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三节 千姿百态的地形(第1课时)课件+教案+练习+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章第三节 千姿百态的地形(第1课时)课件+教案+练习+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7-11-30 13:08:17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千姿百态的地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千姿百态的地形 单元 第六章 学科 科学 年级 七年级
学习目标 (1)知道促使地形发生变化的力量有两种: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2)知道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结果(3)掌握导致地形变化的外力作用主要是由太阳能引起的,如:气温变化、流水、风力和生物因素等。
重点难点 (1)地形变化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形式,而且这种运动和变化是无时无刻都存在着的(重点)(2)地形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回忆火山地震是由于什么造成的?过渡:下面进入我们今天的学习——千姿百态的地形(第1课时) 学生回顾,回答问题:火山地震是由于地壳的剧烈运动造成的。火山地震会导致地形的剧烈变化。 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地形变化的力量,有的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地球的内部,有的来自地球的外部。内部力量:是指来自地球内部能量产生的作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称为内力作用,如:火山、地震等;外部力量:是指来自地球外部能量产生的作用,称为外力作用,如:气温变化、流水、风力和生物等。(一)岩石的风化指导学生做实验:实验目的:温度对岩石的影响实验材料:酒精灯、火柴、镊子、小块岩石、烧杯、冷水实验步骤:1.用镊子夹住一小块岩石在酒精灯上烧一会儿,然后立即把它放入冷水中,观察有什么变化?2.照上述方法反复做几次,观察有什么变化?展示图片:气温的变化使岩石热胀冷缩发生崩裂播放视频:岩石的变化过程展示图片:渗入岩缝的水在冬天结冰的时候,由于体积增大,也会使岩石胀裂。植物的根系在岩石裂缝中生长,也会使岩石破碎。思考:综合上述,说说什么条件会使岩石模样发生改变?(二)流水的作用展示瀑布和海浪拍打礁石的图片,提问:瀑布和海浪会对岩石分别产生什么作用?明确:流水还有搬运和沉积作用:展示图片讲解:河流上游多流经险峻的山谷,流 ( http: / / www.21cnjy.com )速极快,河水冲刷带走河底及两岸的土壤;河流下游地势平坦,水流速度缓慢,河水中的泥沙慢慢沉积下来,形成小岛,并且会慢慢“长大”。进一步明确: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石灰岩受酸雨 ( http: / / www.21cnjy.com )或酸性的河水冲刷和溶解,形成溶洞;另外,在寒冷或高山地区,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压形成了冰川。阿尔卑斯山就是典型的冰川地形。(三)风的巨大力量提问:你能说出由风力改变地形的例子吗?总结:风力也能改变地形,形成新的地貌。拓展延伸:黄土高原——“风成说”(四)人和生物也在改变地形提问:人类活动改变地形都有哪些呢?人类活动在改变地形的时候要遵循什么原则?拓展延伸:荷兰的填海造陆荷兰自13世纪起就开始大规模围海填地,如今荷兰国土的百分之二十是人工填海造出来的。“丘陵都被挖去填海去了,弗莱福兰省几乎是创造出来的”,故有“上帝造海,荷兰人造陆”之称。 学生了解导致地形变化的两种力量:内 ( http: / / www.21cnjy.com )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学生分小组做实验,并说出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实验现象:岩石表面出现裂缝,且裂缝越来越大,甚至掉落。实验结论:岩石长时间受冷受热,使得岩石各部分胀缩不均,内部结构发生破坏,产生裂缝,甚至脱落碎屑。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思考分析,回答问题:温度的冷热、冰川、植物等学生阅读教材,看图,回答问题:瀑布水量巨大,有强大的冲刷侵蚀力,长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累月的冲刷对岩石起着侵蚀作用,在瀑布下面会形成凹坑;由于千万年来海浪不断地拍打着礁石,侵蚀着礁石,使礁石千姿百态。学生举例说出我国云南、贵州、广西等地有广泛的石灰岩地貌学生举例说明:沙丘、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学生阅读,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学生回答:苔藓、地衣会分泌酸性液体腐蚀石块;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堆积成珊瑚礁,日积月累形成岛礁;人工岛、人工湖也在改变着地形;修筑堤坝改变地形;开挖河道改变地形;修筑梯田改变地形。人类活动在改变地形的时候要遵循自然规律。(言之有理即可)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小组合作能力通过观看视频,更加形象直观。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总结能力了解改变地形的各种原因加深了解风化作用对地形变化的的影响教育学生人和自然界是一个整体,改造自然是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的。
巩固提升 1. 河滩上有许多被磨圆的鹅卵石,这是由于( B )A.风力作用形成 B.流水作用形成C.火山作用形成 D.人工作用形成2.岛礁是哪种动物的尸体形成的( C )A.海豚 B. 鲸鱼 C.珊瑚 D. 企鹅3.我国西部有巨大的“蘑菇状”岩石,其形成原因是( A )A.风力作用 B.人工作用C.冰川作用 D.地震作用4.我国珠江三角洲是( B )A.风力作用的产物 B. 沉积作用的产物C.风化作用的产物 D. 地质构造的产物 学生做练习。 通过练习达到巩固本节课知识点的目的。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造成地形变化的外力作用,主要有:岩石的风化、流水的作用、风的巨大力量以及人和生物的作用。 学生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归纳本节课知识点。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板书
教堂反思 本节课利用通过实验、各种图片,充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讨论探究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图片的内容大多结合学生熟悉和向往的风景来展示,这样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一些,更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
岩石的风化
流水的作用
千姿百态的地形
人和生物也在改变地形
风的巨大力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千姿百态的地形》(第1课时)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地形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
A.青藏高原 B.珠江三角洲
C.舟山群岛 D.台湾海峡
2.下列有关长江三角洲的形成原因,最为准确的说法是( )
A.外力作用 B.流水作用
C.内力作用 D.内外力长期作用的结果
3.下列地形变化,是由生物作用直接引起的是( )
A.大堡礁的形成 B.风蚀蘑菇的形成
C.风蚀城堡的形成 D. 上海“崇明岛”不断“长大”
4.喀斯特这种独特地貌的主要形成原因( )
A.冰川侵蚀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流水搬运作用 D.风力搬运作用
5.黄土高原地表特征千沟万壑,形成原因是( )
A.流水侵蚀作用 B.风力搬运作用
C.流水搬运作用 D.冰川侵蚀作用
6.珠穆朗玛峰从古海洋变为世界最高峰,这主要是受到( )
A.外力作用 B.内力作用
C.搬运作用 D.堆积作用
7.沙滩上的鹅卵石的形成原因是( )
A.风力作用 B.流水作用
C.火山作用 D.人工作用
8.风蚀城堡的形成原因是( )
A.风力作用 B.人工雕琢
C.冰川作用 D.地震结果
9.死亡后会成为逐渐成为岛礁的动物是( )
A.海豚 B.鲸鱼
C.珊瑚 D.企业
10.下列属于人类活动而改变地形的是( )
A.填海造陆 B.沙尘暴
C.风蚀蘑菇 D.泥石流
二、综合题:
1.你的家乡有沙尘暴吗?请你对如何治理沙尘暴提出几点合理化的建议?

《千姿百态的地形》(第1课时)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青藏高原、舟山群岛、 ( http: / / www.21cnjy.com )台湾海峡都是因为地壳运动引起海平面的升降而形成的,而珠江三角洲是由于长江携带的泥沙在长江入海口处沉积下来。故选B.
2.B.
解析:长江三角洲是由于长江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处沉积下来而形成的,所以其形成原因是由于流水的作用。故选B.21教育网
3.A.
解析:风蚀蘑菇和风蚀城堡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风力作用形成的,上海“崇明岛”不断“长大”是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大堡礁是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堆积成珊瑚礁,日积月累露出海面,形成岛礁。故选A.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B.
( http: / / www.21cnjy.com )5.B.
解析:在沙漠中,细小的沙粒被风刮得很远,然后慢慢地沉落下来,科学家认为黄土高原就是这样经历了几百万年才形成的。故选B.21cnjy.com
6.B.
解析:珠穆朗玛峰从古海洋变为世界最高峰,是因为地壳运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属于内力作用。故选B.21·cn·jy·com
7.B.
( http: / / www.21cnjy.com )
8. A.
解析:风蚀城堡的形成原因是风力作用形成的。故选A.
9.C.
解析:答案同第3小题。
10.A.
解析:由人类活动而改变地形的主要有:填海造陆、修筑堤坝、人工水库、人工半岛和人工岛、修路筑桥、深挖矿井、开挖河道、修筑梯田等。故选A.www.21-cn-jy.com
二、综合题:
1.有沙尘暴 建议:(1) ( http: / / www.21cnjy.com )植树造林,建立生态屏障(2)退耕还林还草,恢复自然生态保护带(3)控制草原上居民发展畜牧业,做到合理发展。2·1·c·n·j·y
解析:
植树造林、建立生态屏障。在每个城市的周围植树造林,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选择适宜的植物,建立生态屏障,有效地防止沙尘暴的入侵!【来源:21·世纪·教育·网】
退耕还林、还草,恢复自然生态保护带。沙 ( http: / / www.21cnjy.com )漠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有自己的独特的适应在沙漠环境的生存能力,是防御沙尘暴的有效屏障,所以我们人类不能随意改变它们的生态环境,已经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必须尽快得到恢复。21·世纪*教育网
控制草原上居民发展畜牧业。目前有许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草原居民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而过度放牧,导致草原急剧退化和减少,所以应该控制草原上居民发展畜牧业,让草原得以修养生息,减少土地沙漠化。www-2-1-cnjy-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8张PPT)
第六章第三节 千姿百态的地形(第1课时)
华师大版 七年级上册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火山地震是由于地壳的剧烈运动造成的。火山地震会导致地形的剧烈变化。
回忆火山地震是由于什么造成的?
下面进入我们今天的学习——千姿百态的地形第1课时
新课讲解
地形变化的力量,有的来自地球的内部,有的来自地球的外部。
内部力量:是指来自地球内部能量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火山、地震等。
外部力量:是指来自地球外部能量产生的作用,称为外力作用,如:气温变化、流水、风力和生物等。
新课讲解
(一)岩石的风化
实验目的:温度对岩石的影响
实验材料:酒精灯、火柴、镊子、小块岩石、
烧杯、冷水
实验步骤:
1.用镊子夹住一小块岩石在酒精灯上烧一会儿,然后立即把它放入冷水中,观察有什么变化?
2.照上述方法反复做几次,观察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岩石表面出现裂缝,且裂缝越来越大,甚至掉落。
实验结论:岩石长时间受冷受热,使得岩石各部分胀缩不均,内部结构发生破坏,产生裂缝,甚至脱落碎屑。
新课讲解
气温的变化使岩石热胀冷缩发生崩裂
新课讲解
岩石的变化过程
新课讲解
渗入岩缝的水在冬天结冰的时候,由于体积增大,也会使岩石胀裂。
新课讲解
植物的根系在岩石裂缝中生长,也会使岩石破碎。
新课讲解
综合上述,说说什么条件会使岩石模样发生改变?
温度的冷热、冰川、植物等
思 考:
新课讲解
(二)流水的作用
侵蚀作用
瀑布会对岩石产生什么作用?
瀑布水量巨大,有强大的冲刷侵蚀力,长年累月的冲刷对岩石起着侵蚀作用,在瀑布下面会形成凹坑。
新课讲解
侵蚀作用
海浪会对岩石产生什么作用?
由于千万年来海浪不断地拍打着礁石,侵蚀着礁石,使礁石千姿百态。
新课讲解
搬运作用
河流上游多流经险峻的山谷,流速极快,河水冲刷带走河底及两岸的碎石、土壤。
新课讲解
沉积作用
河流下游地势平坦,水流速度缓慢,河水中的泥沙慢慢沉积下来,形成小岛,并且会慢慢“长大”。
新课讲解
江苏省
江苏省
浙江省
崇明岛
上海市
长江口
杭州湾
4000年前海岸线
1200年前海岸线
400年前海岸线
50年来新围垦的
土地
合理开发滩涂
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南岸,滚滚长江夹带大量泥沙,在长江口沉积下来,形成三角洲,上海就是在这片海滩上发展起来的。正在建设的浦东新区,大部分是在近五六百年的时间中形成的。
长江口的崇明岛在公元7世纪还是一个刚刚露出水面的小沙洲,后来逐渐长大。20世纪50年代,面积为600千米2,经过多次围垦,现在面积已超过1000千米2 ,是我国的第三大岛。
阅 读:
新课讲解
自然界中的降水和河水,都含有微量的酸,年长日久,这些地区的石灰岩逐渐被溶解、冲刷,形成一个很大的溶洞,溶洞内有石笋和石柱,造型奇特,是引人入胜的旅游资源。
溶 洞
新课讲解
在寒冷或高山地区,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压形成了冰川。冰川能沿着斜坡缓慢地下滑,大约每年移动几米或十几米。巨大的冰川像一个推土机在创刮地面,大小石块随之移动。气候变暖后、冰川融化后,地形也发生了变化。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就是典型的冰川地形。
新课讲解
(三)风的巨大力量
风力也能改变地形,形成新的地貌。
沙 丘
风蚀蘑菇
风蚀城堡
拓展延伸
黄土高原
关于黄土高原形成的学说有很多种。目前,“风成说”得到科学界最为广泛的支持。“风成说”认为,黄土高原主要是风从中亚、蒙古的沙漠和戈壁搬运来的黄土细沙堆积而成的,被称为风神捏就的土地。
新课讲解
(四)人和生物也在改变地形
苔藓、地衣会分泌酸性液体腐蚀石块
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堆积成珊瑚礁,日积月累形成岛礁
人工岛、人工湖也在改变着地形
修筑堤坝改变地形
修筑梯田改变地形
开挖河道改变地形
拓展延伸
荷兰自13世纪起就开始大规模围海填地,如今荷兰国土的百分之二十是人工填海造出来的。“丘陵都被挖去填海去了,弗莱福兰省几乎是创造出来的”,故有“上帝造海,荷兰人造陆”之称。
荷兰——填海造陆
1. 河滩上有许多被磨圆的鹅卵石,这是由于( )
A.风力作用形成 B.流水作用形成
C.火山作用形成 D.人工作用形成
B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2.岛礁是哪种动物的尸体形成的( )
A.海豚 B. 鲸鱼 C.珊瑚 D. 企鹅
C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3.我国西部有巨大的“蘑菇状”岩石,其形成原因是( )
A.风力作用 B.人工作用
C.冰川作用 D.地震作用
A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4.我国珠江三角洲是( )
A.风力作用的产物 B. 沉积作用的产物
C.风化作用的产物 D. 地质构造的产物
B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造成地形变化的外力作用,主要有:岩石的风化、流水的作用、风的巨大力量以及人和生物的作用。
教学目标
课堂小结
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千姿百态的地形
岩石的风化
风的巨大力量
流水的作用
人和生物也在改变地形
谢 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