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01(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中山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01(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1-29 12:04: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上学期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01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基础题(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干瘪(biě) 反馈(kuì) 熨(yùn)帖 一塌(tā)糊涂
B.逡(qūn)巡 拙(zhuō)劣 窒(zhì)息 人才济济(jǐ)
C.跋(bá)涉 绸缪(mú) 漩(xuán)涡 出类拔萃(cuì)
D.戏谑(xuè) 袅(liǎo)娜 倔(jué)强 聒噪(zào)不已
2.下列词语字形完全准确的一项是( )
A.敷衍 天籁 峭峻 蹒跚 死心塌地 专心致志
B.濡养 尴尬 罪蘖 怜悯 聚精会神 孤注一掷
C.颠簸 嗑碰 蹂躏 严竣 优哉游哉 黔驴技穷
D.社稷 浩淼 眈搁 浅陋 摧枯拉朽 水泻不通
3.下面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只有密切接触社会,联系群众,才能对国家安危和人民忧乐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意见。
B.他是这样一个固执的人,认定的事,一定要做,别人的建议和劝告,他一概置之度外。“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句话是他的口头禅。
C.这位曾经一文不名的年轻人,经过九年的艰苦奋斗,于2006年创办自己的公司,如今已是亿万富翁。
D.在2012年法网男单决赛中,纳达尔力克德约科维奇,一举超越比约博格的六冠,成为历史上夺得七个法网男单冠军的始作俑者。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今年是老舍先生诞生110周年纪念日,他的儿子舒乙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196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评选中,父亲得票排第一,后由于种种原因,该奖授予了日本的川端康成。
B.洪磊表示,当前叙利亚局势依然严峻,政治解决进程面临诸多困难,我们对宰牲节停火倡议未能得到有效执行感到遗憾。
C.昨天是“青春杯”作文大赛截稿日期的最后一天,他刚好把电子稿件发送到了编辑部。
D.娱乐业的包装技巧层出不穷,弄得“新老艺术家”苦不堪言。前“超女”何洁最近与其所在公司闹解约,起因就是由公司“包装”得太过引起。 2-1-c-n-j-y
5.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此时正是三五之夜,月亮已经爬上中天了,_____________风来了,楼房和山影在水中摇曳着,显得神秘而又朦胧。 ??? ①在深蓝色的夜空上高高地悬挂着, ??? ②高高地悬挂在深蓝色的夜空上, ??? ③向大地散射银色的光华。 ??? ④银色的光华散射在大地上。 ??? ⑤梅河暗绿色的水里倒映着两岸的楼房和山影, ??? ⑥梅河两岸的楼房和山影倒映在暗绿色的水里,www-2-1-cnjy-com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6.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编订,现存诗305篇,它最初称为《诗》、《诗三百》、《三百篇》,到西汉时被尊称为儒家经典之后,才有《诗经》之称。?
B. 屈原,名平,字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创作的长篇抒情诗《离骚》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传统。
C.《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我国古代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敕勒歌》合称为“乐府双璧”。
D.曹操,字孟德,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在他的推动下形成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B.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
C.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D.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
8. 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B.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C.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惟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D.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二、简答题(共16分)
9.课内翻译(6分)
①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②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10.默写(10分).
①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 。(陶渊明《归园田居》)
② ,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③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 。(《迢迢牵牛星》)
④惟草木之零落兮, 。 ,何不改乎此度?(屈原《离骚》)
⑤不见复关, 。既见复关, 。(《诗经·氓》)
三、古诗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短文,回答11-13题。(共13分)
贤妻桓少君
勃海鲍宣妻者,桓氏之女也,字少君。宣尝就少君父学,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宣不悦,谓妻曰:“少君生富骄,习美饰,而吾实贫贱,不敢当礼。”妻曰:“大人以先生修德守约,故使贱妾侍执巾栉。即奉承君子,唯命是从。”宣笑曰:“能如是,是吾志也。”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着短布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拜姑礼毕,提瓮出汲,修行妇道,乡邦称之。【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宣尝就少君父学 就:靠近,跟随
B. 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 归:回到,回归
C. 能如是,是吾志也 是:正确
D. 妻乃悉归侍御服饰 乃:于是
12.下列选项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是吾志也
A. 少君生富骄
B. 微斯人,吾谁与归
C. 唯命是从
D. 勃海鲍宣妻者,桓氏之女也
1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4分)
②拜姑礼毕,提瓮出汲。(3分)
(二)阅读诗歌,回答14-15题。(7分)
葛溪驿 
[宋]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注]漏:漏壶,古时计时器。
14.诗的结尾写蝉声嘈杂,诗人心情烦乱。诗人为什么心“乱”?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3分)
15.从全诗看,诗人采用哪两种抒情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请略加分析。(4分)
四、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15分)
柏林墙的碎片①.
刘小枫
(1)柏林墙上曾有过一种文化,如今这种文化变成了碎片。
(2)自从民主德国的一些公民在柏林墙东侧掘开了几个大口,让东西柏林人自由往来,柏林墙开始变成历史的废墟。在柏林墙的西侧上面,有用油料涂满的图画和语言,一些地方甚至层层重叠,不断更新创作。如今,人们带着欢庆的心情涌向柏林墙,用铁锤和铁砧在墙上敲下几块碎片,作为历史遗留的纪念品珍藏起来。谁知道这些带有各色油彩的碎片在几十年或几百年以后会值多少钱呢?如今,巴掌大的一块碎片售价已高达十个西德马克。此外,用小小的碎片做成的精致耳环和胸针,已在柏林墙前出售。对柏林人来说,这似乎是今年最佳的圣诞礼品。不难想见,用柏林墙的碎片做成的艺术品种类会日益繁多。21教育网
(3)然而,我在著名的布兰登堡门的柏林墙西侧,见到一篇写在大木板上的优美散文。上面的文字告诫人们:“柏林墙被掘开了,但是,这并没有伴随着胜利的欢歌,只有沉重的记忆带来的苦涩思索。”难道人们一定要用种种政治意识把人类敲击成碎片?难道只是在政治领域才会有一座座柏林墙?难道这个世界上筑起的高墙要永远存在下去?21cnjy.com
(4)令人深思的是,把人在地理上、生理上、心理上隔绝开的柏林墙,却是由主张整个人类拥有解放和幸福的政治理想构筑起来的。柏林墙文化是人类之耻辱的符号,值得庆幸的是,如今它已经变成了碎片。柏林墙的碎片亦是人类之耻辱的记忆符号,它不知与多少活生生的人的肉体和精神碎片掺合在一起。作为一种艺术品,柏林墙的碎片也许是非常独特的;而作为一种文化,这一现象绝不只具有讽刺意味,它意指的或蕴藏着的绝不是人类的欢悦,而是人类永远洗刷不净的污秽和永远消退不去的悲哀。21·世纪*教育网
(5)柏林墙绝不是一种仅在德国才有的现象,它不过是在世界上处处存在着的各种隔绝人身、诋毁人身的有形和无形的凝聚。柏林墙是用钢筋和水泥铸成的,这意味着现代技术可以生成隔绝人身、诋毁人身的墙的原材料。墙在这个现代世界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不管是这个世界还是我们自己,都是碎片——涂有各色油料的碎片。柏林墙作为一个普通的象征绝不只具有政治意味。【来源:21cnj*y.co*m】
(6)惟一能穿透那隔绝、诋毁人身的墙的是爱。然而,令人悲哀的是,如今爱本身也成了碎片,甚至也经常成为一种墙。人的爱不是神的爱。一旦人的爱与那自我牺牲的上帝之爱相分离,就必然变成碎片。这难道不是我们的现实?【出处:21教育名师】
(7)我也来到柏林墙前,用铁锤敲下了几块碎片,把它们收藏起来。对我来说,我收藏的不仅是柏林墙本身,更是这个世界本身,这个时代本身,还有我们自己。
(选自《这一代人的怕和爱》,有改动)
【注】①1949年,美国拉拢加拿大、英国、法国等国成立了针对苏联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苏联和东欧七国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美苏两极格局形成。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各自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分裂,首都柏林也同样分裂为东、西两部分。随着冷战的加剧,1961年,民主德国政府沿西柏林四周筑起了一条长近一百七十千米,由水泥墙、铁丝网和瞭望塔组成的封锁线,用以阻止居民外流和西方势力的渗透。这条封锁线被称为“柏林墙”,它成为德国分裂的标志。【版权所有:21教育】
16. 文章开篇说“柏林墙上曾有过一种文化”,就全文来看,这里的“文化”指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7.文章第(3)段末尾作者用了3个由“难道”引导的句子,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6分)
18.作者在文中说“墙在这个现代世界无处不在,无处不有”,试就这里所说的“墙”,另举本文之外的典型例子谈谈你个人的看法。(5分)21*cnjy*com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乱世中的美神
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她被当作了愁的化身,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其实李清照在写这首词前,曾经有过太多太多的快乐。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蜜一样的生活,滋养着她绰约的风姿和旺盛的艺术创造。
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的琼楼玉苑,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也树倒窝散,一家人开始过漂泊无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赵明诚急病而亡。一个叫张汝舟的人走进她的生活。刚结婚之后张对她照顾得也还不错,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这些东西李视之如命,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整理成书,当然不能失去。无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一条绝路,鱼死网破,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李清照也随之入狱。由于友人帮忙,李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但这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重重的一道伤痕。一个女人心中爱的火花就这样永远地熄灭了,这怎么能不令她沮丧犯愁呢?
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赵构又弃都再逃。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到了金华。国运维艰,愁压心头。有人请她去游附近的双溪名胜,她长叹一声,无心出游:“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看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时,李清照对她说,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她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使自己勉强没有摔倒。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有独自一人愁。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连那十岁的小女孩都说“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
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有了答案,可是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有删改)
19.联系原文,请用几个词(或短语)概括出“怎一个愁字了得”一句中“愁”的内涵。(4分)
.
20.李清照的人生经历了太多的波折,请以“亡国破家”为界,分条列举她后半生的种种磨难。(5分)
21.这篇文章运用的反衬手法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反衬手法的好处。(6分)
五、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文章。
2002年的足球甲A联赛已经接近尾声,大连实德足球队第七次获得冠军。对于大连队的此次夺冠,很多人说,如果说前几年大连队夺冠是靠实力,这次完全是运气好,要是深圳队发挥得再好一点,北京队更成熟一点,大连队就将好运不再了。你认为这样吗?
请以“运气”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参考答案
1. B.【A.熨(yù)帖 C.绸缪(móu) D.袅(niǎo)娜】
2. A.【B.罪孽 C.磕碰 严峻 D.耽搁 水泄不通】
3. C.【A.真知灼见:灼,明亮、透彻。指正确透辟的认识和见解。与“意见”语义重复。B.置之度外:度,考虑;放在考虑之外。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此处应用“置若罔闻”。C.一文不名:一个钱都没有。形容非常贫困。D.始作俑者: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贬义】.
4.B.【A项“今年……纪念日”搭配不当,可改为“今年是老舍先生诞辰110周年”。C. “截稿”就有截止到某个时候的意思,与后面“最后一天”重复。D. “起因就是……”与“由……引起的”杂糅。】21*cnjy*com
5.B.【②“高高地悬挂”与上句“爬上中天”衔接紧凑;④“银色的光华”暗换主语,不连贯,选③好】
6.C.【与北朝《木兰辞》合称为“乐府双璧”】
7.D.【A.通“悦”,喜爱/通“脱”,解脱。B.多次/几。C.依照/出嫁。D.买】
8.A.【介词,替。B.代词,这件事/助词,的。C.连词,表顺承/连词,表并列。D.副词,将/连词,并且】2·1·c·n·j·y
9.(6分)①文雅的姑娘好美丽,在城墙的角落等候我。(重点词与句式“姝”、“俟”、“于城隅”,各1分)
②(除非)冬天雷声隆隆,夏天下起了大雪,天与地合到一起,我才敢同您断绝。(重点词“雨”“乃”“绝”各1分)
10.(10分)
①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②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③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
④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屈原《离骚》)
⑤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经·氓》)
三、古诗文阅读(20分).
11.C.【这样】
12.D.【与例句均为判断句。A.省略句,“生(于)富骄”。B.宾语前置“吾与谁归”。 C.宾语前置“唯从命”】
13.①少君的父亲为他的清贫刻苦而惊奇,因此把女儿嫁给了他。(重点词“奇”“故”“妻”各1分,句意1分)
②(她)拜见婆婆礼节完毕后,就提着水瓮出去打水,修习为妇之道,乡里的人对她非常称赞。(重点词“姑”“汲”各1分,句意1分)www.21-cn-jy.com
【参考译文】
渤海鲍宣的妻子,是桓氏的女儿,字少君。鲍宣曾经跟随少君的父亲学习,少君的父亲为他的清贫刻苦而惊奇,因此把女儿嫁给了他。(少君出嫁时)嫁妆陪送得非常丰厚,鲍宣不高兴,就对妻子说:“你生在富贵人家,习惯穿着漂亮的衣服和装饰,可是我实在贫穷低贱,不敢担当大礼。”妻子说:“我父亲因为您修养品德,信守约定,所以让我拿着毛巾梳子(服侍您),既然侍奉了您,(我)听从您的命令。”鲍宣笑着说:“(你)能这样,这是我的心意了。”少君就全数退回了那些侍从婢女服装首饰,改穿(平民的)短衣裳(汉代贵族的衣服是深衣,就是长衫),与鲍宣一起拉着小车回到家乡。(她)拜见婆婆礼节完毕后,就提着水瓮出去打水,修习为妇之道,乡里的人对她非常称赞。
14.(4分)①身在病中;②思念故乡;③感慨时世(或感时伤世、忧时、忧国忧民);④漂泊天涯(或独宿驿馆);⑤秋景凄凉。(答出其中三点即可,每点1分)
15.(4分)①直接抒情,二、三两联直接抒发夜宿所感。②借景抒情,首联描写葛溪驿的环境,营造氛围;尾联以黄叶鸣蝉衬托自己的心境(答出一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
四、现代文阅读(30分)
16.把人在地理上、生理上、心理上隔绝开的柏林墙,却是由主张整个人类拥有解放和幸福的政治理想构筑起来的。(4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7. 第(3)段末尾的3个“难道”,作用有两个。第一,修辞作用:a作者运用反问,把对柏林墙、对各种隔绝人们身心的高墙的质疑、怨恨表达得更加鲜明,激起读者的共鸣,令人深思与回味;b作者运用排比,把对柏林墙、对各种隔绝人们身心的高墙的质疑、怨恨表现得很有气势,富于感染力,并且层层深入,条理清晰,富于说服力。第二,结构作用:承上启下,由大木板上的散文中的告诫语引出对“政治意识的墙”“其他领域的墙”“如何消除种种高墙”等问题的思考,并以这三个问题总括下文。(6分)21·cn·jy·com
18.本题虽属开放性试题,但内容也有所限定:这里所说的“墙”,当指“现代世界”的“墙”,当指起阻隔作用的“墙”,当指需要通过我们的努力去消除的“墙”。符合上述三点要求才算符合文意与题意,如巴以争端、南北朝鲜、两岸关系、民族团结、邻里和睦、人际交往等问题均符合选材的要求。(5分)
19.国愁,家愁,情愁,学术著作未成之愁。(只要答到三点就给4分。)
20.①再婚又离婚,遭遇感情生活的痛苦。②四处逃亡,备受颠沛流离之苦。③生逢乱世,无人理解,遭人歧视,怀有超越时空的孤独。(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4分,答对三点给5分。)
21.(1)①以早年的幸福生活反衬李清照晚境的凄凉;②以世道的艰难反衬李清照的理想美;③以爱情、生活的磨难反衬李清照的心灵美、诗歌美;④以世风“才藻非女子事”来反衬李清照的执著。(只要答到三点给3分)
(2)通过多角度的反衬,突出了李清照身处逆境,关心国事,仍然进行不懈的艺术追求的坚强品格,使“乱世中的美神”形象更加光彩照人。(3分)
五、作文(60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