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
同步练习
1.在《中华帝国的衰落》一书中,有这样的评论:被文明与中国迥异的欧洲国家打败已经够糟的了,但眼见昔日模仿中国的“倭寇”击败大清帝国,无疑重重地打击了这个国家的自尊。“打击了这个国家的自尊”的战争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抗日战争
2.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这严重阻碍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这一结论说明的是(
)
A.《南京条约》的影响
B.《瑷珲条约》的影响
C.《马关条约》的影响
D.《辛丑条约》的影响
3.黄遵宪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诗人,其诗很多反映了近代中国备受列强侵略的历史,
如诗歌《悲平壤》《哀旅顺》《哭威海》《马关纪事》《台湾行》.请问这几首诗反映的是
近代列强对中国的哪一次侵略战争?
(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挽联哀悼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
(
)
A.魏源
B.李鸿章
C.严复
D.邓世昌
5.《时局图》是近代爱国者谢缵泰所作,生动形象地揭露了清政府腐败和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瓜分。请问如图描绘的是什么条约签订后的情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
严复意识到这场战争“诚恐四千余年之文物声名,行将扫地而尽。此惊心动魄之事,不料及吾身亲见之也”。与该战争有关的是(
)
A.圆明园遭到焚毁
B.丧失150余万平方千米领土
C.开始允许帝国主义在华设厂
D.东交民巷禁止中国人居住
7.
下列不平等条约和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A.《南京条约》——虎门销烟
B.《马关条约》——公车上书
C.《辛丑条约》——义和团运动
D.《凡尔赛和约》——五四运动
8.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近代时期的一场战争失败证明了满人无力应付时代的挑战,新的帝国主义产生了瓜分中国的危险。此时中国的思想界认识到,只有一场激进的改革,甚或是革命,才可拯救中国”。材料中的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
勇于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将领邓世昌为国捐躯于图中
INCLUDEPICTURE
"C:\\Users\\tony\\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E390.tmp.png"
\
MERGEFORMATINET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10.
史料记载:“(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中国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以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印度孟买棉纱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手摇纺车效率低下
C.印度棉纱质优价廉
D.民族工业曲折艰难
1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5年2月,威海卫陷落,北洋海军全军覆灭。清廷斗志已丧,无心恋战,慈禧太后任命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远赴日本议和。
材料二:行前,李鸿章到京,摸清了慈禧太后不惜一切代价求和的底线。1895年3月19日,李鸿章率大批随员到达日本,在马关春帆楼先后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等进行了5次正式谈判。在一次谈判结束返回住地途中,曾遭到日本浪人的行刺受伤。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目的很明确,一是要钱,二是要地。在赔款问题上,双方争议不是很大,关键是割地。日本提出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并以重开战争相威胁,限期答复。腐败的清政府一心求和,对此漫天要价根本未作力争。4月17日,在征得清政府同意后,李鸿章与伊藤博文正式签署《讲和条约》。因签署地在日本以马关春帆楼,史称《马关条约》。
——1895年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威海卫有什么重要的军事地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马关条约》的主要规定是什么?《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马关条约》对祖国宝岛台湾带来了什么危害?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英商在华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第四款
中国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给日本,作为赔款军费……
第五款
中国将管理下开地方之权并将该地方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物件,永远让与日本;
一、奉天省南边地方……二、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三、澎湖列岛……
第六款
第一,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二、四川省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四、浙江省杭州府。……
第四,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请回答:
(1)材料一出自哪一条约?当时割让的香港
岛是何时回归祖国的?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内容。
(3)与材料一所示条约相比,材料二所示条约是如何加深对中国的侵略的?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C 2.C 3.C 4.D 5.C 6.C 7.B 8.C 9.C 10.A
11.
(1)
威海卫是北洋舰队的基地;
(2)
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3)
台湾全部沦丧,被日本殖民统治长达五十年。
12.(1)依据材料一“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英商在华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可知,出自《南京条约》。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赔偿英国2100万元
,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1997年7月1日,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正式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2)通过材料二中第四款“中国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给日本,作为赔款军费”,我们可判断出这是《马关条约》的内容赔款,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这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无力偿还,不得不大量举借外债,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通过材料二中的第五款“中国将管理下开地方之权并将该地方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物件,永远让与日本; 一、奉天省南边地方……二、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三、澎湖列岛……”可知,这是《马关条约》的内容割地,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这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通过材料二中第六款“第一,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等”可知,这是马关条约》的内容开埠通商.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通过材料二中“第四,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可知,这是《马关条约》的内容: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材料二的主要内容有: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3)《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相比,加深了对中国的侵略。例如: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此后,帝国主义各国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巨额的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无力偿还,不得不大量举借外债,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新的通商口岸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因此,《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故答案为:
(1)《南京条约》,1997年7月1日;
(2)①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②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③增辟通商口岸;④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3)①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此后,帝国主义各国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②巨额的赔款,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无力偿还,不得不大量举借外债,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③新的通商口岸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④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解析】
1.
由题干中“倭寇”击败大清帝国的信息可知。“打击了这个国家的自尊”的战争是指甲午中日战争,日本通过这场战争确立了在朝鲜的优势,并最后吞并了朝鲜。
故选C。
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列强竞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严重破坏中国主权,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刺激中国救亡运动高涨。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2.
《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其他列强援引“利益均沾”的条款,争先恐后在中国开设工厂,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说明的是《马关条约》的影响。
故选C。
本题考查《马关条约》。1895年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国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从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列强在华投资设厂,这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掌握《马关条约》的相关知识。
3.
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我国近代著名的诗人黄遵宪的诗作《悲平壤》、《哀旅顺》、《哭威海》、《马关纪事》、《台湾行》分别描述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平壤战役、旅大战役、威海卫战役、《马关条约》和日本占领台湾的历史。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的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
本题以黄遵宪的成就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4.
本题考查学生对邓世昌的准确识记。结合对联中的“海军威”,可以判断此人物是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的民族英雄邓世昌。1894年日本发动对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在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保住旗舰,指挥舰艇冲锋向前;在弹尽的关头,他下令朝日舰撞去,最后被鱼雷击中,邓世昌与二百多名战士壮烈牺牲。故选D。
5.
《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反映的历史内容是列强在中国划分各自势力范围,企图瓜分中国。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19世纪末中国面临的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
故选C。
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知识点,重点掌握战争的危害。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要求学生熟记甲午中日战争的知识点,理解《时局图》反映的列强瓜分中国的史实,教育学生勿忘国耻。
6.
本题考查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的知识。由“诚恐四千余年之文物声名,行将扫地而尽。此惊心动魄之事,不料及吾身亲见之也。”可知与甲午中日战争有关。甲午战败,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故与《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有关。故选C。
7.
略
8.
本题考查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知识点。甲午战后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加剧。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研究崛起的日本,仿效日本进行改革拯救中国。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研究英美历史,企图发动革命拯救中国。因此是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的思想界的认识发生了改变。故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9.
本题主要考查了黄海大战的相关内容。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战役规模的海战。亦称中日甲午海战、大东沟海战。1894年9月17日上午,中国海军提督丁汝昌率北洋舰队完成护送陆军去朝鲜的任务后,在返航途中到达鸭绿江口的大东沟海面,遭到日本舰队袭击,双方展开激烈的海战,“致远号”管带邓世昌率爱国官兵英勇抵抗,为国殉难。故选C。
10.
略。
11.
(1)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根据所学知识,1894年爆发甲午中日战争,由于威海卫是北洋舰队的重要基地,1895年2月,中日在威海卫展开激战,最后,威海卫陷落,北洋海军全军覆灭。
(2)
本题考查《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的相关知识。1894年发生的甲午中日战争,经过黄海大战和威海卫战役等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中国战败,被迫于1895年签署《马关条约》,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重庆、沙市、苏州和杭州为商埠,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该条约大大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本题考查《马关条约》对祖国宝岛台湾的影响。1895年签署《马关条约》,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 。台湾全部沦丧,被日本殖民统治长达五十年。
12.
(1)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签订的《南京条约》的内容和香港的回归;
(2)本题考查《马关条约》的内容;
(3)本题考查《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相比,加深了对中国的侵略的史实。
本题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签订的《南京条约》的内容、香港的回归以及《马关条约》的内容等知识点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时,向学生说明,落后就要挨打,国富民强才能御敌。教育学生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奋发图强,振兴中华。
选择题
综合题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