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华书局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1-29 14:10: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次鸦片战争》
同步练习
1.1856年爆发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对中国直接发动武装侵略的是(

A.英俄联军
B.英美联军
C.英法联军
D.美法联军
2.如图这幅战争形势示意图再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INCLUDEPICTURE
"C:\\Users\\tony\\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54F4.tmp.jpg"
\
MERGEFORMATINET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左宗棠收复新疆期间
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3.张华参加“开心辞典”的答题活动,他要回答的题目是中国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美国
4.有这样一位美国人,他梦想发战争财,受雇于清政府组建“洋枪队”,结果“咎由自取”反丧了卿卿性命。此人是(

A.西摩尔
B.伊藤博文
C.华尔
D.阿古柏
5.近代史上,中国的国都北京数次遭到外国军队入侵。其中首次入侵北京的是(

A.八国联军
B.英法联军
C.英国军队
D.日本军队
6.
电影《十二生肖》讲述了成龙扮演的杰克四处寻找“圆明园”十二生肖中失散的最后四个兽首的故事。这些精美的艺术珍品流失海外是在(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C.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7.
1860年10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说:“最近这两天发生在那里(圆明园)的景象却是用任何笔杆子都无法恰当描述……”这则报道反映了
A.八国联军侵华史实
B.签订了《马关条约》
C.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
D.签订了《辛丑条约》
8.
近代浙江慈溪一带曾经流传着一首民歌:“洋人好比一只鹰,洋人怕的红头军。”民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D.五四爱国运动
9.
陈旭麓对某史事如此评论:“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借助于宗教理想汇集起来的世俗力量,由于理想的褪色而不能不日趋迷失与彷徨。”他所评论的史事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洋务运动
10.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所以称之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正确的理解应该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紧接着鸦片战争之后进行的第二次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也是由英军再次挑衅而爆发的
C.第二次鸦片战争与鸦片战争的性质、影响是一致的
D.因为走私鸦片被制止,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镑。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时计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英国《泰晤士报》
材料二: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处。
──瓦德西
请你回答:
(1)材料一中“军人”“进入皇宫的宫殿”是指的谁?进入什么地方进行的抢劫?这个事件发生在什么战争期间?这次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什么危害?
(2)材料二所说的是什么的事情?他们是什么时间进入北京城的?这次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什么危害?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织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外相巴麦尊的信中说:“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逼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为个人所受的委屈要求补偿的地步。……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
——摘自《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史料》
材料二
1862年5月10日,英法军队以军舰大炮打败太平军,占领了宁波港。5月16日,夏福礼给普鲁斯的报告说:“……结果打败了太平军,并把他们赶出城。就在太平军撒离宁波的那天晚上,我们立刻把满清官员送去衙门复职,并把宁波正式移交给他们。”
材料三
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请回答: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莫克·维卡所说的“错误的处境”指什么?英国是如何“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该事件之后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什么条约,有何影响?
(4)结合上述材料,指出清政府与列强关系的变化。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C
2.B
3.C
4.C
5.B
6.C
7.C
8.A
9.B
10.C
11.
(1)英法联军;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危害: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危害: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2.
(1)“错误的处境”指林则徐虎门销烟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提供了借口。“关系改善”:发动鸦片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打开中国的大门;
(2)材料说明列强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
(3)《辛丑条约》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变化:清政府由抗击列强的侵略到与列强勾结,再到完全被驯化。
【解析】
1.
1856年英法组成联军发动了侵略我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故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对中国直接发动武装侵略的是英法联军。
故选C。
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知道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对中国直接发动武装侵略的是英法联军。
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先后攻占大沽、天津,随后攻占北京,闯入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疯狂劫掠园中珍宝并放火烧园。结合图中“大沽”“天津”“圆明园”等信息可知图示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的入侵路线。
故选B。
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识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
本题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知识。
3.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等一系列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俄国是从清王朝手中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故选C。
本题考查了俄国割占中国领土。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俄国是从清王朝手中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4.
受雇于清政府组建“洋枪队”,结果“咎由自取”反丧了卿卿性命的是华尔。1862年9月,太平军围攻浙江宁波,在慈溪的战斗中,击毙了洋枪队的头目华尔。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华尔。1860年,太平军连克常州、苏州、松江,逼迫上海,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统率。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太平军击毙洋枪队的头目华尔。
5.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闯入圆明园,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并放火焚毁了圆明园。首次入侵北京的是英法联军。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6.
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为了掩人耳目,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材料中的兽首就是在这次劫难中被侵略者抢走的。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
7.
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本题解题关键是时间和圆明园,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56-1860年英法联军向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抢劫并火烧圆明园。所以这则报道反映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事实。故选C。
8.
本题考查太平军抗击洋枪队。从本题的材料“洋人好比一只鹰,洋人怕的红头军”可知,这是指洋枪队。为了镇压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统领。1860年8月,洋枪队配合清军进犯青浦的太平军,太平军将领李秀成亲率援军赶到,瞄准洋枪队冲锋在前的士兵,一阵射击,把洋枪队打得落花流水。华尔身中数弹,从马上栽下来,被部下救走。1862年9月,太平军围攻浙江宁波。在慈溪的战斗中,太平军击毙华尔,严惩了洋枪队。故选A。
9.
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考查学生理解史料的能力。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农民阶级不是新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组织发动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战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评论的事件是太平天国运动。故选B。
10.
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在1856-1860年。欧洲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秋,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悍然出动军舰袭击广州城,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同意和英国共同出兵,英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爆发了。这次侵略战争实际上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所以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
11.
(1)本题考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相关史实,考查学生识记和对比分析能力。材料一出自英国《泰晤士报》,结合内容军人洗劫皇家宫殿,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答案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所以危害是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的相关史实,考查学生识记和对比分析能力。材料二出自瓦德西之口,据此可知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英法俄日等国组成八国联军两千多人以瓦德西为统帅进犯北京,8月洗劫北京城。1901年,强迫清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所以说危害是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2.
(1)结合材料中的时间1840年可知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错误的处境”指林则徐虎门销烟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提供了借口。“关系改善”:发动鸦片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打开中国的大门。
(2)结合材料中的信息“1862年”和“太平军”可以判断出本题考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材料说明列强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
(3)瓦德西是八国联军的统帅,所以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关史实。《辛丑条约》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结合以上几次侵华战争的影响可知,清政府逐步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变化:清政府由抗击列强的侵略到与列强勾结,再到完全被驯化。
选择题
综合题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