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1-29 17:33: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材分析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第12课《社会生活的变化》,属于第二单元《辛亥革命与民国的创建》,本课从社会生活和习俗的改变开始,介绍了中国在礼仪、习俗、服饰等方面的改变,这些改变是生产力发展、社会变革和西方思想的冲击下产生的,同时人们的出行的交通方式也发生这变化,人们的教育方式及接受信息的方式也在中西方交流中发生着改变。
本课是本单元最后一课。学习本课,可以说是对本单元在某些方面的总结。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让学生了解新式交通工具,以及邮政的开办和电报电话的使用,让学生理解大众传媒的影响;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培养学生思考、合作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本课是要让学生感知中国近代社会在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领域的变化过程,要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学习吸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的国际意识。21教育网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交通、通讯工具的变革以及大众传媒的影响;了解中国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
【教学难点】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缓慢与不平衡的原因。
课前准备
课题相关图片、视频素材的收集准备。提醒学生做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由中山装的识别、介绍和图片展示,带领学生自然进入新课。
进入新课
新的生活方式和风俗
1、背景
鸦片战争以来的西学东渐,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 世纪之交,特别是辛亥革命期间,易服饰、剪发辫等成为社会潮流。21cnjy.com
2、变化
易服饰
剪发辫
社会习俗的变化 变饮食
废缠足
变礼仪、改称呼
变交通、通讯
(二)生机勃勃的大众传媒
1、报纸
1872年诞生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中文报纸。
2、出版物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
3、广播、电影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影传入了中国。
合作探究: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个新生事物?
一分为二地看,一方面是西方列强侵华,作为一种辅助工具传到中国,另一方面它的出现,又是历史的必然,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总体上应予肯定。21·cn·jy·com
教师总结、过渡:中国近代,不仅在交通方面出现了新的运营方式,而且在通讯方面,也出现了新的通讯方式,那就是电报。交通和通讯方面的变化及其影响使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也逐渐变得丰富。这一点上,功不可没的,首推电影和照相的传入。除此以外,还有报纸以及专门的文化出版机构的出现等。2·1·c·n·j·y
(三)新式教育的发展
1、清末新式学堂
2、废除科举制度
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
合作探究:我国古代有领先世界的四大发明,那么为什么近代以后,许多工业发明都是从西方传进来的?面对这样的差异,你有何感想?www.21-cn-jy.com
中国近代科学的落后有封建制度的原因,在封建专制制度统治下,统治者实行的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的政策,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乃至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科学技术没能拓展自己发展的空间。从教育制度上看,不注重发明创造,缺乏对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没有把自然科学与生产技术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古代是农业文明发展先进的国家,而近代的科技发明以近代科学理论为基础,其科技发明成果能转化为生产技术和生产力。【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当前我们国家应该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高举“科教兴国”的旗帜,这样才会使我们国家在经济上有更长足的发展,才会使我国强大起来,在世界上真正的立于不败之地。21·世纪*教育网
教师总结讲授:近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虽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仍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不仅铁路不发达,轮船只在沿海沿江的口岸城市才能见到,报纸、电影等也只能在大城市看到,而且很多旧的习俗依然顽固。中国的社会需要更大的发展和进步。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改革开放的红利惠及全国百姓。交通、通讯、网络、有线电视覆盖乡村;文化下乡、体育健身遍布镇村。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让我们感受到社会制度的优越性。www-2-1-cnjy-com
本课小结
新的生活方式和风俗:易服饰、剪发辫、废缠足、变礼仪、改称呼、西式食品引入、交通通讯改变
生机勃勃的大众传媒:新闻出版、广播、商务印书馆、电影2-1-c-n-j-y
新 式 教育的 发 展:废科举,创办新式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