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戊戌变法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戊戌变法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1-29 16:51: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戊戌变法》同步练习
选择题
1.“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对中国过去引入了一种全面否定的新态度。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文中的“这场思想变革”( ) A.促进了四方民主思想在中国开始传播 B.为结束封建帝制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C.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产生 D.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营造了必要空间
2.“戊戌变法”中甘为流血变法牺牲的人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李大钊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中国人用近半个多世纪的时间,认识到打败中国的并不是坚船利炮,而是西方的制度”,这批先进的“中国人”( ) A.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B.掀起了洋务运动 C.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D.发起了新文化运动21教育网
4.以下改革没有涉及“土地私有” 问题的是( ) A.商鞅变法 B.1861年改革 C.新中国土地改革 D.戊戌变法21cnjy.com
5. “戊戌变法”法令中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容是 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 D.训练新式军队21·cn·jy·com
6.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公车上书为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 ②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 ③慈禧太后等顽固派镇压了戊戌变法 ④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www.21-cn-jy.com
7.揭开维新变法序幕的是( ) A.成立强学会 B.公车上书 C.成立兴中会 D.《中外纪闻》的发行2·1·c·n·j·y
8.表示不做“亡国之君”,让康有为全面筹划变法,并推行“百日维新”的是( ) A.咸丰帝 B.慈禧太后 C.宣统帝 D.光绪帝【来源:21·世纪·教育·网】
9.在中国近代史上请求变法图强的维新派代表人物是( ) A.李鸿章、张之洞 B.李大钊、胡适 C.康有为、梁启超 D.曾国藩、奕?21·世纪*教育网
10.在2017年5月1 日举行的“湘江北去?中流击水--长沙历史文化陈列”开幕式上,有领导指出,在中华文明的版图上,长沙担当着站位中心、引领潮流的历史使命,凝聚了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下列各顶中,最能鲜明地揭示这种文化基因的是( ) A.炎帝和蚩尤的传说 B.四羊方尊 C.马王堆汉墓 D.谭嗣同成为“变法流血第一人”www-2-1-cnjy-com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材料二: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曾写道:同治初年(19世纪60年代),普鲁士首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国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 (1)据材料一回答,既然梁启超认为变法是天下的公理,那么以他为首发起了什么运动? (2)从俾斯麦的话可以看出,当时中日两国学习西方的重点有什么不同?这种学习重点的不同导致了不同的结果,日本逐步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而中国结果怎样呢? (3)梁启超引用俾斯麦的话的根本意图是什么? 2-1-c-n-j-y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感知历史】 材料一 如图 (1)如图漫画反映了19世纪末中国面临的怎样的社会状况? 【深入研析】 材料二 “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奕?《统筹全局折》材料三 “欲自强,必先致富; 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 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郑观应《盛世危言》(2)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三,说说与奕?相比,郑观应的观点有何不同? 材料四 “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3)根据材料四所述,梁启超认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应该作出怎样的改变?在戊戌变法的内容中,哪些措施顺应了梁启超关于“开学校”“变科举”的要求和主张? 【总结升华】 (4)维新变法是一次失败的改良,但多数学者认为这次变法运动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其积极意义值得肯定。请结合史实加以论述。 21*cnjy*com

参考答案
【答案】
1.D 2.C 3.C 4.D 5.B 6.C 7.B 8.D 9.C 10.D 11.(1)据材料一梁启超认为变法是天下的公理,以他为首发起了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的基本主张是维新变法,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2)由材料“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可知日本人在向西方学习方面学习的主要是西方先进的科技和政治制度,业。由材料“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可知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方面主要是单纯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器物。这种学习重点的不同导致了不同的结果,日本通过明治维新,逐步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而中国洋务运动破产,并没有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3)梁启超引用俾斯麦的话的根本意图是希望清政府能改革图强,学习西方的先进的科技和民主政治,以维护清朝统治,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亡。 故答案为: (1)戊戌变法; (2)日本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和政治制度,而中国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器物。中国洋务运动破产,并没有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3)希望清政府能改革图强,学习西方的先进的科技和民主政治,以维护清朝统治。 12.(1)从材料一漫画中可以看出19世纪末中国处于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之中,中国遭到列强瓜分。当时俄国强迫租借旅顺、大连,把东北变成它的势力范围;德国强迫租借胶州湾,把山东变成它的势力范围;法国强迫租借广州湾,把广东、广西和云南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等等。 (2)材料二“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表明奕?认为治国应该以自强和练兵制器即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为主;材料三“欲自强,必先致富; 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 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表明郑观应认为治国自强应该发展工商业、立宪法,改良政治,即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为主。 (3)根据材料四“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这个言论可以看出梁启超认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应该作出的改变有兴民权、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变官制这几个方面;在戊戌变法的内容中,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等顺应了梁启超关于“开学校”“变科举”的要求和主张。 (4)维新变法是一次失败的改良,但多数学者认为这次变法运动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其积极意义值得肯定,这主要体现在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它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故答案为: (1)19世纪末中国处于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之中,中国遭到列强瓜分; (2)奕?认为治国应该以自强和练兵制器即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为主;郑观应则认为治国自强应该发展工商业、立宪法,改良政治,即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为主; (3)兴民权、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变官制这几个方面;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等; (4)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它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解析】 1. 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对中国过去引入了一种全面否定的新态度”“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可知,文中的“这场思想变革”指的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持全面否定的态度。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营造了必要空间。 故选D。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对中国过去引入了一种全面否定的新态度”“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 注意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识记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影响。 2. 1898年,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禁了光绪帝,并下令逮捕维新人士。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谭嗣同不肯逃走,甘愿为变法牺牲。不久,谭嗣同被捕。在狱中墙上,他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诗句。几天后,谭嗣同等六人被押赴刑场,慷慨就义。 故选C。 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知道“戊戌变法”中甘为流血变法牺牲的人是谭嗣同。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 3. “中国人用近半个多世纪的时间,认识到打败中国的并不是坚船利炮,而是西方的制度”,这批先进的“中国人”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中国近代史上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开始于维新变法运动,学习的是君主立宪制。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维新变法运动。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中国近代史上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开始于维新变法运动,学习的是君主立宪制。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维新变法开始的标志是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的诏书。 4. 据所学知,商鞅变法、1861年改革、新中国的土地改革都涉及到了土地私有,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确立了土地私有制,1861年改革,农奴可以赎买一块份地,新中国土地改革,确立了农民土地私有制。而戊戌变法的内容中没有涉及到土地问题。 故选D。 本题以“土地私有”为切入点,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 识记中外历史上重要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5. 本题考查的是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点。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主要内容: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等,这些措施中,对中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起着最为直接作用的一条是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政治方面的改革;C项属于文化方面;D项属于军事方面。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 6. ①公车上书为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②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③慈禧太后等顽固派镇压了戊戌变法说法均正确。戊戌变法失败了,没有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④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以史实为依托,考查戊戌变法。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戊戌变法的领导人、内容、性质以及作用。 7. 1895年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联合1300多名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历史上称之为“公车上书”,这次上书没有达到目的,但康有为、梁启超等为救亡图存掀起的维新变法运动就此拉开了序幕。 故选B。 本题以揭开维新变法序幕为依托,考查公车上书。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戊戌变法的领导人、内容、性质以及作用。 8. 依据所学知识,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表示不能为“亡国之君”,下令要康有为筹划变法。 故选D。 本题以“百日维新”为切入点,考查光绪帝的相关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维新变法运动有关知识的认识,要熟练掌握戊戌变法的知识。 9. 依据题干信息“维新派代表人物”,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末期,为挽救中华民族的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故选C。 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知道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解答本题需要熟记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10. 据所学知,最能鲜明地揭示“凝聚了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这种文化基因的是谭嗣同成为“变法流血第一人”,谭嗣同,湖南浏阳人。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异常不满,即努力提倡新学,呼号变法,开湖南全省维新风气之先。1898年,创建南学会,主办《湘报》,积极宣传变法,成为维新运动的激进派。9月21日,政变遂起。9月25日被捕,9月28日与林旭等5人同时被害。临刑绝命词为“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留有名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表现了湖南人敢为天下先的英雄气概。 故选D。 本题以2017年5月1 日举行的“湘江北去?中流击水--长沙历史文化陈列”开幕式为切入点,考查湖南的相关史实。 了解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知道谭嗣同主要活动。 11. (1)本题考查戊戌变法。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一部分仁人志士因愤于国耻,认识到在学习西方技术的同时,还必须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并开始主动学习和宣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进行了戊戌变法。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 (2)本题以俾斯麦的话为依托,考查中日两国学习西方的重点以及种学习重点的不同导致的不同的结果。 (3)本题考查梁启超引用俾斯麦的话的根本意图。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基础知识的能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重点掌握日本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学习的重点以及不同的结果。 12. 本题以漫画、奕?、郑观应和梁启超的评述切入考查19世纪末中国面临的社会状况、维新派的主张、戊戌变法的背景、措施、影响等史实。 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全面认识和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内容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