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1-29 18:13: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华民国的创建》
教材分析
辛亥革命后,民主主义思想潮流已不可抗拒,中国人民革命的洪流汹涌澎湃、势不可当。1912年,孙中山及同盟会领导中国人民了推翻260多年满清统治,建立在中华大地上的,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华民国。中华民国的成立宣布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诞生。中华民国的建立,在20世纪初的中国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本课为第二单元第九课,前一课是辛亥革命,本课是辛亥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为下一课北洋军阀的统治的学习打下了基础。21·cn·jy·com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和掌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及巩固措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及其性质;清帝退位,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成果;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失败原因和教训。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中华民国巩固措施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讲述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性和软弱性的表现,培养学生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www.21-cn-jy.com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一次巨变,从而感受到孙中山等革命先辈为了振兴中华,实现民族独立和富强,前仆后继投身革命的精神,使学生的情感升华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性高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中华民国的成立辛亥革命的功绩和历史教训。
【教学难点】
如何认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如何正确认识辛亥革命的功绩和历史教训。
课前准备
课题相关图片、视频素材的收集准备。提醒学生做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中国历史第一位皇帝和最后一位皇帝,并提问学生。
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中国封建历史的终结,中华民国的诞生,去探索了解这段历史。
二、进入新课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过程
(1)1911年12月,在南京,推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2)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3)中华民国定都南京,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
2、巩固措施
颁布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法令。
探究 :(1)中国古代有哪些政权在南京定都?
三国中的吴国、东晋、宋、齐、梁、陈、明朝朱元璋定都南京。
(2)近代南京发生了哪些大事?
①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在南京签订;
②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
③1912年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
公式: 公元纪年-1911="民国"纪年
(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时间: 1912年3月。
2、内容:A、“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C、确立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3、意义: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带有鲜明的革命性和民主性。
探究:《临时约法》作为一部比较合理的宪法有哪些的历史局限性?
它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难以实施的。民族资产阶级经济上的先天不足(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和政治上的软弱妥协(本身没有力量同帝国主义和地主买办进行坚决斗争,又不敢发动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农民)。21教育网
(三)清帝退位
1、帝制终结:1912年2月12日,清帝下诏退位。
2、窃取果实: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国从此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探究: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失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成功)。21cnjy.com
三、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