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
同步练习
1.“公车之人散而归乡里者,亦渐知天下大局之事,各省蒙昧启辟,实起点于斯举。”
“1895年以后,中国官绅产生普遍醒觉,行动日渐积极,并扩大方向。”这说明甲午战争(
)
A.唤醒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
B.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导致了实业救国的热潮
2.揭开维新变法序幕的是(
)
A.成立强学会
B.公车上书
C.成立兴中会
D.《中外纪闻》的发行
3.表示不做“亡国之君”,让康有为全面筹划变法,并推行“百日维新”的是(
)
A.咸丰帝
B.慈禧太后
C.宣统帝
D.光绪帝
4.在中国近代史上请求变法图强的维新派代表人物是(
)
A.李鸿章、张之洞
B.李大钊、胡适
C.康有为、梁启超
D.曾国藩、奕?
5.电影《大刀王五》是以戊戌变法运动为历史背景的。其中有一镜头,侠客大刀王五秘密进入监狱,准备营救被关押的好友,但他的好友执意不走,表示甘愿为变法而流血牺牲。他的好友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杨深秀
6.在《时务报》上大声疾呼“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的维新派人物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孙中山
7.
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若诏旨一下,天下雷动,士气奋跃,海内怂望。。。。。。如是则庶政尽举,民心知戴。”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维新派(
)
A.施政纲领得到皇帝的支持
B.得到清军的支持
C.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
D.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8.
“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务,开矿务,可谓之变事而不可谓之变政。”持此观点的人是(
)
A.
INCLUDEPICTURE
"C:\\Users\\tony\\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F13F.tmp.jpg"
\
MERGEFORMATINET
B.
INCLUDEPICTURE
"C:\\Users\\tony\\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F140.tmp.jpg"
\
MERGEFORMATINET
C.
INCLUDEPICTURE
"C:\\Users\\tony\\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F151.tmp.jpg"
\
MERGEFORMATINET
D.
INCLUDEPICTURE
"C:\\Users\\tony\\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F152.tmp.jpg"
\
MERGEFORMATINET
9.
维新变法内容中,能说明这次变法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是
①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
②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③裁撤绿营,精练陆军,改习洋操
④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
19世纪末,中国近代化的核心内容是(
)
A.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B.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C.学习西方的生活方式
D.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1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材料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出自何人之口?
(2)你认为“贼”是指谁?
(3)为什么说“无力回天”?
(4)你认为他“死得其所”吗?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前,纵观整个知识分子阶层,除了王韬、黄遵宪等人明确称赞日本,主张学习日本外,大多数都持批评和否定的态度。尤其对日本改变祖宗成法,仿效西洋政治制度的做法不能接受。
——《甲午战败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
材料二
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帝进呈他编写的《日本变政考》。此书分条记载了从明治元年(1868年)起至明治二十三年(1890年)止的明治维新的大事。康有为宣称“我朝变法,但采鉴于日本,一切已足”。光绪帝见到此书如获至宝,将它作为百日维新的指南。
——《康有为变法思想新探》
材料三
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戊戌变法派曾真诚地相信,由于中国“广土众民,十倍于日,又无封建之强侯,更无大将军之霸主,……(中国)就今岁入,已逾万万,……彼(日本)与我同俗,则考其变政之次第,……取其精华,在一转移间耳。”
——《戊戌变法纪》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大多数知识分子讽刺日本仿效西洋政治制度?并举例说明。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对明治维新的看法并分析其原因。
(3)结合材料三,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A
2.B
3.D
4.C
5.C
6.B
7.C
8.B
9.A
10.B
11.(1)据材料“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可知,材料出谭嗣同之口;
(2)这里的“贼”是指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1898年,光绪帝颁布了变法法令,百日维新开始,由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势力强大,而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弱小,所以“无力回天”;
(4)可以认为谭嗣同的献身精神可以激励后人继续变法,认为“死得其所”;可以从保留实力继续斗争等方面考虑,认为死得不值。
故答案为:
(1)谭嗣同;
(2)“贼”指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
(3)因为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势力强大,而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弱小,所以“无力回天”;
(4)可以有不同看法:认为谭嗣同的献身精神可以激励后人继续变法,认为“死得其所”;可以从保留实力继续斗争等方面考虑,认为死得不值。
12.
(1)当时中国的大部分知识分子只认识到了西方技术的先进,没有意识到改革制度的重要性。中国当时进行的洋务运动就是只学习西方的技术;
(2)看法:推崇明治维新;主张学习明治维新。原因: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战败,维新派认识到明治维新增强日本的国力,向明治维新学习,为戊戌变法做准备;
(3)
对国情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到顽固派的强大;缺乏政治经验,操之过急。
【解析】
1.
依据课本知识分析材料可知,甲午战败后,举国思变,很多人回乡后创办新学堂或成立各种各样的学会,也有的创办报刊杂志等,题干说明甲午战争唤醒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戊戌变法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点。
2.
1895年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联合1300多名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历史上称之为“公车上书”。这次上书没有达到目的,但康有为、梁启超等为救亡图存掀起的维新变法运动就此拉开了序幕。
故选B。本题以揭开维新变法序幕为依托,考查公车上书。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戊戌变法的领导人、内容、性质以及作用。
3.
依据所学知识,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表示不能为“亡国之君”,下令要康有为筹划变法。
故选D。
本题以“百日维新”为切入点,考查光绪帝的相关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维新变法运动有关知识的认识,要熟练掌握戊戌变法的知识。
4.
依据题干信息“维新派代表人物”,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末期,为挽救中华民族的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故选C。
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知道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解答本题需要熟记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5.
依据题意“以戊戌变法运动为历史背景”和“甘愿为变法而流血”和所学知识可知,戊戌政变时,慷慨表示甘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维新派人物是谭嗣同。
故选C。
本题考查了戊戌变法的内容,根据所学知识,1898年9月,戊戌变法失败,戊戌政变时,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大肆捕杀维新党人,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6人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其中谭嗣同表示中国自古没有为变法而流血者,如果有,自我开始,为变法慷慨就义。
学生应系统掌握戊戌变法运动的背景、时间、内容及结果影响,掌握戊戌变法领导人及其主要事迹。
6.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是梁启超的话语。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以期变法实现国家富强。
故选B。
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知识点。重点掌握梁启超维新变法思想的话语。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戊戌变法的领导人、内容、性质以及作用。
7.
略
8.
略
9.
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知识。依据所学知识,在戊戌变法的内容中,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体现了资产阶级要求参政;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体现了变法鼓励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体现了资产阶级在文化上的要求。裁撤绿营,精练陆军,改习洋操,不能说明变法的性质。经分析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10.
本题主要考查了戊戌变法的有关知识。根据题目中的时间“19世纪末”,再联系所学知识,当时中国近代化的重要事件为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提出了改革封建政治制度的主张,资产阶级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的道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实行君主立宪。因此,19世纪末,中国近代化的核心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所以ACD不正确,故选B。
11.
本题考查谭嗣同的相关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戊戌变法的领导人、内容、性质以及作用。
12.
(1)本题考查的是知识分子讽刺日本仿效西洋政治制度的相关知识点。依据材料“甲午战前,纵观整个知识分子阶层,除了王韬、黄遵宪等人明确称赞日本,主张学习日本外,大多数都持批评和否定的态度。尤其对日本改变祖宗成法,仿效西洋政治制度的做法不能接受。”可知当时中国大部分知识分子只认识到了西方技术的先进,没有意识到改革制度的重要性。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统治集团的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于是掀起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
(2)本题考查的是康有为对明治维新观点的相关知识点。依据材料“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帝进呈他编写的《日本变政考》。此书分条记载了从明治元年(1868年)起至明治二十三年(1890年)止的明治维新的大事。康有为宣称‘我朝变法,但采鉴于日本,一切已足’。光绪帝见到此书如获至宝,将它作为百日维新的指南。”可知康有为是推崇明治维新,主张学习明治维新。甲午战败,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维新派通过对明治维新的研究,认识到明治维新加强了日本的国力,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危机。于是主张学习明治维新,为戊戌变法做准备。
(3)本题考查的是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的相关知识点。广土众民,十倍于日,又无封建之强侯,更无大将军之霸主,……中国)就今岁入,已逾万万,……彼(日本)与我同俗,则考其变政之次第,……取其精华,在一转移间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新派对当时的国情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到顽固派的强大。缺乏政治经验,操之过急,导致变法失败。
选择题
综合题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