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聚落——人类的聚居地(课件+教案+练习+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5.3聚落——人类的聚居地(课件+教案+练习+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7-11-29 11:15:23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
5.3《聚落——人类的聚居地》教学设计
课题 聚落——人类的聚居地 单元 第五章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上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聚落,聚落包括哪两种类型。2.能找出乡村与城市的不同。3.举例说明自然环境与聚落间的相互影响。4.知道一些特色民居的形成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5.知道聚落的价值及一些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典型聚落。6.知道一些我们能为保护聚落所能做的事情。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举例说明等方法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形成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重点 1.乡村与城市的区别。2.聚落和自然环境的关系。3.聚落的保护。
难点 通过举例子来说明聚落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对比分析、读图分析、举例说明。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城市和乡村的景观图片。与我们现在所在的环境相似吗?你能简单地描述一下自己居住的地方的景观是什么样的吗?今天,我们来学习”聚落”。 观察图片。回答。思考回答。 通过对比及描述自己居住的地区,引出新课。
讲授新课 (一)乡村与城市聚落自主学习:教材102页第一段什么叫聚落?人类聚居的场所叫聚落。聚落分为哪两种类型?聚居分为乡村和城市。乡村与城市的区别(1)景观展示乡村和城市的景观图片,讨论:乡村和城市在景观上有哪些差异呢?(2)功能与乡村相比,城市的功能更加多样化,形成不同的功能区,如居民区、商业区、工业区、文化区和休闲娱乐区等。(3)类型及生产活动乡村分为农村、牧村、渔村、林场。居民主要从事农业活动。城市分为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非农业生产活动。城市是由乡村发展演化而来的(二)聚落与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1)选址议一议,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受到哪些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图片: 你会选择哪里居住?易形成聚落的自然环境一: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图片: 你会选择哪里居住?易形成聚落的自然环境二:地形平坦、气候宜人、资源丰富。图片: 你会选择哪里居住?易形成聚落的自然环境三:土壤肥沃。(2)形态、规模、密度平原地区:团块状,规模较大,密度也大。山地、丘陵地区:位于山谷地带,条带状。河湖附近:沿河流两岸和湖泊四周分布,呈条带状或环状。沙漠地区:分布在绿洲上,点状或带状。特色民居与自然环境(1)黄土高原上的窑洞黄土高原地区气候比较干燥,有堆积很厚和直立性较强的黄土,当地居民因地制宜,建造了具有“绿色建筑”之称的窑洞。(2)西双版纳的傣族竹楼我家住在云南南部,我们的竹楼分上下两层,底层堆放杂物,楼上住人,既通风散热,又避免了虫兽侵袭。(3)因纽特人的雪屋我家住在北极地区,外出打猎时习惯以冰雪建造雪屋,墙体很厚,易于保暖。拓展延伸(4)内蒙古草原上的蒙古包我家住在内蒙古草原上,主要以游牧生活为主,为了适应这种生活,我们建造了便于搭建及拆卸的蒙古包。(5)藏族的碉房为了适应青藏高原上的气候和环境,传统藏族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居大多采用石构,形如碉堡,所以被称为“碉房”。碉房一般有三到四层。底层养牲口和堆放饲料、杂物;二层布置卧室、厨房等;三层设有经堂。聚落对自然的影响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同样对自然环境产生了较大影 ( http: / / www.21cnjy.com )响。例如,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绿树掩映的乡村被高楼大厦所取代,景色迷人的田园被沥青、水泥所覆盖。(三)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聚落的价值它们不但有科学研究的价值,也有文化审美的价值,于是,有的聚落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1)皖南的宏村背靠植被茂密的山地,面临清澈透明的水塘,清水流经每家每户门前,四周茂林修竹,稻花飘香,一副世外桃源的景象。(2)云南的丽江古城依山就势的建筑鳞次栉比,石板街铺到每家每户门口,与四周巍峨的雪山、茂密的原始森林融为一体。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聚落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3)视频:山西省的平遥古城。(4)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加拿大的魁北克古城。议一议,云南的丽江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重要价值?把经济和战略重点与崎岖的地势巧妙地整合在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起,真实、完美地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古城的建筑历经无数朝代的洗礼,饱经沧桑,它融汇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而声名远扬。丽江还拥有古老的供水系统,这一系统纵横交错、精巧独特,至今仍在有效地发挥着作用。聚落的保护活动:保护聚落文化人人有责1.结合教材108页的图文资料,就布达拉宫的旅游开发与保护,谈谈个人的观点。对参观布达拉宫的游客实行限时限量;政府增加投入,加强修缮维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虚拟旅游;提倡文明、环保行为等。2.读教材108页第2个活动题中的新闻报道,说说你能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做点什么。传承文明,延续历史。为保护文化遗产尽自己最大力量,包括参观旅游景点时不信手涂鸦,遵守相关法律,积极参加有关活动等。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读图分析。观察图片。自主学习。对比图片,思考。对比图片,思考对比图片,思考。观察图片,与老师一起分析归纳。读图及相关的介绍。观看图片,阅读相关文字介绍。观看视频。观看图片。讨论分析。合作学习,回答问题。 培养自主学习和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给出的图片,了解这方面的不同。学生能自己完成的,就让他们自己完成。通过给出的图片对比,得出易形成聚落的自然环境一:水源充足、交通便利。通过给出的图片对比,得出易形成聚落的自然环境二:地形平坦、气候宜人、资源丰富。通过给出的图片对比,得出易形成聚落的自然环境三:土壤肥沃。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的能力。通过图片及相关的文字介绍,让学生感受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多给学生介绍一些有特色的体现当地自然环境的民居。图片感受。通过观看图片,阅读相关文字介绍,让学生感受这些聚落的价值体现在哪里,明白它们为什么会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拓展学生视野。小组合作,了解云南的丽江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重要价值,让学生学以致用。通过两个活动,让学生学会和懂得保护这些有价值的聚落。
课堂练习 1.下列条件中,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自然条件是( B )A.地形崎岖,气候寒冷B.水源充足,土壤肥沃C.资源贫乏,气候干旱D.水源匮乏,地形崎岖2.关于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竹楼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当地多竹林,就地取材B.当地湿热,竹楼利于散热、防潮C.当地降水频繁,楼顶陡便于雨水流走D.当地经济落后,没钱盖砖瓦房屋3.关于乡村和城市聚落景观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城市对自然景观改变小,建筑密而高B.乡村道路纵横交错,路线密集C.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医院多D.乡村人们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4.下列地点不利于聚落形成于发展的是( B )A.水源充足的地方B.交通不便的地方C.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D.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的地方5.关于聚落的发展与保护说法正确的是( D )A.随着社会的发展,所有过去的一切旧的聚落建筑都应全部拆除,建新的聚落建筑B.在城市与乡村的发展中,所有的旧聚落建筑都要保存下来,新的聚落建筑另辟土地C.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各个国家自己的事情,与其他国家无关D.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学生完成。 巩固本节所学内容。
课堂小结 知道了什么是聚落与聚落的分类及它们间的不同之处。知道了聚落与自然环境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它们之间相互影响。有些聚落有一定的价值,我们要学会保护这些聚落。 学生小结。 对本节知识进行梳理。
作业布置 1.你的家乡属于何种聚落类型?其景观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令人夸赞的地方?2.你家乡的民居有什么特色?这与当地自然环境有何关系? 学生回家完成。 课后巩固。
板书设计 聚落——人类的聚居地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要知道聚落的一些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明白我们能为保护有价值的聚落做些什么。
( http: / / 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3《聚落——人类的聚居地》一课一练
一、基础达标
1.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聚落就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
B.先有城市聚落,后有乡村聚落
C.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D.乡村聚落在地域上没有差异
2.下列地点不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是( )
A.水源充足的地方
B.交通不便的地方
C.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
D.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的地方
3.如图所示景观反映哪个地区居民的住房?( )
A.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
B.恒河三角洲的孟加拉人
C.印度尼西亚加里曼岛的达雅克人
D.东西伯利亚的雅库特人
4.下列关于乡村和城市聚落景观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对自然景观改变小,建筑密而高
B.乡村道路纵横交错,路线密集
C.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医院多
D.乡村人们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
5.下列关于北京四合院的开发和保护的不同观点,你认为哪种观点是正确的?( )
A.随着人口的急剧膨胀,住房紧张,古民居用地太大,干脆全部拆掉
B.古民居是北京建筑风格的代表,要完整的保护下来
C.若其中有一座房子太旧,可以把它们拆了再照原样重建
D.可以对其进行既符合现代居住需求又不破坏原有风貌的合理改造,加入新的功能
6.渔村、牧村、农村、城市等不同聚落类型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B.开发利用的时间长短不一
C.各地政治制度不同
D.人类的劳动生产方式不同
二、综合提升
1.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聚落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往往形成了与环境相适应的建筑风格,如图呈现的分别是西亚和我国南方的建筑,仔细观察,回答下面问题。
(1)对号入座:请将下面的代号填写到相应图的下方。
A.我国南方建筑 B.沙特阿拉伯建筑
(2)图一地区,旅店把床铺安放到屋顶上,不仅凉爽而且节省了空间,图二地区能不能借鉴这种做法?为什么?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一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主要是因为______
A.当地气候寒冷,墙厚、窗小可以抵御严寒
B.当地强盗较多,墙厚、窗小比较安全
C.当地气候炎热,墙厚、窗小可以减少阳光和热风的影响
D.当地土质疏松,墙厚、窗小可以使房屋更坚固
(4)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一个地方的建筑深受当地环境的影响,建筑外貌深受当地______的影响。
2.读“聚落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聚落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两大类。
(2)ABC三处聚落都属于_____聚落,三处聚落分布的共同特点是_____,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BC三处聚落最有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聚落附近森林资源丰富,在此地建一处造纸厂是否合理? 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达标
1. C
解析:人类集中居住在一起,就形成聚落, ( http: / / www.21cnjy.com )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乡村聚落在地域上有差异,选项ABD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21教育网
2. B
解析: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条件有:地形平坦 ( http: / / www.21cnjy.com )、交通方便、土壤肥沃、经济发达、气候适宜、水源充足等.交通不便,会限制经济的发展,影响人口的分布和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3. D
解析:从图中看出,当地人们住木屋, ( http: / / www.21cnjy.com )穿毛皮服装,出门用狗拉雪橇,应是东西伯利亚地区雅库特人所在地,该区域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冰雪覆盖。为了适应当地纬度高,气候严寒的环境,雅库特人住木屋,穿毛皮服装,出门用狗拉雪橇。21cnjy.com
4. C
解析: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 ( http: / / www.21cnjy.com ),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医院多,居民的居住条件相对拥挤,建造了许多高层住宅,人们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道路纵横交错,网线密集;乡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对分散,房屋一般都不很高,但经济实用,外围通常有大片的农田,故本题选C。21·cn·jy·com
5. D
解析:A选项只是顾及了城市的发展、B ( http: / / www.21cnjy.com )选项只顾及了保护、C选项已经是完全破坏了古建筑,ABC三选项都不够全面,只有D选项是体现了发展和保护并存的原则。
6. D
解析:渔村、牧村、农村、城市等不同聚落 ( http: / / www.21cnjy.com )类型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人类的劳动生产方式不同,渔村、牧村、农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城市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
二、综合提升
1.
(1)
(2)不能。沙特阿拉伯地区降水少,房屋为平顶,可以安放床铺;我国南方降水多,为了排水,房屋为尖顶。
(3)C
(4)气候
解析:
(1)图二是A我国南方建筑,图1是沙特阿拉伯建筑。
(2)图一地区,旅店把床铺安放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屋顶上,不仅凉爽而且节省了空间,图二地区不能借鉴这种做法,原因是沙特阿拉伯地区降水少,房屋为平顶,可以安放床铺.我国南方降水多,为了排水,房屋为尖顶。www.21-cn-jy.com
(3)图一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主要是因为当地气候炎热,墙厚、窗小可以减少阳光和热风的影响。
(4)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一个地方的建筑深受当地环境的影响,建筑外貌深受当地气候的影响。
2.(1)乡村和城市
(2)乡村 沿河分布 古代交通方式以河运为主,聚落沿河分布交通便利
(3)B B处位于两条河流的交汇处,交通便利,便于人和物的集散
(4)不合理。因为A处位于河流的上游,建造纸厂会造成水源的污染。
( http: / / 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3张PPT)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
聚落——人类的聚居地
情景导入
城市
乡村
与我们现在所在的环境相似吗?
你能简单地描述一下自己居住的地方的景观是什么样的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聚落”。
(一)乡村与城市
聚落
什么叫聚落?
聚落分为哪两种类型?
人类聚居的场所叫聚落。
聚居分为乡村和城市。
自主学习:教材102页第一段
新课学习
乡村
城市
乡村与城市的区别
讨论:乡村和城市在景观上有哪些差异呢?
范围的大小 建筑物的高矮 道路的疏密 人口数量的多少 汽车流量的大小
乡村
城市










景观
乡村
城市
新课学习
与乡村相比,城市的功能更加多样化。
功能
居民区
商业区
工业区
文化区
休闲娱乐区
新课学习
类型及生产活动
乡村
城市
农村
牧村
渔村
林场
居民主要从事农业活动
大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市
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非农业生产活动
发展演化
新课学习
(二)聚落与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
议一议,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受到哪些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这里有河流、水源充足,利于灌溉,运输也很便利。
而这里……
你会选择哪里居住?
易形成聚落的自然环境一: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选址
新课学习
这里地处平原,气候温暖湿润,是鱼米之乡。
而这里……
你会选择哪里居住

易形成聚落的自然环境二:地形平坦、气候宜人、资源丰富
新课学习
这里土壤肥沃,适合种植农作物。
而这里……
你会选择哪里居住

易形成聚落的自然环境三:土壤肥沃
新课学习
形态、规模、密度
团块状,规模较大,密度也大
位于山谷地带,条带状
平原地区
山地、丘陵地区
新课学习
沙漠地区
河湖附近
沿河流两岸和湖泊四周分布,呈条带状或环状
分布在绿洲上,点状或带状
新课学习
黄土高原地区气候比较干燥,有堆积很厚和直立性较强的黄土,当地居民因地制宜,建造了具有“绿色建筑”之称的窑洞。
特色民居与自然环境
黄土高原上的窑洞
新课学习
我家住在云南南部,我们的竹楼分上下两层,底层堆放杂物,楼上住人,既通风散热,又避免了虫兽侵袭。
西双版纳的傣族竹楼
新课学习
我家住在北极地区,外出打猎时习惯以冰雪建造雪屋,墙体很厚,易于保暖。
因纽特人的雪屋
新课学习
我家住在内蒙古草原上,主要以游牧生活为主,为了适应这种生活,我们建造了便于搭建及拆卸的蒙古包。
内蒙古草原上的蒙古包
拓展延伸
为了适应青藏高原上的气候和环境,传统藏族民居大多采用石构,形如碉堡,所以被称为“碉房”。碉房一般有三到四层。底层养牲口和堆放饲料、杂物;二层布置卧室、厨房等;三层设有经堂。
藏族的碉房
拓展延伸
聚落对自然的影响
绿树掩映的乡村被高楼大厦所取代
景色迷人的田园被沥青、水泥所覆盖
新课学习
(三)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科学研究
聚落的价值
文化审美
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周口店古人类遗址
苏州古典园林
新课学习
21cnjy
世界文化遗产
背靠植被茂密的山地,面临清澈透明的水塘,清水流经每家每户门前,四周茂林修竹,稻花飘香,一副世外桃源的景象。
皖南的宏村
新课学习
依山就势的建筑鳞次栉比,石板街铺到每家每户门口,与四周巍峨的雪山、茂密的原始森林融为一体。
云南的丽江古城
新课学习
视频:山西省的平遥古城
你还知道哪些聚落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
拓展延伸
21cnjy
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
加拿大的魁北克古城
拓展延伸
议一议,云南的丽江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重要价值?
把经济和战略重点与崎岖的地势巧妙地整合在一起,真实、完美地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古城的建筑历经无数朝代的洗礼,饱经沧桑,它融汇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而声名远扬。丽江还拥有古老的供水系统,这一系统纵横交错、精巧独特,至今仍在有效地发挥着作用。
新课学习
21cnjy
活动:保护聚落文化人人有责
1.结合教材108页的图文资料,就布达拉宫的旅游开发与保护,谈谈个人的观点。
对参观布达拉宫的游客实行限时限量;政府增加投入,加强修缮维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虚拟旅游;提倡文明、环保行为等。
聚落的保护
新课学习
2.读教材108页第2个活动题中的新闻报道,说说你能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做点什么。
传承文明,延续历史。为保护文化遗产尽自己最大力量,包括参观旅游景点时不信手涂鸦,遵守相关法律,积极参加有关活动等。
新课学习
21cnjy
1.下列条件中,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自然条件是( )
A.地形崎岖,气候寒冷 B.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C.资源贫乏,气候干旱 D.水源匮乏,地形崎岖
2.关于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竹楼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地多竹林,就地取材
B.当地湿热,竹楼利于散热、防潮
C.当地降水频繁,楼顶陡便于雨水流走
D.当地经济落后,没钱盖砖瓦房屋
B
D
新课学习
3.关于乡村和城市聚落景观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对自然景观改变小,建筑密而高
B.乡村道路纵横交错,路线密集
C.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医院多
D.乡村人们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
4.下列地点不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是( )
A.水源充足的地方 B.交通不便的地方
C.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 D.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的地方
C
B
新课学习
5.关于聚落的发展与保护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着社会的发展,所有过去的一切旧的聚落建筑都应全部拆除,建新的聚落建筑
B.在城市与乡村的发展中,所有的旧聚落建筑都要保存下来,新的聚落建筑另辟土地
C.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各个国家自己的事情,与其他国家无关
D.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D
课堂练习
我们学了什么?
道了什么是聚落与聚落的分类及它们间的不同之处。
知道了聚落与自然环境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它们之间相互影响。
有些聚落有一定的价值,我们要学会保护这些聚落。
课堂小结
你的家乡属于何种聚落类型?其景观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令人夸赞的地方?
你家乡的民居有什么特色?这与当地自然环境有何关系?
1
2
作业布置
(一)乡村与城市
(二)聚落与自然环境
聚落——人类的聚居地
聚落
乡村与城市的区别
聚落的价值
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
特色民居与自然环境
世界文化遗产
板书设计
聚落对自然的影响
(三)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聚落的保护
谢 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