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孔乙己》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1-29 15:30: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孔乙己》
这篇课文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本单元的重点篇目。一个穿长衫的知识分子,一个只能站着喝酒的可怜人,这就是让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孔乙己。鲁迅塑造的“孔乙己”揭露和批判了整个封建制度和文化,否定了专制制度下无价值的奴性人生。在教学中很多老师将“笑”作为分析文章的重点,认为以喜写悲,在喜剧的氛围中展示悲剧的内容,以“笑”写泪更增添了孔乙己的悲剧色彩。但是,文章中孔乙己难道仅仅是充当了别人的笑料吗?21·cn·jy·com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熟知作者及其作品,明确作者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掌握字词等基础知识,学习表现人物的方法;
3、明确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明确课文的体裁,理清故事情节,体会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2、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探究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明确小说的主题;
3、品析人物的语言,体会其思想和性格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从孔乙己的悲惨遭遇中,认识中国病态社会的冷酷和科举制度的腐朽。
【教学重点】
1、理思路、找线索,析事例;
2、通过各种描写,精巧布局表现人物悲剧。
【教学难点】
1、含蓄深刻的语言特点;
2、以喜剧的手法表现悲剧的主题。
媒体课件,图片。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孔乙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今天就让我们一块儿来认识一下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二、时代背景介绍21教育网
具体内容见教学用书。
三、讲析课文
1、检查预习,正字注音(出示幻灯片先让一位程度中等的学生注音,然后集体订正)
阔绰(chuò)阔气。绰:宽绰,如绰绰有余。
羼(chàn)混和,掺杂
绽出(zhàn)突露出来。比较“绽”“淀”字。
间或(jiàn)偶然,有时候。注音“中间”读jian。
拭(shì)擦。
蘸(zhàn)在液体粉末或糊状物里沾一下就拿出来。
打折(shé)打断。
附和(hè)(言语动作)追随别人(多含贬义)。比较:和平he。
不屑置辩(xiè):认为不值得争辩。
颓唐(tuí)精神萎靡,不振作。
戕害(qiāng)伤害。戕:杀害。
2、请一位同学表情朗读课文前3段,要求其他同学思考下列问题
(1)努力掌握叙述和描写的中心。
(2)作者是怎样描写社会风情的。
请学生回答思考题,教师出行引导和评价
要点提示:(1)开头三段先说酒店的大概情况,写出孔乙己生活在怎样一个社会环境。
(2)作者描写社会风情的有三处:
A、把“短衣帮”与“穿长衫”的喝酒形象作对比,突出了贫富悬殊、等级森严的社会现实。
B、从“我”的职务的变换,可以窥探掌柜冷酷势利的一面。
C、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什么好声气:冷酷的酒店氛围,以小见大,更见世态的炎凉。
3、提问:前3段的描写与叙述,对于孔乙己的出场有何作用?
——揭示了孔乙己不幸的社会根源(自由回答)
4、教师要求学生回忆小说的三要素,并附带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5、学生集体朗读前3个自然段,强化对孔乙己所生活的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6、布置课外作业
阅读课文第4-8自然段,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刻划孔乙己形象的。
第二课时
一、分析人物性格
先找一位基础比较扎实的学生朗读课文第4-8自然段,其他的同学认真分析孔乙己的性格怎样表现出来的。
提示:1、要求学生回忆表现人物性格的常用的方法(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然后确定这几段所用的人物描写的方法。 21cnjy.com
2、师生共同分析这几种描写方法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A、要学生在第4自然段中找出能概括孔乙己特殊身分的一句话,并着手分析其性格特征。
B、找出肖像描写的语句进行分析。
C、找出有关孔乙己个性化的语言描写进行分析。
D、提问:孔乙己教“我”识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这些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地?
二、理解课文多次描写“笑”的含义
教师讲述、提问:课文几次写到笑,各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其中有些人是以哄笑取乐的。想一想:
1、为什么那些人对一个不幸者没有同情,没有帮助,相反只知道哄笑取乐?
2、以哄笑声来写孔乙己的悲剧,有什么特殊的艺术效果?
3、体会“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的效果。
这个问题难度较大,可用“双体互促”小组讨论的形式来解决。
三、分析第7自然段
“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们说话”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孔乙己为什么不能与“他们”谈天,孔乙己与孩子们说话,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心境?
提示:这一句话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文章第七八段写了孔乙己和孩子们说笑,更足以表现孔乙己境遇的凄凉和心灵的孤寂。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四、分析孔乙己将要弄到讨饭的原因,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度的毒害。
1、首先要学生在书本上找出答案
2、教师再作深层次的分析,使学生深刻意识到科举制度的罪行
五、学生集体朗读课文,努力体会作者的悲剧色彩。
(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六、布置作业
预习课文9-13自然段,进一步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征和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