事、政治、经济领域陷入崩溃,美国不愿意再提供军事援助。教师明确:(2) 为了保存反动残余势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1949年4月,国民党代表团到北平与中共谈判,双方达成《国内和平协定》,但国民党政府最后却拒绝签字。国民党反动派的“和平”阴谋宣告彻底破产。师:面对这种情况,中共中央是怎样做的呢?课件展示图片:《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见第30张PPPT。教师补充: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放军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师:我们一起学习渡江战役的概况。2.渡江战役:(1)时间:(2)路线:(3)结果:师:我们去看看渡江战役的示意图。课件展示图片:渡江战役示意图,见第32张PPT。师:结合示意图,讲解渡江战役战线,解放南京的概况。我们去看看占领总统府的图片吧!课件展示图片: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见第33张PPT。教师补充: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国民政府覆灭了。师:此后,解放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继续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师:毛泽东闻讯后,欣然命笔,写下了《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课件展示: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教师解释:钟山:即紫金山,这里指代南京;风雨:革命的暴风雨;苍黄:急剧变化;慨而慷:慷慨激昂、无比欢喜;正道:客观规律。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国民党南京政权迅速覆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教师明确:1.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不顾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民的和平愿望,悍然挑起内战,不得民心;2.国民党对内独裁,对外卖国,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3.战争的非正义性导致军队士气低落等。教师组织学生进入巩固提升。1.下列对1947年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是一次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 B.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C.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D.按劳动力平均分配土地 答案:D2.辽沈战役首先攻克的城市是( )A. 锦州 B.沈阳 C.营口 D.长春答案:A3.武汉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转折点。进入的阶段是( )A.防御阶段 B.决战阶段 C.相持阶段 D.反攻阶段答案:C4. 下列选项中,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被消灭是在什么战役之后( )A.淮海战役后 B.平津战役后C.三大战役后 D.渡江战役后答案:C5.读图说史题: 请看右图《平津战役的支前民工》这幅图,谈谈你的感想。答案:(1)华北解放区人民在支援平津前线同时,还担负着平津战役的支前任务,民工为支援人民解放战争,从人力、物力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有力地保证了战略决战的胜利,充分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 齐读第一篇章名称。生: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生:减租减息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生:为了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保证人民解放战争的人力、物力支持。生:1947年10月。生: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学生结合课本回答。生:到1948年秋,已有1亿人口的地区完成了土地改革。学生结合课本回答。学生观看视频。学生观看图片。学生结合课本回答。学生结合课本回答。齐读第二篇章名称。学生观看柱状图。生: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学生观看材料。学结合材料回答。生:1948年9月——1948年11月。生:东北野战军。学生结合课本回答。生:锦州,它是东北的大门。学生观看示意图。生:歼敌47万余人。学生结合课本回答。学生观看视频。学生结合视频和课本回答。学生观看图片。学生观看示意图。生:1948年11月——1949年1月。生: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生:东北野战军、华北野战军。生:先打两头、后取中间、各个歼灭敌人。生:张家口、天津。生: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歼敌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生:基本解放华北地区,华北、东北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学生观看示意图。学生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学生观看图表。学生结合课本回答。学生分组讨论。齐读第三篇章。学生结合课本回答。学生观看图片。生:1949年4月20日。生:西起江西的湖口,东到江苏江阴。生: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国民党在大陆22年反动统治的覆灭。生:这一胜利增强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也令国际舆论刮目相看,鼓舞了盟国的抗日斗争。学生观看示意图。学生观看图片。学生齐读《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学生分组讨论。学生结合课本回答。学生结合课本回答。学生结合课本回答。学生结合课本回答。学生结合课本回答。 有利于学生形成整体感知。能了解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制定的土地改革措施。培养学生从教材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从教材中提取信息的能力。能了解土地改革的文件。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从教材提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理解人民群众支援解放战争。培养学生从教材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能对第二篇章形成整体感知。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了解三大战役的名称。培养学生分析材料和理解材料的能力。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从教材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创设历史情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教材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知道淮海战役的概况。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能了解淮海战役的范围和战况。培养学生从教材中提取信息的能力,能知道平津战役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培养学生从视频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便于学生归纳记忆。培养学生从教材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第三篇章形成整体感知。培养学生从教材中提取信息的能力。能了解中共中央的态度。培养学生从教材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有助于了解长沙的位置。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能了解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的概况。培养学生集体合作能力和参与意识。感受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解放南京,并“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豪迈气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课堂小结 师: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 ( http: / / www.21cnjy.com )战,违背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意愿,不得人心,必然走向失败。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的利益,顺应了抗战后的历史发展趋势,在人民的拥护和支持,由弱转强。经过三大战役和解放南京,国民政府在大陆22年的反动统治被推翻,中国人民迎来了新的曙光。 观看课堂小结内容。 有利于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整体感知。
板书 1.抗战胜利后的土地改革2.战略反攻后的土地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革:目的、 时间、文件、内容、成效、意义 1.背景三大战役的胜利 2.辽沈战役3.淮海战役4.平津战役5.三大战役的影响 1.背景解放南京 2.渡江战役:时间、路线、结果 学生默记板书内容。 有利于学生归纳、记亿所学内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练习
一、选择题:
1.抗战胜利后,解放区实行的土地政策是( )
A.减租减息政策 B.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C.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D.交租交息政策
2.1947年,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土地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是( )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C.《兴国土地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1948年10月,一位被俘的国民党 ( http: / / www.21cnjy.com )军官感叹道:“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由此可知他感叹的战役是( )21教育网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4.解放战争时期,辽沈战役首战告捷,下列对它的意义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
①解放了华北全境 ②使解放战争有了巩固的战略后方 ③为平津战役的胜利奠定基础 ④解放了东北全境21·世纪*教育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中,歼灭敌人最多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6.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在解放战争时期名称是北平,使它获得了和平解放的功臣是( )
A.李宗仁 B.胡宗南 C.傅作义 D.周恩来
7.八年级某班学生要考察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史实,需要去的城市是( )
A.徐州 B.上海 C.北京 D.南京
8.有人形象的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段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①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②日本在南京制造大屠杀 ③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 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www-2-1-cnjy-com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来源:21cnj*y.co*m】
9.整理历史知识结构图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以下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B.抗日战争的发展历程
C.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10.下列是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排列顺序正确的选项是( )
①国民政府在大陆上的发动统治覆灭 ②辽沈战役 ③渡江战役 ④北平和平解放
A.①②④③ B.①②④③ C.②④③① D.①②③④
二、列举题:
1.列举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发动的三大战役。
三、材料题:
1.材料一
战役名称 民工 担架 大小车 牲畜(万头) 粮食(亿斤)
辽沈战役 160万 13800副 6750辆 80 0.7
淮海战役 150万 30.5万副 88辆 6300 4.3
平津战役 180万 20000副 40辆 100 3
合计 490万 33.88万副 6878辆 180 8
材料二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1)依据材料一,我们从图表中能得到什么信息?
(2)依据材料二,“百万雄师过大江”是从何时何地开始的?
(3)依据材料二,“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表达了毛泽东怎样的革命思想?
(4)依据材料,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何关系?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练习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抗战胜利后解放区实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土地政策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战胜利后,为了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中共在解放区实行了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土地政策。只有C符合题意,故选C。21·cn·jy·com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对抗战胜利后解放区实行土地政策识记的相关知识,审题时需考虑全面。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土地法大纲》的相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识。抓住关键词“1947年”,结合所学知识,1947年10月,为了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保证人民解放战争的人力、物力支持,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故选A。www.21-cn-jy.com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中国土地法大纲》相关知识。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信息分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问题能力。依据题干信息“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结合所学可知,这是1948年的辽沈战役,辽沈战役中最先攻克的城市是锦州,东北野战军采取了“关门打狗”的战术,歼敌47万余人,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21cnjy.com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学生理解材料能力的知识。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辽沈战役意义的相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辽沈战役的胜利,解放了东北全境,使解放战争有了巩固的战略后方,为平津战役的胜利奠定基础,②③④三项符合题意;①项说法错误,需排除含①的ACD三项。故选B。2-1-c-n-j-y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对辽沈战役意义的识记,审题时需仔细。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三大战役中歼灭敌人人数 ( http: / / www.21cnjy.com )最多战役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可知,辽沈战役歼敌47万余人,淮海战役歼敌55万余人,平津战役歼敌和接受和平改编52万余人。只有B符合题意,故选B。【出处:21教育名师】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三大战役中歼灭敌人人数最多战役的相关知识。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北平和平解放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关知识。根据所学可知,平津战役中,解放军采取了向两头,后取中间的战术,驻守北平的傅作义部处于百万人民解放军的包围之中,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只有C项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识记能力的知识。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国民政府在大陆覆 ( http: / / www.21cnjy.com )灭的相关知识。依据题干所给信息“国民党政权垮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国民党在大陆22年反动统治的覆灭。故选D。21*cnjy*com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国民政府在大陆覆灭的知识。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南京条约》和渡江 ( http: / / www.21cnjy.com )战役的相关知识。阅读题干所给关键信息:“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1842年,清政府战败,英国强迫清政府在南京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949年4月,毛泽东和朱德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了渡江战役的命令,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解放南京,标志统治中国22年国民党政权覆灭,渡江战役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C项符合题意;②③不符合题意,需排除含②或③项ABD三项。故选C。2·1·c·n·j·y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的是分析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课本基础知识。
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民解放 ( http: / / www.21cnjy.com )战争主要进程的相关知识。依据图片所给信息,示意图所反映的是人民解放战争主要进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6年6月——1947年,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反攻的序幕;1948年9月——1949年1月,进入了战略决战阶段;1949年4月23日,渡江战役的胜利,南京解放,宣告国民党在大陆22年政权垮台。只有A符合题意,故选A。【版权所有:21教育】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分析问题的能力,需仔细审题。
1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解放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争时期历史事件排序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项发生的时间是1949年4月23日;②项发生的时间是1948年9月——11月;③项发生的时间是1949年4月20日;④项发生的时间是1949年1月。由此分析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②④③①。故选C。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重要历史事件排序的相关知识,需仔细审题,考查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二、列举题
1.【答案】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关知识。根据所学可知,1948年6月,解放军兵力已发展280万人。根据战争形势的需要,中共中央果断地发动战略决战的政策,先后发动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的知识。
三、材料题:
1. 【答案】(1)人民群众对三大战役的支援。
(2)1949年4月20日,从西起江西的湖口,东到江苏江阴。
(3)把国民党彻底歼灭。
(4)农民群众的积极支援,是渡江战役取得胜利的基本条件。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材料能力的相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识。依据图表所给数据,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担架、粮食等物资的援助,可以看出人民群众积极支援支援三大战役。
(2)本题考查的是渡江战役的相关知识。根据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可知,1949年4月,毛泽东和朱德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了渡江战役的命令,路线是西起江西的湖口,东到江苏江阴500多千米的战线。
(3)本题考查的是毛泽东同志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待国民党态度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签字后,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21*cnjy*com
(4)本题考查的是人民群众的支持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渡江战役胜利关系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可知,农民群众的积极支援,使人民解放战争有了可靠的人力、物力保证,这是人民解放战争不断取得胜利的基本条件,也是渡江战役取得胜利的基本条件。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人民群众支援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相关知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2张PPT)
第21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历史川教版 八年级上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请看右图蒋介石退守台湾,他为什么要退守台湾呢?他发动的内战是怎样一败涂地的?南京国民政府又是怎样在大陆上覆灭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这段神秘的历史。
蒋介石退守台湾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土地改革农民欢欣鼓舞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1.抗战胜利后的土地改革: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1)目的:
(2)时间:
2.战略反攻后的土地改革:
为了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保证人民解放战争的人力、物力支持。
1947年10月
(1)目的:
(2)内容:
减租减息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3)文件:
(4)内容:
①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②按农村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土地。
(5)成效:
到1948年秋,已有1亿人口的地区完成了土地改革。
这是一个彻底的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土地。大纲不但肯定和发展了1946年提出的将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原则,而且改正了其中对地主照顾过多的不彻底性,成为一个在全国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纲领性文件。
为什么说《中国土地法大纲》是一个彻底的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1947年10月,中共中央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解放区农村开展起土地改革运动。图为土改工作人员把《中国土地法大纲》抄写在墙壁上,向农民广泛宣传。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土改中分得土地面带喜悦的老贫农
土改后农民生产热情高涨
土改后农民用投豆方式选举新政府委员
解放区的农民送亲人参军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6)意义:
①打碎了几千年来套在人民身上封建枷锁,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
②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激发了广大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③翻身农民掀起了参军参战和支援前线的热潮。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同人民解放战争不断胜利的关系是什么?
土地改革的开展,激发了广大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掀起了参军参战和支援前线的热潮;还积极承担抬担架、送粮草、运弹药等任务。农民群众的积极支援,使人民解放战争有了可靠的人力、物力保证,这是人民解放战争不断取得胜利的基本条件。
探究: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三大战役歼敌势如破竹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1.背景:
二、三大战役的胜利
敌我力量对比的变化示意图
决战时机成熟
130
万人
430
万人
195
万人
373
万人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1946年6月
1947年6月
1948年秋
280
万人
360多
万人
战略防御
战略进攻
战略决战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吗?
你知道吗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材料一:东北(国民党军)为卫立煌集团,共48万人。分布在长春,沈阳,锦州等几个孤立地点上。我军的正规军(在东北)70万,地方军30万,合计百万人,是全国五大战场上兵力超过蒋军的唯一战场。
材料二:东北解放区广大军民,经过近三年的艰苦奋斗,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解放区已经连成一片……东北工业发达,经济上居解放区的第一位。
依据材料,人民解放军为什么首先发动辽沈战役呢
①军事上:敌军孤立分散,敌弱我强;②广阔的根据地,便于得到支援;③经济上:资源丰富,经济力量雄厚;④胜利后有利于华北、华东作战。
材料探究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2.辽沈战役:
(1)时间:
(2)参战部队:
东北野战军
(3)战术:
1948年9月——1948年11月
辽沈战役的关键在于取得哪个城市?为什么?
营口
沈阳
锦州
关门打狗
(4)作战地点:
锦州等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沈阳
辽沈战役示意图
和平解放
林彪
罗荣桓
(5)战果:
歼敌47万余人
(6)意义:
使解放战争有了巩固的战略后方,为平津战役的胜利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结合课本,回答以下问题
(1)时间:
(2)领导人:
(3)参战部队:
(4)战术:
(5)作战地点:
(6)战果:
(7)意义:
3.淮海战役:
教学目
新课讲解
视频:淮海战役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1)时间:
(2)领导人:
(3)参战部队:
(4)战术:
(5)作战地区:
(6)战果:
(7)意义:
3.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中间突破
以徐州为中心,碾庄、双堆集、陈官庄
歼敌55万余人
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粟裕 邓小平 刘伯承 陈毅 谭震林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双堆集
碾庄
陈官庄
徐州
歼敌10万
歼敌12万
歼敌20万
淮海战役示意图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3.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东北野战军、华北野战军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先打两头、后取中间、各个歼灭敌人
张家口、天津
基本解放华北地区,华北、东北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
(1)时间:
(2)领导人:
(3)参战部队:
(4)战术:
(5)作战地点:
(6)战果:
(7)意义: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歼敌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平津战役示意图
解放军总部
华北野战军
东北北野战军
北平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
思考:北平和平解放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
视频:北平和平解放
意义:1.使北平悠久的文物古迹得以完美保存,为新中国留下了一笔文化财富。2.傅作义的投诚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中起到了宣传作用。3.增加了人民军队的信心。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三大战役情况汇总表
名称 时 间 参战军队 主要领导 战果 历 史 意 义
辽沈 1948.9~
1948.11 东北野战军 林彪、罗荣桓 歼敌47万余人 使解放战争有了巩固的战略后方,为平津战役的胜利奠定基础
淮海 1948.11~
1949.1 华东野战军 中原野战军 刘伯承、陈 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歼敌55万余人 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
平津 1948.11~
1949.1 东北野战军 华北野战军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歼灭和改编52万余人 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5.三大战役的影响: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的主要军事力量,使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成为定局。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1.党中央、中央军委及时把握决战时机,正确选定决战方向,有利地保证胜利。2.解放军广大官兵英勇作战。3.解放区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援,国统区的中共地下党和革命群众也为战争的胜利,积极贡献力量。
分组讨论: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南京解放宣告统治覆灭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1.背景:
三、解放南京
(1)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在军事、政治、经济领域陷入崩溃,美国不愿意再提供军事援助。
(2) 为了保存反动残余势力,1949年4月,国民党代表团到北平与中共谈判,双方达成《国内和平协定》,但国民党政府最后却拒绝签字。国民党反动派的“和平”阴谋宣告彻底破产。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2.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0日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国民党在大陆22年反动统治的覆灭。
西起江西的湖口,东到江苏江阴
(1)时间:
(2)路线:
(3)结果: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上海
江阴
湖口
南京
浙 江


江 苏
江 西
渡江战役示意图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国民政府覆灭了。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读一读: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21cnjy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1.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不顾人民的和平愿望,悍然挑起内战,不得民心;2.国民党对内独裁,对外卖国,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3.战争的非正义性导致军队士气低落等。
国民党南京政权迅速覆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分组讨论:
21cnjy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1.下列对1947年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
A.是一次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
B.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C.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D.按劳动力平均分配土地
2.辽沈战役首先攻克的城市是( )
A. 锦州 B.沈阳 C.营口 D.长春
D
A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3.下列著名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期间的有( )
①台儿庄战役 ②辽沈战役 ③淮海战役 ④渡江战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
4.下列选项中,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被消灭是在什么战役之后( )
A.淮海战役后 B.平津战役后
C.三大战役后 D.渡江战役后
C
B
21cnjy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5.读图说史题:
请看右图《平津战役的支前民工》这幅图,谈谈你的感想。
(1)华北解放区人民在支援平津前线同时,还担负着平津战役的支前任务,民工为支援人民解放战争,从人力、物力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有力地保证了战略决战的胜利,充分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
教学目标
课堂小结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违背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意愿,不得人心,必然走向失败。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的利益,顺应了抗战后的历史发展趋势,在人民的拥护和支持,由弱转强。经过三大战役和解放南京,国民政府在大陆22年的反动统治被推翻,中国人民迎来了新的曙光。
教学目标
板书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三大战役的胜利
解放南京
1.背景
2.渡江战役:时间、路线、结果
1.背景
2.辽沈战役
3.淮海战役
4.平津战役
5.三大战役的影响
1.抗战胜利后的土地改革
2.战略反攻后的土地改革:目的、 时间、文件、内容、成效、意义
谢 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