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8张PPT。地 理 Geography第一章 地球——我们的家园第一章 地球
——我们的家园基多赤道纪念碑宇宙空间格林尼治本初子午线认识地球面貌1.1 第一章 地球——我们的家园1.1 认识地球面貌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知道地球的形状。一、地球的形状 读教材第1至第2页的文字及第3页的“信息传递”,完成下列要求。
1.说出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根据所学知识说出地球的形状。
3.结合教材第3页的“信息传递”,进一步了解地球的形状。自主学习一、地球的形状学 法 指 导【读图提示】
(1)原始社会,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狭小,人们从直觉和想象出发,认为天圆地方。(2)月食时月球上地球的影子是弧形的,推测地球为球形体。从图1.1—图1.5中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辛历程。一、地球的形状学 法 指 导( 3)麦哲伦从西班牙出发,向西航行,途经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又回到西班牙,首次完成环球航行。(4)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从人造卫星拍摄回的照片和航天器上目睹地球的球体形状。【概括总结】
经过艰辛的探索,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越来越精确,地球是球形体。 图1.4一、地球的形状 图1.5 请对下图所示的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读图提示】
(1)对比观测者与三只帆船的距离。
(2)说出观测者由远及近看到的帆船部位。
(3)思考观测者看到帆船部位变化的原因。 【概括总结】
地球的形状是球形体。一、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形状 一、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一、填空题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 、 、 。
和 的漫长过程。
2.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 。
3.地球的形状是 。
一、地球的形状二、选择题
1.下列同学所吟诵的诗句中,能证明地球形状的是( )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C.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D.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最先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是( )
A.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B.麦哲伦环球航行
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
D.大地测量技术的应用
一、地球的形状生活中,哪些现象能证明地球的形状是球体?【读图提示】
地球的形状是球体,地表是有一定弧度的,远处的物体就会被遮挡,①处的男孩能够看到的范围是AB, 但是当他升到②处时,他所能看到的范围是CD,看到的范围更大,所以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1.登高望远一、地球的形状2.天际线呈弧形【读图提示】
(1)天际线是指天地相连的交界线,它是地球轮廓。
(2)图中显示天际线有一定的弧度,证明地球是球形体。一、地球的形状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二、地球的大小 结合教材第3页第一自然段和图1.6,说出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的具体数值。教 学 建 议二、地球的大小 从图1.6中认识地球的大小。
【读图提示】
(1)读出图名。
(2)了解地球的内部大致可以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部分。
(3)了解从地心到北极的线段是极半径,从地心到赤道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赤道半径。
(4)根据边框信息,说出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的具体数值。 【概括总结】
通常,我们用地球的平均半径、最大圆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 知识链接】
经过精密测量,地球是个不规则球体,所以我们用平均半径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图1.6 地球的大小二、地球的大小教 学 建 议 读下图,根据计算结果感知地球的大小,并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根据从上图得出的计算结果感知地球的大小。
【读图提示】
1.结合中间图片说出地球的形状。
2.明确徒步或乘坐飞机旅行的路线是沿最大圆周赤道进行的。
3.知道赤道的长度。
4.根据公式计算徒步或乘坐飞机所需要的时间。二、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约4万千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二、地球的大小一、选择题
1.如果给地球做一件衣服,需要准备的布料面积最小应为( )
A.6371万平方千米 B.4万平方千米
C.5.1亿平方千米 D.51万平方千米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地心出发到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距离都是6371千米
B.地球体积约为5.1亿立方千米
C.从北京市出发绕地球一周约为4万千米
D.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二、地球的大小5.1亿6371二、填图题
在方框内用数据填注地球的大小。4万二、地球的大小【读图提示】
(1)明确距太阳由近及远的各个行星名称。
(2)如果把地球的体积看作“1”,对比木星和水星的体积大小。
(3)从宏观的角度描述地球的大小。拓 展 探 究二、地球的大小 从图中体会地球的大小:在太阳系中找到地球,并观察对比地球的大小。三、地球的模型 1.运用地球仪,认识经纬线的特点(如形状、长度、指示方向)。
2.运用地球仪,分别说出经度、纬度的分布规律。
3.在地图上分别指出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4.在经纬网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三、地球的模型读教材第4页至第5页的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说出地球仪的含义。
2.知道地轴的概念。
3.知道南北极的含义。
4.知道经线和纬线的含义。
5.知道经度和纬度的含义。 三、地球的模型 读教材第5页至第6页的文字,完成下列要求。
1.分别说出赤道、南极点和北极点的度数以及四条重要纬线的名称和度数。
2.知道南北纬的范围及表示形式。
3.了解基多市的赤道纪念碑和伦敦子午馆。
4.说出0°经线的名称。
5.知道东西经的范围及表示形式。
6.明确东经180°和西经180°是同一条经线。三、地球的模型 读教材第7页至第11页的文字,完成下列要求。
1.知道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并说出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的范围。
2.明确地球仪上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3.知道东西半球划分的界线,简单了解这样划分的原因。
4.了解世界上最早的子午线实测情况。
5.说出经纬网的定义,并理解经纬网的作用。
6.简单了解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范围。
7.总结在地图上查找某一地点位置的方法。三、地球的模型从图1.7中说出地球仪的组成。
【读图提示】
(1)读图名。
(2)明确地轴是地球自转所围绕的轴。
(3)地球的形状是球形体。
(4)知道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分别是南极和北极。
(5)说出地球仪的组成。图1.7 地球仪三、地球的模型学 法 指 导从图1.11中说出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及其范围。
【读图提示】
(1)读图名。
(2)左侧地图是北极上空的俯视图,最大圆是赤道,中心点是北极。
(3)右侧地图是南极上空的俯视图,最大圆是赤道,中心点是南极。
(4)读中间地图,观察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5)根据左右两幅地图,说出北半球和南半球的范围。【概括总结】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图1.11 南北半球的划分三、地球的模型学 法 指 导从图1.12中说出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
【读图提示】
(1)读图名。
(2)读中间地图,观察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3)左侧地图是西半球,最大圆是相对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最左边经线是160°E经线,最右边经线是20°W经线 。
(4)右侧地图是东半球,最大圆是相对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最左边经线是20°W经线,最右边经线是160°E经线。 【概括总结】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经线和16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图1.12 东西半球的划分三、地球的模型 读图1.8,说出地球仪上重要的点和线的定义,并对比经纬线的特点,完成教材第7页的表格。 【读图提示】
(1)读图名。
(2)结合边框信息说出南北极点的位置。
(3)明确赤道的位置,并根据边框信息说出其度数和长度特点。
(4)结合边框信息,说出经纬线的定义并对比其特点。图1.8 地球仪上的点和线三、地球的模型【归纳总结】三、地球的模型教 材处 理学 法 指 导合作学习二 1.从图1.9中归纳纬度的排列规律。
【读图提示】
(1)读图名。
(2)知道红色箭头代表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
(3)明确圆圈代表的是纬线,不同纬线圈的纬度不同。
(4)知道赤道的位置及度数。
(5)根据绿色箭头辨别南北纬的范围。
(6)观察南北纬的数值变化趋势,归纳纬度的排列规律。图1.9 纬线和纬度示意 【规律总结】
纬度以赤道为0°,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度数分别向两极方向递增。 读图1.9、图1.10,说出纬度和经度的排列规律。 三、地球的模型2.从图1.10中归纳经度的排列规律。
【读图指导】
(1)读图名。
(2)知道红色箭头代表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
(3)明确弧线代表的是经线,不同经线的经度不同。
(4)观察0°经线和180°经线的位置。
(5)根据绿色箭头辨别东西经的范围。
(6)观察东西经的数值变化趋势,归纳经度的排列规律。图1.10 经线和经度示意【规律总结】
经度以本初子午线为0°,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分别向东西方向递增,直至180°。 【读图提示】
(1)读图名。
(2)知道横线代表的是纬线,竖线代表的是经线。
(3)明确上下横坐标表示的是经度,左右纵坐标表示的是纬度。
(4)观察0°纬线(赤道)和0°经线的位置。
(5)经线和纬线交会处就是某一地点的经纬度位置。
(6)结合经纬度的排列规律,读出某地的经纬度数值。 2.结合图1.14,完成教材第9页“图上所得”的第1题、第2题。 1.从图1.14中:
①利用经纬网读出地球
表面某一地点的经纬度;
②根据某地经纬度,在经纬网上确定该地的位置。三、地球的模型三、地球的模型 【例题分析】
1.读图1.14,说出北京的经纬度。
①在图中找到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用“N”表示。
②画出北京所在的纬线,读出纬度40°N。
③在图中找到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E”表示。
④画出北京所在的经线,读出经度116°E。(约40°N,116°E)图1.14 经纬网40°N116°E三、地球的模型 2.在图1.14中标注马德里(约40°N,4.0°W)的位置。
①在图中找到赤道。
②根据纬度排列规律读出纬度40°N,在图中画出40°N纬线。
③在图中找到本初子午线。
④根据经度排列规律读出经度4.0°W,在图中画出4.0°W经线。
⑤40°N纬线和4.0°W经线交会处就是马德里的位置。图1.14 经纬网40°N4.0°W马德里三、地球的模型 想想看,下图中的渔民可能获救吗?小丽对酒泉位置的表述正确吗?为什么? 根据右图,说出某地点的经纬度的正确表示形式。
【读图指导】
(1)说出渔船或酒泉的经纬度位置。
(2)根据经纬度位置,在经纬网地图上标注渔船或酒泉的位置。 【概括总结】
读某地点的经纬度时,要注意:
(1)区分东西经和南北纬;
(2)东西经和南北纬也可以用文字表示,如南纬30°,西经80°。三、地球的模型地
球
的
模
型地轴:地球自转所围绕的轴。经纬线经纬度经纬网的作用:确定地球表面某一地点的位置。半球划分 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东西半球分界线:20°W经线和16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纬线:圆圈 长度不完全相等 指示东西方向经线:半圆弧 长度相等 指示南北方向划分经度: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用“W”表示;
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E”表示。纬度:赤道以北为北纬,用“N”表示;
赤道以南为南纬,用“S”表示。排列规律纬度:以赤道为0°,度数分别向两极方向递增。经度:以本初子午线为0°,以东为东经,
以西为西经,分别向东西方向递增,直至180°。三、地球的模型一、填空题
1.在地球上0°经线和0°纬线的交点有几个?(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是( )
A.赤道 B.回归线 C.极圈 D.极点
3.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经线长度都相等 B.纬线长度都相等
C.地球仪上经线有360条 D.地球仪上纬线有180条
4.习惯上,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
A.0°经线和0°纬线
B.0°经线和180°经线
C.20°W经线和160°E经线
D.20°E经线和160°W经线三、地球的模型 1.在下图的方框中填写相应的地理事物名称:地轴、南极、北极、赤道、经线、纬线。地轴北极纬线赤道南极经线二、读图题三、地球的模型2.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要求。
⑴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南纬(S)和北纬(N)的范围。
⑵填写各条纬线的度数。
① 、② 、③ 、④ 、⑤ 。
⑶说出纬度的排列规律。
纬度是以赤道为0°,度数分别向南北方向递增。三、地球的模型3.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要求。
⑴在图中用箭头标出东经(E)和西经(W)的范围。
⑵说出经度的排列规律。
⑶写出图中字母所在地的经纬度。
A. 、
B. 、
C. 。
⑷三点中,属于北半球的点是 ,
属于南半球的点是 。
⑸经纬网的重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人们利用经纬网可以方便、准确地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广泛应用于军事、交通、气象等部门 。经度以本初子午线为0°,度数分别向东西方向递增,直至180°。三、地球的模型 1.在理想状态下,从地球表面某一点乘坐飞机一直向北飞,你推测飞机能飞回原点吗,为什么?NS【答案提示】
飞机不能飞回原点。因为在北极点只有一个方向,就是南,飞机飞到北极点后,继续向前都是朝着南方飞行,所以飞机不能飞回原点。三、地球的模型2.结合已学知识,制作简易地球仪。
①在球体(如乒乓球)上确定南北极点。
②根据教材第5页图1.8绘制。
③绘制经线:0°、180°、
20°W、160°E。
④绘制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
南北极圈。三、地球的模型 3.为什么没有采用0°经线与18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来划分东西半球?
这是因为0°经线与18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穿过欧洲和西非。如果用它来划分东西半球,则英国、法国、西班牙及西非一些国家会分处东西两个半球。同时,部分传统欧洲国家如葡萄牙会被完全划入西半球。这与历史习惯不相符,会给生活、生产带来很多的不便。
因此,国际上习惯以西经20°经线与东经16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三、地球的模型 4.在日常生活中,经纬网的应用范围很广泛,你能举例说明吗?谢谢观看山西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