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辛亥革命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辛亥革命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1-29 16:52: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辛亥革命》同步练习
选择题
1.历史学家陈旭麓曾说过“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其中的“它”指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21cnjy.com
2.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下列选项中属于他组织,领导的革命活动有( ) ①组织兴中会 ②建立中国同盟会 ③创办黄埔军校 ④组建南京国民政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www.21-cn-jy.com
3.作为革命的宣传口号,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的转变,说明革命党人( ) ①摒弃了狭隘的民族主义 ②仍然排斥其他少数民族 ③追求各民族之间的平等 ④视各族人民为一个整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1·世纪*教育网
4.人们把辛亥革命称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政治思想大解放,主要是因为它传播了( ) A.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B.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 C.马克思主义思想 D.民主科学思想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5.同盟会山东支部的负责人是( ) A.徐镜心 B.刘冠三 C.孙宝琦 D.王永福
6.以下对于辛亥革命历史作用的评价,正确的是( ) A.弘扬民主意识 B.实现民族独立 C.结束封建统治 D.确立民主宪政21教育网
7.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这里的“思想上的大解放”是指( ) A.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B.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8.2016年11月12日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150周年诞辰纪念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贡献在于( ) A.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B.推翻了封建制度 C.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21·cn·jy·com
9. 1905年夏,孙中山曾指出:“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这表明孙中山( ) A.认识到清朝的覆亡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B.已感到建立统一资产阶级政党的迫切性 C.已成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公认领袖 D.看到了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www-2-1-cnjy-com
10. 鲁迅先生在《一件小事》中写道:“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民国六年”是指( ) A.1917年 B.1916年 C.1915年 D.1918年2·1·c·n·j·y

综合题
11.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个革命团体的政治纲领? (2)这一政治纲领后来被阐发为哪三大主义? (3)根据材料说明这个革命团体的性质。 1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族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个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二 颠覆满清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 --临时大总统誓词(1)材料一中的三种革命是指三民主义,请你说说什么是三民主义。 (2)材料二中的“文”指的是谁?你认为这一誓词应该是在什么时候宣誓的? (3)请你列举这位临时大总统的两项事迹。并谈谈他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思想品质? 2-1-c-n-j-y
参考答案
【答案】 1.C 2.A 3.C 4.B 5.A 6.A 7.C 8.C 9.B 10.A 11.(1)据材料“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可知是中国近代史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2)这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把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作为革命目标。后来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3)据材料,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可知,中国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建立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它是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大大推动了全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故答案为: (1)同盟会; (2)民族、民权、民生; (3)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2.(1)据材料一“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族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个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可知,三民主义是指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把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作为革命目标。后来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2)据材料二“颠覆满清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可知,材料二中的“文”指的是孙中山;这一誓词应该是在1912年1月1日宣誓的。1912年1月1日,孙中山于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3)1894年,孙中山和黄兴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孙中山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后来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1912年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1912年3月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本问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例如:为了革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敢于做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故答案为: (1)三民主义是指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2)孙中山;1912年1月1日; (3)创立同盟会、兴中会、提出三民主义(两个即可);品质(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 据“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可知,其中的“它”指的是辛亥革命。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故选C。 本题以历史学家陈旭麓曾说过的话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辛亥革命。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 2. 孙中山是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先后组织成立了兴中会、中国同盟会,阐发“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后来创建了黄埔军校,革命后建立中华民国,成立南京临时政府。而南京国民政府是1927年蒋介石建立的。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领导创建的革命组织。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本题旨在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注意掌握孙中山的主要活动。 3. 根据题干“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的转变”可知,“驱除鞑虏”是推翻满清政府的统治,“五族共和”指的是所有民族联合起来,可见这一转变说明革命党人视各族人民为一个整体,不再排斥其他少数民族,②不正确,应该排除,所以答案选择C。 故选C。 本题以革命的宣传口号为切入点,考查孙中山历史功绩。 本题掌握孙中山历史功绩相关知识。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关键点是分析选项。 4.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它传播的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B项符合题意;A项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戊戌变法宣传的思想; C项马克思主义思想是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的思想;D项民主科学思想是新文化运动的大旗。 故选B。 本题以人们把辛亥革命称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政治思想大解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其原因。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 5. A、同盟会山东支部的负责人是徐镜心,故选A。 B、刘冠三是山东高密康家庄人,中国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C、孙宝琦是浙江杭州人,山东巡抚、北京政府国务总理。 D、叫王永福的当代名人很多。 故选A。 关于中国同盟会的史实,学生还要知道,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成立了同盟会。孙中山当选为总理,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同盟会。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6. 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在政治上,它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在经济上,促进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的因素之一;在思想上,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弘扬了民主意识。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对于辛亥革命历史作用的评价。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对于辛亥革命历史作用的评价和意义。 7. 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这是思想上的大解放。ABD 三个选项与“思想上的大解放”没有关系。 故选C。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意义,正确理解题干中的“思想上的大解放”。 解答本题需要掌握辛亥革命历史意义。培养学生记忆和理解能力。 8.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A、B、D所涉及内容辛亥革命都没有完成,不合史实。 故选C。 本题考查对辛亥革命影响的认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重要内容,其时间、过程、意义是需要重要掌握的内容。 9. 本题考查的是孙中山建立同盟会的相关知识点。依据材料“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已经如火如荼的开始起来,但是当时的资产阶级团体还没有统一起来,分散状态,因此孙中山提出来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 10.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民国纪年法。据课本所学知识分析,1911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辛亥革命。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因此1912年是民国元年,民国六年可以采用“1911+6=1917”的计算方法,故选A。 11. (1)本题考查同盟会; (2)本题考查三民主义; (3)本题考查同盟会的性质。 本题考查中国同盟会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和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 12. (1)本题主要考查三民主义; (2)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及其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3)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临时大总统的两项事迹及他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思想品质。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及孙中山的主要历史功绩。 【来源: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