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信念》
这是作者玛丽·居里在晚年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和信念的抒写。从作者的工作、生活、事业、名利、人际关系、业余爱好及科学趣味中可以读出崇高的人格,可以领悟伟大的成就、杰出的贡献是从何处而来。?2·1·c·n·j·y
【知识与能力目标】
积累字词,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及其取得的伟大成就。
【过程与方法目标】
概括纲要,筛选信息,就文中重点语句展开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及其取得的伟大成就;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品味文章的语言,深情朗读。
【教学难点】
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多媒体课件,图片。
一、导入新课
首先请同学谈一下自己所敬佩的女科学家(把学生对女科学家的敬佩之情调动起来),由此导入到居里夫人的介绍。21cnjy.com
二、作者介绍
居里夫人(1867—1934),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原籍波兰,原名玛丽亚·斯可罗多夫斯卡。巴黎大学理学博士。她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一次是化学,一次是物理,但她并没有因此而停止科学研究。有一次,一位记者惊讶地发现,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的一块价值极高的奖牌竟然在她的一个小孩手中当做玩具玩耍,记者不禁问其缘由,她却不以为然地答道:“我是要让我的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其实就跟玩具一样,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地方。”这就是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玛丽·居里)。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居里夫人的自传体散文《我的信念》,对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三、整体感知
1、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中的内容。
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每段的关键词语,用四字短语概括居里夫人的行为特点。
第1段:坚忍不拔,树立信心。
第2段:执著勤奋,集中目标。
第3段:探讨真理,保持安宁。
第4段:不图财富,追求自由。
第5段:克制自己,热爱生活。
第6段:沉醉科学。
3、讨论概括,归纳整理。
全班讨论,将有关信息分门别类,从而分析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思想理念:探讨真理、不图财富、沉醉科学。
工作态度:集中目标、坚忍不拔、执著勤奋。
四、合作探究,研读文章
(采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方式,讨论解决。)
1、“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它的茧子一般。”某种力量指什么力量?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明确:居里夫人之所以没有明确地说出来,大概是因为这种力量是难以明确表述的。这种力量是一种复合的因素。第1段里说,“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的决心,是一种因素。第3段里说,“研究,基本上是对真理的探讨”,对真理的渴求,是一种因素。篇末说,“这种魅力,就是使我终生能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因素”,科学魅力的吸引,是一种因素。居里夫人从事科学研究,图的不是名利,是有崇高的使命感的,科学事业是造福人类的事业,这种使命感,肯定也是一种因素。www.21-cn-jy.com
2、“少女时期我在巴黎大学,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为什么“孤独”也是一种美好快乐的记忆?
明确:这里所说的“孤独”,恐怕翻译得并不恰当。何为孤独?单身一人,需要交流感情而无从交流才会感觉孤独。独处一室,静静地读书,是没有孤独感的。而居里夫人这里的意思是,她潜心学业,总是远离欢乐喧闹的人群,一个人静心读书,大学阶段读了许多书,大有收获,回忆起来,觉得没有虚度年华,这样的大学生活美好而快乐。
3、“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是什么意思?21教育网
明确:先要理解“世界的优美”,说的不是景色的优美。自然科学是研究物质世界的,是揭示物质世界的规律,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的。认识了规律,发现了奥秘,就会觉得这世界真奇妙。优美是指物质运动规律以及物质内部结构。学了物理,学了化学,就会感觉世界的优美。科学越发展,世界越是展现它的优美,所以说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
五、拓展延伸
居里夫人放弃了镭的专利,却两次成为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对此,你怎么看?
六、小结
读了这篇文章,就如同与伟人对话。我们深深地被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所打动。如果说我们过去没有生活目标,现在我们明确了人生;如果说我们过去一味贪图安逸,现在我们学会了艰苦;如果说我们过去只能依赖他人,现在我们懂得了奉献;如果说过去我们意志薄弱,现在我们拥有了信念。让我们在居里夫人的光辉照耀下,把自己的人生也献给人类的进步事业。21·cn·jy·com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