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同步练习
选择题
1.在近代,中国政党的关系对中国革命影响重大。国共两党的关系经历了合作一分裂一再合作一再分裂的过程,其中“再合作”实现的主要原因是( ) A.西方国家在中国利益的需要 B.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联合的需要 C.日本侵华如剧了中国民族危机 D.国民政府内战政策完全失败
2.“全国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1937年7月8日。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下列哪个事件后发表的抗战宣言( ) A.卢沟桥事变 B.西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八一三事变
3.观察下面的史料,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七七事变 D.百团大战
4.国民党军队主力分散在中国的西南、西北大后方地区,敌军占领的大部分城镇、交通要道和沿海地区都处在解放区军民的包围之中,因此全面反攻的任务,自然地主要由根据地的人民军队来进行。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土地革命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5.“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这首大学校歌出现的时期是( ) A.1912~1919年 B.1920~1926年 C.1927~1936年 D.1937~1945年
6.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 ) 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日军南京大屠杀
7.“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这句诗反应的历史事件对中国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 A.东北沦陷 B.平津沦陷 C.局部性的抗战开始 D.全国性的抗战开始
8.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80周年。近期众多海外华人呼吁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研究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可取信的资料不包括A.电影《南京!南京!》中的场景 B.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回忆 C.屠杀现场遗迹 D.与当时事件相关的新闻照片
9.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入口处,写着南京大屠杀中被日军杀害的中国同胞的人数,这个数字是( ) A.150000 B.200000 C.250000 D.300000
10.下列图片反映的军队称号,出现在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的有( )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综合题
11.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历经了两次合作两次分裂。请根据如图所示图表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国共两党关系变化(两次合作、两次分裂)
时期
时间
标志
战线
影响
原因
第一次合作
北伐战争
1924~1927
1924.1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革命统一战线
国共合作后领导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共同敌人: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反帝反封)
第一次分裂
土地革命
1927~1937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
导致大革命失败,内战给日本带来可乘之机
蒋介石等叛变。共产党建立根据地,武装反抗国民党
第二次合作
抗日战争
1937~1945
______
抗日统一战线
______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第二次分裂
解放战争
1946~1949
1946.6 撕毁“双十协定”
/
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统治,祖国至今未能实现统一
蒋介石实行独裁,发动内战
(1)指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创办的军事学校名称。 (2)第一次国共分裂期间红军被迫进行了长达两年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今年(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几周年?长征精神指的是哪些精神? (3)请说出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性事件?请问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重大影响是什么? (4)请说出在国共两党第二次分裂时期揭开共产党战略进攻序幕的标志性事件。 (5)通过学习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历史知识,你有什么感悟?
12.材料题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在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要求立刻给进攻的日军以坚决的反攻,并立刻准备应付新的大事变。全国上下应该放弃任何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和估计。” --《中国共产党的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1937年7月8日)(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发生在哪年哪月哪日? (2)此事变爆发,标志中国进入什么时期?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在该事变中英勇捐躯两位爱国将领是谁?
参考答案
【答案】 1.C 2.A 3.C 4.C 5.D 6.B 7.D 8.A 9.D 10.A 11.卢沟桥事变或者七七事变;取得抗日战争胜利 12.(1)据材料一“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在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要求立刻给进攻的日军以坚决的反攻,并立刻准备应付新的大事变.全国上下应该放弃任何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和估计”可知,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卢沟桥事变,发生在1937年7月7日。 (2)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这是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中国进入全面抗日战争时期。 (3)卢沟桥事变中,中日双方在卢沟桥的反复争夺时,日本调集大批援军,向北平、天津发动大规模进攻,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一二三师师长赵登禹指挥部队奋起反抗,先后为国捐躯,为了纪念两位民族英雄,在北京设有“佟麟阁路”和“赵登禹路”。 故答案为: (1)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 (2)全国性抗战时期; (3)佟麟阁、赵登禹。 【解析】 1. 本题的关键点是“实现再合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的侵略,导致民族危机加剧,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国共合作的有关内容。解题关键是熟记国共合作的相关知识。 注意准确识记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原因。 2. 依据题文信息“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1937年7月8日”并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的卢沟桥事变,中日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在卢沟桥事变后发表抗战宣言,要求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A项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以中国共产党发表的抗战宣言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其发表的背景。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七七事变和日本全面侵华的相关史实。 3. 据材料“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及地图中的位置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军队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军队发动突然进攻,这就是七七事变。 掌握七七事变发生的时间和影响。 4. 据材料信息“国民党军队主力分散在中国的西南、西北大后方地区,敌军占领的大部分城镇、交通要道和沿海地区都处在解放区军民的包围之中,因此全面反攻的任务,自然地主要由根据地的人民军队来进行”可知。结合所学知识,敌人是国共两党的共同敌人,即日本的侵略,北伐战争打击的是北洋军阀,主战场是两湖战场国民党军队不可能出现在中国的西南、大西北。土地革命和解放战争是国共两党之间的内战,故此事件是抗日战争。 故选C。 本题以材料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的认识。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扎实掌握抗战胜利的原因、意义。 5. 这是抗战时期西南联大的校歌,歌词中的“驱除仇寇,复神京”是指驱除日本侵略者,收复北京。1937年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开始,1945年日本被迫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故选D。 本题考查卢沟桥事变和日本全面侵华,知道“驱除仇寇,复神京”是指驱除日本侵略者,收复北京。 本题考查卢沟桥事变和日本全面侵华,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6.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向北平西南的卢沟桥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卢沟桥事变,从此,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故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卢沟桥事变。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卢沟桥事变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卢沟桥事变的影响。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卢沟桥事变相关史实的识记能力,教育学生勿忘国耻。 7.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向中国驻军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故“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这句诗反应的历史事件对中国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全国性的抗战开始。 故选D。 本题以“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为切入点,考查卢沟桥事变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卢沟桥事变的影响。 本题主要考查卢沟桥事变的相关史实。要求学生勿忘国耻。 8. 本题主要考查历史资料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证历史、研究历史需要借助历史资料。历史资料(史料)就是可以据以为研究或讨论历史时的根据的东西。一般将史料区分为第一手史料、第二手史料。第一手资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一般中文所称史料,主要是指第一手史料而言。第一手资料有原始文件,档案,信函,日记,回忆录,照片,文物古迹和其他实物等。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回忆、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事件相关的新闻照片都属于第一手资料。电影《南京!南京!》属于经过加工的艺术作品,不属于历史资料,不能作为可信的资料进行佐证。综合分析,A符合题意。故选A。 9. 日军占领南京在六周之内,屠杀中国军民三十万人以上。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作为战时陪都。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南京大屠杀的遇难同胞人数。 10. 本题考查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名称。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八路军),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新四军),①③符合题意。故选A。 11. (1)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创办了黄埔军校。据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5月国共合作创建了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2)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今年(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据所学知识可知,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这些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坚强不息、集体主义、乐观主义、革命英雄主义、艰苦奋斗的精神。 (3)1937年7月7日,日军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军队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七七事变发生后,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的抗战。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胜利。 (4)1947年6月,刘伯承和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威胁着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5)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可围绕“和则两利,分则两伤。合作对中华民族有利,分裂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作答。 故答案为: (1)黄埔军校或者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2)80周年;长征精神指坚强不息、集体主义、乐观主义、革命英雄主义、艰苦奋斗的精神;(言之成理即可) (3)卢沟桥事变或者七七事变;取得抗日战争胜利;(4)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5)和则两利,分则两伤。(有理即可) (1)本题主要考查指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创办的军事学校名称。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2)本题主要考查红军长征胜利及长征精神。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3)本题主要考查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性事件及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重大影响是。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归纳能力; (4)本题主要考查国共两党第二次分裂时期揭开共产党战略进攻序幕的标志性事件。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5)本题主要考查对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感悟。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历经的两次合作和两次分裂的相关史实。 12.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重点掌握卢沟桥事变的相关知识。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军队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