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三节 千姿百态的地形(第2课时)(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章第三节 千姿百态的地形(第2课时)(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7.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7-11-30 13:1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千姿百态的地形》(第2课时)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等高线地形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高度不一定相同 B.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
C.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陡 D.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不一定相同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指的是( )
A.绝对高度 B.相对高度 C.海拔 D.平均高度
读下图,回答3--5题:
3.估计一下甲山的海拔高度有可能是( )
A.850米 B.950米 C.1200米 D.1500米
4.AB两点的相对高度是( )
A.150米 B.200米 C.300米 D.400米
5.判断A在B的( )方向
A.北方 B.南方 C.东方 D.西方
6.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表示的地形是( )
A.山脊 B.山谷 C.鞍部 D.盆地
7.某登山队要到山顶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到山顶C容易 B.B点到山顶C容易
C.从正南到山顶C容易 D.从正北到山顶C容易
8.等高线地形图中,两个山顶之间较低部分的地形是( )
A.盆地 B.山谷 C.鞍部 D.山脊
9.等高地形图中,适合攀岩运动的地形是( )
A.山谷 B.山顶 C.山脊 D.陡崖
10.下面等高线地形图表示的地形名称依次是( )

A.山脊、盆地、山谷、山顶 B.山谷、山顶、山脊、盆地
C.山脊、山顶、山谷、盆地 D.山谷、山脊、山顶、盆地
二、读图题:
1.A表示的地形是 ,B表示的地形是 ,C表示的地形是 ,G表示的地形是 。21教育网
2.B、H两点中坡度较陡的是 ,判断理由是 。
3.乙山与甲山的相对高度是 米,乙山位于甲山的 方向,测得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则甲乙两地的实地距离是 米。21cnjy.com
4.如果进行攀岩运动适合在 处。
《千姿百态的地形》(第2课时)练习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度一定相同;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称为等高距,同一幅图中等高距是相同的。故选B.
2.B.
解析:绝对高度是指地表某一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高度,也称为海拔;相对高度是地表某一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高度,所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指的是相对高度。故选B.
3.B.
解析:图中的等高距是150米,因此甲山的海拔大约在900——1050米之间,故选B.
4.A.
解析:A点的海拔是750米,B点的海拔是600米,所以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50米。故选A.
5.A.
解析:图中的指向标箭头指向北,依此判断,A在B的北方。故选A.
6.C.
.
7.B.
解析:从B点到山顶C容易,因为这里的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故选B.
8.B.
9.D.
解析:等高线地形图中,适合攀岩运动的是陡崖,这里是等高线重合的地方,坡度非常陡,几乎是直上直下,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故选D.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0.A.
解析:第一幅图凸向低处,表示山脊;第二幅图是封闭的曲线,外高内低,表示盆地;第三幅图凸向高处,表示山谷;第四幅图是封闭的曲线,外低内高,表示山顶。故选A.
二、读图题:
1.鞍 山谷 山脊 陡崖
2.B B处等高线稠密,表示坡度陡
3.170 西南 3000
4.G
解析:
读图可知:
1.A表示鞍部,B表示山谷,C表示山脊,G表示陡崖。
2.等高线稠密,坡陡;等高线稀疏,坡缓。
3.乙山的海拔是1320米,甲山的海拔是1150米,乙山与甲山的相对高度是:1320-1150=170米
同样根据指向标判断乙山位于甲山的西南方向;图中比例尺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500米,甲乙图上距离是2厘米,则实地距离是3000米。21·cn·jy·com
4.攀岩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刺激的运动,所以一般会选择陡崖。
《千姿百态的地形》(第2课时)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等高线地形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高度不一定相同 B.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
C.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陡 D.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不一定相同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指的是( )
A.绝对高度 B.相对高度 C.海拔 D.平均高度
读下图,回答3--5题:
3.估计一下甲山的海拔高度有可能是( )
A.850米 B.950米 C.1200米 D.1500米
4.AB两点的相对高度是( )
A.150米 B.200米 C.300米 D.400米
5.判断A在B的( )方向
A.北方 B.南方 C.东方 D.西方
6.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表示的地形是( )
A.山脊 B.山谷 C.鞍部 D.盆地
7.某登山队要到山顶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到山顶C容易 B.B点到山顶C容易
C.从正南到山顶C容易 D.从正北到山顶C容易
8.等高线地形图中,两个山顶之间较低部分的地形是( )
A.盆地 B.山谷 C.鞍部 D.山脊
9.等高地形图中,适合攀岩运动的地形是( )
A.山谷 B.山顶 C.山脊 D.陡崖
10.下面等高线地形图表示的地形名称依次是( )

A.山脊、盆地、山谷、山顶 B.山谷、山顶、山脊、盆地
C.山脊、山顶、山谷、盆地 D.山谷、山脊、山顶、盆地
二、读图题:
1.A表示的地形是 ,B表示的地形是 ,C表示的地形是 ,G表示的地形是 。21教育网
2.B、H两点中坡度较陡的是 ,判断理由是 。
3.乙山与甲山的相对高度是 米,乙山位于甲山的 方向,测得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则甲乙两地的实地距离是 米。21cnjy.com
4.如果进行攀岩运动适合在 处。
《千姿百态的地形》(第2课时)练习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度一定相同;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称为等高距,同一幅图中等高距是相同的。故选B.
2.B.
解析:绝对高度是指地表某一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高度,也称为海拔;相对高度是地表某一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高度,所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指的是相对高度。故选B.
3.B.
解析:图中的等高距是150米,因此甲山的海拔大约在900——1050米之间,故选B.
4.A.
解析:A点的海拔是750米,B点的海拔是600米,所以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50米。故选A.
5.A.
解析:图中的指向标箭头指向北,依此判断,A在B的北方。故选A.
6.C.
.
7.B.
解析:从B点到山顶C容易,因为这里的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故选B.
8.B.
9.D.
解析:等高线地形图中,适合攀岩运动的是陡崖,这里是等高线重合的地方,坡度非常陡,几乎是直上直下,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故选D.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0.A.
解析:第一幅图凸向低处,表示山脊;第二幅图是封闭的曲线,外高内低,表示盆地;第三幅图凸向高处,表示山谷;第四幅图是封闭的曲线,外低内高,表示山顶。故选A.
二、读图题:
1.鞍 山谷 山脊 陡崖
2.B B处等高线稠密,表示坡度陡
3.170 西南 3000
4.G
解析:
读图可知:
1.A表示鞍部,B表示山谷,C表示山脊,G表示陡崖。
2.等高线稠密,坡陡;等高线稀疏,坡缓。
3.乙山的海拔是1320米,甲山的海拔是1150米,乙山与甲山的相对高度是:1320-1150=170米
同样根据指向标判断乙山位于甲山的西南方向;图中比例尺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500米,甲乙图上距离是2厘米,则实地距离是3000米。21·cn·jy·com
4.攀岩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刺激的运动,所以一般会选择陡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