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步练习
选择题
1.1856年爆发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对中国直接发动武装侵略的是( ) A.英俄联军 B.英美联军 C.英法联军 D.美法联军21cnjy.com
2.马克思称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以下各项最能说明的是( ) A.洗劫并焚烧圆明园 B.以战争作为主要侵略手段 C.迫使清政府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D.增开商埠,扩大商品输出【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张华参加“开心辞典”的答题活动,他要回答的题目是中国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美国2-1-c-n-j-y
4. “数日后,一匹快马向热河方向飞驰,恭亲王向咸丰帝报告了‘花园’被烧的消息……”该历史情景应出现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洋务运动运动期间 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5.下列历史题材的影片中,主要反映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史实的是( ) A.《林则徐》 B.《鸦片战争》 C.《甲午风云》 D.《火烧圆明园》www.21-cn-jy.com
6.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发起“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暑期考察活动。小强同学也制定了自己的考察计划,准备考察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联军的暴行。在下列地方中,你建议他最好去( ) A.广东虎门 B.北京圆明园 C.山东威海卫 D.江苏南京2·1·c·n·j·y
7.1860年10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有一篇新闻报道,其标题的前半句是“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西郊”,后半句应为( ) A.关天培战死炮台 B.圆明园惨遭洗劫 C.邓世昌殉国黄海 D.义和团火烧教堂21·cn·jy·com
8.英法从广州向北推进至北京,俄国从北方边界向南推进,它们除强调经济特权外,也强调取得领土。南北两股势力像一把钳子,紧紧掐住清王朝。这描述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1·世纪*教育网
9.近年来,中国皇宫文物大量流失到西方国家,这一现象首先出现于(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www-2-1-cnjy-com
10.从1858年到19世纪80年代,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下列符合以上条件的条约组合是( ) ①中俄《瑷珲条约》 ②中俄《改订条约》 ③中俄《北京条约》 ④中俄《辛丑条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1*cnjy*com
材料解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法国)维克多?雨果请回答: (1)上述材料记述之事发生在哪一场战争中?材料中的两个强盗指谁? (2)“夏宫”指的是什么地方? 21教育网
12.材料一:马克思在论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谈到:“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材料二: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俄国人趁中国危难之机,通过外交手段获得了黑龙江流域和太平洋沿岸的大片领土。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指什么? (2)俄国主要割占了中国什么方位的领土?其中一次割占中国土地最多的条约是什么? (3)材料二中“中国危难”指的是哪一战争?此次战争开始于哪一年?
参考答案
【答案】
1.C 2.A 3.C 4.B 5.D 6.B 7.B 8.B 9.B 10.A 11.(1)据材料“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可知,材料记述的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材料中的两个强盗指英法联军。 (2)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为了掩人耳目,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题干材料是雨果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痛斥。“夏宫”指的是圆明园。 故答案为: (1)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2)圆明园。 12.(1)据所学知,材料一中,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是指,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2)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等一系列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是近代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不平等条约。 (3)材料二“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俄国人趁中国危难之机,通过外交手段获得了黑龙江流域和太平洋沿岸的大片领土。”这里的“中国危难”指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在1856年。 故答案为: (1)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了150多万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2)东北和西北;《瑷珲条约》;(3)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 【解析】 1. 1856年英法组成联军发动了侵略我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故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对中国直接发动武装侵略的是英法联军。 故选C。 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知道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对中国直接发动武装侵略的是英法联军。 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 据所学知识可知,英法联军洗劫并焚烧圆明园,最能说明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抢夺珍宝,最后放火焚烧。 故选A。 本题以马克思称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洗劫并焚烧圆明园。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 3.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等一系列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俄国是从清王朝手中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故选C。 本题考查了俄国割占中国领土。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俄国是从清王朝手中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4. 考查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点。本题题干中的“花园”指的是“圆明园”。1856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一路烧杀,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掠夺珍宝。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圆明园。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 5. 主要反映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史实的是《火烧圆明园》。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为了掩人耳目,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 故选D。 本题考查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6. 1856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一路烧杀,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掠夺珍宝。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圆明园。考察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联军的暴行,最好去北京圆明园。 故选B。 本题以“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暑期考察活动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联军的暴行。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的相关史实。 7. 据“标题的前半句是‘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西郊’”可知,后半句应为圆明园惨遭洗劫。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1856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北京西郊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为了掩人耳目,英法联军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 故选B。 本题以美国《纽约时报》为依托,考查圆明园惨遭洗劫。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重大事件。 8. 依据“英法从广州向北推进至北京,俄国从北方边界向南推进”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在1856-1860年,欧洲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0月,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悍然出动军舰袭击广州城,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同意和英国共同出兵,英法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我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故英法从广州向北推进至北京,俄国从北方边界向南推进,它们除强调经济特权外,也强调取得领土。南北两股势力像一把钳子,紧紧掐住清王朝。这描述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故选B。 本题以“英法从广州向北推进至北京,俄国从北方边界向南推进”为切入点,考查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影响。 本题识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知识。 9.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中国皇宫文物开始大量流失到西方国家。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0. 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等国签订《辛丑条约》。主要内容是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辛丑条约》没有涉及割地,据此可排除所有含④的BCD三个选项。 故选A。 本题考查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割占中国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等一系列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俄国是从清王朝手中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但有一小部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 11. 本题以雨果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评述为依托,考查学生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掌握,属于基础知识题。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侵略和中国人民抗争的史实。 12. (1)本题考查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的相关知识;(2)本题考查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的方位与相关条约; (3)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时间。 本题以马克思的一段话和相关评述为背景,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