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
本课选自中华书局八年级上册第4课。介绍的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盈,在历史上曾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隆盛时代。可是到近代,却饱受屈辱,在屈辱中的清统治阶级为了拯救没落的封建统治而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这场运动持续了几十年,它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使中国由经济变革发展到改变封建统治的政治变革。因此洋务运动在近代化的历程上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掌握洋务运动的内容和评价;分析理解洋务运动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的历史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和评价,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发展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既要认识到洋务运动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自救运动(落后性),又要清楚的知道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进步性)。
【教学重点】
洋务运动的内容。
【教学难点】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1、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一、导入新课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铁拳,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者;西方列强的洋枪洋炮,震醒了清王朝内的部分官僚。一场以富国强兵、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兴起了。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起了什么作用?它使中国走上了富强道路吗?
二、进入新课
(一)“自强”与“求富”
1、洋务运动的兴起
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出洋务派的概念、洋务派代表人物、洋务运动的概念、时间、及目的等问题。
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90年代中期清朝内部一些开明的官僚掀起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一场自救运动。)这些开明的官僚在当时被称为洋务派。
背景
内忧外患
时间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期
目的
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统治
口号
“自强”“求富”
代表人物
中央
恭亲王奕?
地方
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人
清廷当时的情况可用四个字来形容:内忧外患。内忧——太平天国运动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所以不得不调整;外患——西方列强威胁清王朝的统治。面对严重的统治危机,清朝统治集团的开明官员——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从而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他们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没学习西方的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治标不治本,为其最后的命运埋下伏笔。
2、洋务运动的内容
(1) “自强”——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根据以下材料分析,洋务派为什么首先兴办的是军用工业?(要“自强”。)
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李鸿章
创办时间
企业名称
创办人
地点
地位
1861年
安庆内军械所
曾国藩
安庆
第一个军事工业
1865年
江南制造总局
李鸿章
上海
规模最大的军事工业
1866年
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
福州
远东第一大船厂
(2)“求富”—— 创办民用企业
过渡:创办军事工业,需要巨额经费,但当时清政府对外支付赔款,对内镇压人民起义都要大量经费,政府财政面临枯竭。洋务派看到外国资本主义以工商致富,认为“求富”是“自强”的先决条件,于是又提出“求富”的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企业。
洋务派兴办的这些企业情况如何呢?
创办时间
企业名称
创办人
地点
地位
1872年
轮船招商局
李鸿章
上海
近代第一个轮船公司
1878年
开平矿务局
李鸿章
唐山
1888年
湖北织布局
张之洞
武昌
1890年
汉阳铁厂
张之洞
汉阳
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厂
展示材料:
洋务派在兴办洋务运动的整个过程中,机器主要靠进口,技术人员主要聘请洋工洋匠。洋工洋匠在受聘期间挟技居奇,唯利是图,如崇厚筹办的天津机器制造局,他不懂洋务,委托英国人总管,筹备了三四年,耗资不少,但进展不大。
这说明在洋务运动的过程中,洋务派逐渐意识到要办洋务还要培养自己的人才。
(3)创办新式学校
为了洋务的需要,洋务派还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泽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
(4)建立新式海陆军
时期
成就
19世纪60年代
开始组建新式洋枪队,淘汰传统兵器,采用西式兵操练兵,清朝军队的武器和战术发生变化
19世纪70年代
开始大规模进行近代海防建设,筹建新式海军
19世纪80年代
初步建成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其中以北洋舰队规模最大。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
北洋海军是洋务运动中花费最多的项目,是清政府“自强新政”的标本和支柱。
(二)洋务运动的影响
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它没有使中国“强”,也没有使中国“富”,从这个方面讲洋务运动失败了。但是对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作用。
1、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也无法实现维护清朝统治的目的。
2、洋务运动的进步性表现为:
(1)它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了;
(2)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员;在客观上对本国封建经济起到一定的解体作用,从而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民用工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三、本课小结
19世纪60—9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部分官僚先后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倡导和推行了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引进机器生产为中心的洋务运动。这一运动,虽未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它给近代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新的东西,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使古老的中国开始顺应世界潮流——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略。
课件32张PPT。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铁拳,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者;西方列强的洋枪洋炮,震醒了清王朝内的部分官僚。一场以富国强兵、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兴起了。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起了什么作用?它使中国走上了富强道路吗?“扬武”号兵船,洋务运动
中由福州船政所制造。1871
年7月12日开工,1872年4月
23日下水,造价25.4万两银
该舰是中国第一艘巡洋舰。“扬武”号兵船导入新课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技术制度思想开端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一群人一批企业一群人 一场运动一个世纪的“长恨歌”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新课讲授洋务运动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所谓“洋务”指一切涉外事务;诸如外事交涉、订条约、派遣留学生、购买洋枪洋炮、开矿办厂等与外国资本主义有关的事情。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至 90年代这几十年中,清政府一些洋务派官僚以“自强”和“求富” 为口号,在军事、政治、经济、教育及外交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的地主阶级的运动,史称“洋务运动”。从事这些活动的开明官员被称为洋务派。1、洋务派的产生一、“自强”与“求富”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背景:内忧外患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代表:中央:曾国藩 李鸿章地方: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期)口号:自强、求富左宗棠 张之洞
手段目的奕訢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李鸿章,安徽合肥人。晚清重臣,被誉为“东方俾斯麦”。他的一生几乎与晚清相始终,他出洋访问、创办中国近代企业,是洋务运动的先驱,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留下了难以抹除的影响;《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都是由他谈判而最后缔结,他的言行一定程度上关涉到晚清政府的命运。诚如梁启超《李鸿章传》中所说:“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
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安庆内军械所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当时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远东第一大船厂 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1)、创办军事工业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2、洋务运动的内容 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兴办军事工业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江南制造总局炮厂的机器房江南制造局生产的后膛钢炮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2)、创办民用工业 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一批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轮船招商局湖北织布局 汉阳铁厂 兴办民用工业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主要民用工业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洋务派又打出“求富”的旗号,在继续经营军事工业的同时,又兴办了一批为军事工业服务的民用企业。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轮船招商局在上海的总局 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它是清政府创办的最早的近代航运企业。在天津、牛庄、烟台、汉口、福州、广州、香港及国外的神户、横滨、新加坡等地,招商局均设有分局。该局成立时仅有3艘轮船,1877年时轮船总数达30艘。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开平矿务局外景开平矿物局股票 1878年6月26日,李鸿章、唐延枢在直隶(今河北)唐山开平镇创办的开平矿务局。1881年正式投产。雇工3000人,当年产煤3600余吨,到1898年增至73万吨。主要供应洋务派所办企业及北洋海军,也大量销售市场,获利甚厚。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张之洞在湖广总督任内,兴实业、办文教、练新军,使其坐镇的武汉,继上海、天津之后,成为又一洋务基地和近代大都会。张之洞原汉阳兵工厂102号界碑
今武汉特种汽车制造厂内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轮船招商局李鸿章开平矿务局李鸿章汉阳铁厂张之洞湖北织布局张之洞军事和民用工业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第一所新式学堂:
京师同文馆(1862年,北京)派遣留学生(3)、创办新式学校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1862年8月正式批准成立,附属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学员除学习汉文外,主要学习外文,同时学习天文、化学、物理、算学、万国公法、外国史地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学生毕业后大多任清政府外交官员、译员和洋务机构的官员。京师同文馆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在办洋务的过程中,洋务派感到急需翻译和掌握近代科学技术的人才,故从1872年起开始向海外派遣留学生。到1875年,清政府共派遣留学生120人。福州船政学堂也派遣了三十几名学生分赴英、法学习海军。这些留学生成为中国第一代新型的外交、科技和军事人才。1872年清政府首次派遣的30名赴美留学生合影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筹 划 海 防北洋海军威海卫旅 顺福建海军南洋海军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4)、建立新式海陆军 近代中国正式拥有了一支在当时堪称世界第六、亚洲第一的海军舰队。“定远”舰“致远”舰中国第一艘铁甲舰——平远号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三支海军舰队的规模和布防情况 洋务派还筹建了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1884年,三支海军初具规模。当时,北洋海军有军舰14艘,到1888年正式成立北洋海军时,共有军舰22艘,以威海卫、旅顺为基地,由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节制。南洋海军有军舰17艘,由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节制。福建水军有军舰11艘,由闽浙总督节制。1885年,清政府设立海军衙门,实权掌握在李鸿章手里。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彻底失败。原 因根本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
客观原因: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扰,西方列强不愿中国富强而破坏洋务运动。 总之,封建体制的内外环境,扼杀了洋务企业的活力,使它走向衰败,也使中国在对外战争中无法摆脱屡战屡败的结局。二、洋务运动的影响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积极:消极:(1)引进了机器工业,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
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启动了中国近
代化的进程(2)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工业一定程度上
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1)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根本原因是其旨在 维护腐朽的清朝专制统治(2)缺乏科学的整体规划,经营管理带有明
显的官僚衙门作风,贪污浪费严重影响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想一想,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2.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不改变封建制度,就想让国家富强起来,这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3.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内容上,学习西方只限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单纯的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如何评价洋务运动?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代表人物:奕、曾、李、左、张
评价本课小结背景:19世纪60年代的内忧外患目的:富国强兵,维护统治时间:19世纪60—90年代主要内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近代教育近代海军洋务运动结局失败近代化开端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