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三节 千姿百态的地形(第2课时)课件+教案+练习+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章第三节 千姿百态的地形(第2课时)课件+教案+练习+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7-11-30 13:11:18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千姿百态的地形》(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千姿百态的地形 单元 第六章 学科 科学 年级 七年级
学习目标 (1)了解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和过程(2)能根据等高线的特点识别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3)通过读图分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 (1)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和等高线地形图的识读(重点)(2)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过渡: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本节的第2课时——等高线地形图
学生回顾,回答问题:岩石的风化、流水的作用、巨大的风力以及人和生物都在改变着地形。 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讲授新课 (1)认识等高线地形图认识等高线地形图:展示等高线地形图,明确:在地图上有很多弯弯曲曲的曲线,可以看出高低起伏的地形,这叫做等高线地形图。提问:什么是等高线呢?(2)绝对高度与相对高度的区别 提问:读图说说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有什么不同?播放视频: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过程动手做一做:1.用橡皮泥捏一座山,并在山的模型上画上等高线。2.讨论俯视山峰看到的等高线形状。3.将山峰上的等高线按原来的位置和形状绘制到白纸上。(3)学会看等高线地形图活动:1.每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度都相等吗?2.每两条相邻的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都一样吗?3.不同高度的等高线会不会交叉?4.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地形是陡坡还是缓坡?5.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地形是陡坡还是缓坡?思考:观察下面等高线地形图,根据等高线的概念判断此图是否正确?为什么?开动脑筋:读图分析:从B点爬到山顶A容易,还是从C点爬到山顶A容易?为什么?拓展延伸:看看山顶、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是怎样表示的? 学生初步认识等高线地形图学生回答: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起来的线。学生读图回答:绝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一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叫海拔。相对高度是指地面上某一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也叫高差。学生观看视频学生动手做等高线地形图,并在白纸上画出来学生读图讨论回答:1.相等2.一样,这叫等高距,同一幅图中等高距是相同的。3.不会交叉,陡崖除外4.等高线密集的地方是陡坡5.等高线稀疏的地方是缓坡学生读图思考回答:错误,同一条等高线上出现了两个不同的高度。学生分析,回答:C点爬到山顶A顶容易,因为C点到A点的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学生读图讨论、分析回答问题:山顶:等高线闭合,数值中心高,四周低山脊: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容易发育成小河鞍部: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分陡崖:等高线重叠在一起,适合攀岩 掌握概念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加形象直接,便于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培养学生的读图、观察、概括能力
巩固提升 1. 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海拔-154.31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A )A.8998.74米 B.8690.12米C.-8690.12米 D.-8998.74米2.图中等高距是( A )米 ( http: / / www.21cnjy.com )A.100 B.200 C.300 D.400 3.图中A处表示的地形是( B )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A.山顶 B.盆地C.山脊 D.山谷4. 关于等高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等高线的高度是相对高度 B.等高线闭合的地方一定是山顶C.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 D.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是山脊 学生做练习。 通过练习达到巩固本节课知识点的目的。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方法,学习了阅读等高线地形图。了解了海拔和相对高度以及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各种地形的判读方法。 学生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归纳本节课知识点。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板书
教堂反思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等高线地形图的制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将立体的转化为平面的等高线地形图,使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加深了理解,强化了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着重体现在于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
A
认识等高线地形图
绝对高度与相对高度的区别
等高线地形图
学会看等高线地形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3张PPT)
第六章第三节 千姿百态的地形(第2课时)
华师大版 七年级上册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岩石的风化、流水的作用、巨大的风力以及人和生物都在改变着地形。
造成地形变化的外力作用主要有哪些?
这张地图你看得懂吗?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本节的第2课时——等高线地形图
新课讲解
在地图上有很多弯弯曲曲的曲线,可以看出高低起伏的地形,这叫做等高线地形图。
(1)认识等高线地形图
新课讲解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200
200
200
200
等高线是指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起来的线。
什么是等高线呢?
绝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一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叫海拔。
相对高度是指地面上某一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也叫高差。
(2)绝对高度与相对高度的区别
新课讲解
新课讲解
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
新课讲解
动手做一做
1.用橡皮泥捏一座山,并在山的模型上画上等高线。
2.讨论俯视山峰看到的等高线形状。
3.将山峰上的等高线按原来的位置和形状绘制到白纸上。
新课讲解
(3)学会看等高线地形图
1.每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度都相等吗?
活 动:
相 等
2.每两条相邻的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都一样吗?
一样,这叫等高距,同一幅图中等高距是相同的。
3.不同高度的等高线会不会交叉?
不会交叉,陡崖除外
新课讲解
活 动:
4.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地形是陡坡还是缓坡?
等高线密集的地方是陡坡
5.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地形是陡坡还是缓坡?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是缓坡
观察下面等高线地形图,根据等高线的概念判断此图是否正确?为什么?
错误,同一条等高线上出现了两个不同的高度。
新课讲解
思 考:
从B点爬到山顶A容易,还是从C点爬到山顶A容易?为什么?
C点爬到山顶A顶容易,因为C点到A点的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开动脑筋
新课讲解
看看山顶、山脊、山谷是怎样表示的?
拓展延伸
等高线闭合,数值中心高,四周低
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容易发育成小河
拓展延伸
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分
等高线重叠在一起
适合攀岩
看看鞍部和陡崖是怎样表示的?
新课讲解
读图练习:
1.将下列地形名称的代号填入图中合适位置:A 鞍部 B 陡崖 C 山脊 D 山谷
A
B
C
D
3.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实际距离为 米。
2.图上的比例尺是1: ,即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 米。
50000
500
1500
4.甲山在乙山的 方向,甲乙两山的相对高度是 米。
西南
5
相信自己,我能行!
1. 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海拔-154.31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
A.8998.74米 B.8690.12米
C.-8690.12米 D.-8998.74米
A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2.图中等高距是( )米
A.100 B.200 C.300 D.400
A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3.图中A处表示的地形是( )
A.山顶 B.盆地
C.山脊 D.山谷
B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4. 关于等高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等高线的高度是相对高度
B.等高线闭合的地方一定是山顶
C.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
D.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是山脊
C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本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方法,学习了阅读等高线地形图。了解了海拔和相对高度以及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各种地形的判读方法。
教学目标
课堂小结
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等高线地形图
认识等高线地形图
绝对高度与相对高度的区别
学会看等高线地形图
谢 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千姿百态的地形》(第2课时)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等高线地形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高度不一定相同 B.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
C.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陡 D.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不一定相同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指的是( )
A.绝对高度 B.相对高度 C.海拔 D.平均高度
读下图,回答3--5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3.估计一下甲山的海拔高度有可能是( )
A.850米 B.950米 C.1200米 D.1500米
4.AB两点的相对高度是( )
A.150米 B.200米 C.300米 D.400米
5.判断A在B的( )方向
A.北方 B.南方 C.东方 D.西方
6.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表示的地形是( )
A.山脊 B.山谷 C.鞍部 D.盆地
7.某登山队要到山顶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A点到山顶C容易 B.B点到山顶C容易
C.从正南到山顶C容易 D.从正北到山顶C容易
8.等高线地形图中,两个山顶之间较低部分的地形是( )
A.盆地 B.山谷 C.鞍部 D.山脊
9.等高地形图中,适合攀岩运动的地形是( )
A.山谷 B.山顶 C.山脊 D.陡崖
10.下面等高线地形图表示的地形名称依次是( )
A.山脊、盆地、山谷、山顶 B.山谷、山顶、山脊、盆地
C.山脊、山顶、山谷、盆地 D.山谷、山脊、山顶、盆地
二、读图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A表示的地形是 ,B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示的地形是 ,C表示的地形是 ,G表示的地形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B、H两点中坡度较陡的是 ,判断理由是 。
3.乙山与甲山的相对高度是 米,乙山位于甲山的 方向,测得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则甲乙两地的实地距离是 米。21教育网
4.如果进行攀岩运动适合在 处。
《千姿百态的地形》(第2课时)练习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高度一定相同;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称为等高距,同一幅图中等高距是相同的。故选B.
2.B.
解析:绝对高度是指地表某一点高出海平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垂直高度,也称为海拔;相对高度是地表某一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高度,所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指的是相对高度。故选B.
3.B.
解析:图中的等高距是150米,因此甲山的海拔大约在900——1050米之间,故选B.
4.A.
解析:A点的海拔是750米,B点的海拔是600米,所以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50米。故选A.
5.A.
解析:图中的指向标箭头指向北,依此判断,A在B的北方。故选A.
6.C.
( http: / / www.21cnjy.com ).
7.B.
解析:从B点到山顶C容易,因为这里的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故选B.
8.B.
( http: / / www.21cnjy.com )
9.D.
解析:等高线地形图中,适合攀岩运动的是陡崖,这里是等高线重合的地方,坡度非常陡,几乎是直上直下,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故选D.21cnjy.com
10.A.
解析:第一幅图凸向低处,表示山脊;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二幅图是封闭的曲线,外高内低,表示盆地;第三幅图凸向高处,表示山谷;第四幅图是封闭的曲线,外低内高,表示山顶。故选A.
二、读图题:
1.鞍 山谷 山脊 陡崖
2.B B处等高线稠密,表示坡度陡
3.170 西南 3000
4.G
解析:
读图可知:
1.A表示鞍部,B表示山谷,C表示山脊,G表示陡崖。
2.等高线稠密,坡陡;等高线稀疏,坡缓。
3.乙山的海拔是1320米,甲山的海拔是1150米,乙山与甲山的相对高度是:1320-1150=170米
同样根据指向标判断乙山位于甲山的西南方向;图中比例尺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500米,甲乙图上距离是2厘米,则实地距离是3000米。21·cn·jy·com
4.攀岩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刺激的运动,所以一般会选择陡崖。
( http: / / 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