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28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28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华书局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1-29 14:05:31

文档简介

《戊戌变法》
本课选自中华书局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6课。本课主要介绍近代中国戊戌变法从准备、变法到失败的艰难历程。教材重点叙述了变法过程中的几个典型事件,突出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在近代化道路上的艰难探索。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公车上书的时间和主张;识记维新派创办的报刊及宣传的维新思想;理解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康、梁的理论学说和维新活动的分析,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和评价光绪 盟帝颁布的一系列变法诏书的主要内容,变法的历史意义以及变法失败的原因,让学生初步学习辩证地、全面地认识历史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已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1、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时局图》: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怎样的形势?
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随之破产,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严重。此时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曾做过哪些努力?其结果如何?

二、进入新课
(一)公车上书
1、阅读教材,并展示康有为、梁启超的照片。

提问:康、梁二人听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后有何反应?维新变法拉开序幕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公车上书。
2、公车上书提出了哪些主张?其结果是什么?
主张是拒和、迁都、变法。这次上书并没有上达光绪皇帝,却轰动了京沪。
3、从公车上书这一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康有为、梁启超是具有初步资产阶级思想的爱国知识分子。那么,“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梁二人又进行了哪些运动?
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4、阅读教材,列举一些著名的学会和报刊?并说说它们宣传了哪些思想观点?
学生回答:著名的学会有强学会、农学会等;主要报刊有《时务报》《国闻报》。其中《时务报》宣传了梁启超的“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的力行变法思想;严复等主持的《国闻报》,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
过渡:维新思想的传播,极大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为百日维新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百日维新
1、阅读教材,并回答问题:什么样的事件,促使光绪帝决心变法?
(德国强占胶州湾)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为了“不甘作亡国之君”,光绪帝决心变法,以自强。
2、阅读教材,列表总结变法的内容,小组讨论分析各个内容的影响?
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即经济,政治,文化,军事。
内容
影响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有利于刷新吏治,使官民参与政权的积极性提高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有利于国家财政的制度化建设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有利于思想的解放及西方思想的传入
裁减绿营,训练形式军队
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和军事素质
3、从实施主体和内容上来看,你认为维新变法运动与洋务运动有哪些相同之处?又有哪些突破?
相同之处:他们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学习内容都涉及军事、经济、文化教育方面。
有所突破的地方:戊戌变法不只学习西方的科技,还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并主张废除八股取士,内容比洋务运动更全面、更深入。
虽然维新变法运动与洋务运动都是在向西方学习,但是维新变法要求在实现经济、军事和文化教育现代化的同时,还要实现政治的现代化,而且要求政府在制度上加以保障,使中国的现代化从器物层面的探索发展到制度层面的探索,可见维新变法运动是对洋务运动的继承和发展。
过渡:实施变法的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因此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但变法没能像维新派所期望的那样长期实行下去,不久变法失败了。
4、戊戌政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898年9月21日,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史称“百日维新”。
5、展示:图片《谭嗣同殉难图》《谭嗣同史实》

谭嗣同的言行反映了维新志士何种风貌? (维新人士勇敢无畏的牺牲精神)
6、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请同学们思考: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失败原因:
(1)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和软弱,这是根本原因;
(2)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脱离人民群众;
(3)封建顽固派势力非常强大。变法触犯了顽固派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和镇压;
(4)袁世凯暗中告密,出卖了维新派。
历史意义: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性、爱国性,是近代历史上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探究:戊戌变法给后人留下了什么?
敲响了民族危亡的警钟,唤起了民族意识的复苏,使更多国人觉醒,投身于爱国斗争之中,致力于救国方案的探索;忧国忧民、敢为天下先的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
启示: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三、课堂小结
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摆脱民族危机,走向富强的机会。但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热情,为变法奔走呼号,殚精竭虑,他们的行动符合历史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他们的爱国精神必将激励和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继续努力奋斗。
略。
课件28张PPT。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你在漫画中读到了哪些历史信息?列强掀起瓜分狂潮,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导入新课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怎样的局势?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一、公车上书 内容:原因:在北京参加应试的举子,在康、梁的组织下,联名上书,要求拒签条约,请求变法图强。1895年4月,《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国内。朝野震惊,群情激愤。上书者:康有为、梁启超等1300多人签名上书。史称“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的序幕新课讲授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康有为,广东南海人自幼熟读经史,有志圣贤之学。20多岁时到香港和上海的两次游历,使他对西方资本主义治理下的社会有了亲身感受。此后,他广泛阅读了当时能够搜集到的西学书籍、报刊,钻研西学知识。1888年,他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后来,回到广州万木草堂讲学、著书,宣传变法思想,培养维新人才。学生有梁启超等。康有为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梁启超,广东新会人。自幼聪明好学,有“神童”之誉。11岁中秀才,16岁中举人,18岁入万木草堂,跟康有为学习。公车上书后,到上海任《时务报》主笔,撰写《变法通议》等文章,宣传变法思想。25岁时,到长沙主讲时务学堂。梁启超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1、创办《万国公报》
宣传维新变法。2、组织强学会
定期集会讲演 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了后改名为《中外纪闻》康梁为推动变法做了哪些准备?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宣传思想 梁启超(1873~1929年)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变亦变,不变亦变”
日本以变法而强大,中国如果不变法,将会因守旧而灭亡。

—《变法通议》只有变法才能救中国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万木草堂时务学堂强学会中外纪闻国闻报时务报南学会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培养人才《时务报》
《国闻报》
………强学会
南学会时务学堂 宣传维新思想的措施维新思潮的传播
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维新派在各地创办的报刊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 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使维新变法思想得到广泛传播。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时间:1898年6月11号,农历戊戌年标志:光绪帝下诏“明定国是”,宣布变法。背景: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德国强租胶州湾。《定国是诏》二、百日维新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1898年夏,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表示“不甘做亡国之君”,认为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遂于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戊戌变法”开始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光绪帝(1871—1908),1875年至1908年在位。1875年1月12日,同治帝19岁驾崩,由当时年仅四岁的光绪帝即位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1887年亲政,但仍由慈禧太后“训政”。1889年,太后“撤帘归政”。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 ,宣布变法。光绪帝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权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百日维新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变法有利于哪个阶级的利益?得到哪些人的拥护?变法触动哪些人的利益?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等地主阶级顽固派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
——李鸿章 西方胜过中国的地方,不仅在器械,而且在制度。中国只有实行变法维新,在能“自强保种”。
——严复读材料说说维新派与洋务派的思想主要区别是什么?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工业。
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光绪于瀛台,下令逮捕维新人士。戊戌变法前后仅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百日维新”中南海瀛台戊戌政变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谭嗣同刘光第戊戌六君子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我 自 横 刀 向 天 笑去 留 肝 胆 两 昆 仑“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之所以不昌者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谭嗣同临刑前有绝命诗:
“有心杀贼,
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
快哉,快哉!”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如果戊戌变法是维新派精心培育的一
棵幼苗,在当时的环境下它能不能茁壮成长?光绪帝资产阶级老百姓顽固派无实权未发动软弱破坏 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维新运动兴起时声势浩大,变法运动得到了光绪皇帝的支持,但却只持续了短短的103天,它失败的原因是什么?(1)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势力过于强大;
(2)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
(3)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4)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戊戌变法的意义与教训 历史意义
1.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的紧要关头,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爱国和进步的作用。
2.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3.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教训:资本主义的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敲响了民族危亡的警钟,唤起了民族意识的复苏,使更多国人觉醒,投身于爱国斗争之中,致力于救国方案的探索;忧国忧民、敢为天下先的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戊戌变法给后人留下了什么?本课小结: 维新变法运动大事年表1895年春 公车上书1895年 《万国公报》 强学会1898年6月 百日维新 1898年9月 戊戌政变序幕:
发展:
高潮:
失败: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甲午战败,
民族危机严重 维新变法 公车上书


变法失败 戊戌变法 宣传变法
救亡图存序幕失败高潮戊戌政变 中华书局 八年级 | 上册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