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土壤的组成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沙、黏土和腐殖质是组成土壤的三种主要成分。
2.了解土壤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3.了解不同种类的土壤的透水性和保水能力不一样。4.了解不同土壤里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不同方法鉴别土壤中的沙、黏土成分的多少。
2.能够独立地探究一堆土壤的成分。
3.能够设计实验,比较出不同土壤的某方面的特性。
4.能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家乡的土壤。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自己感观的作用,形成探究意识。
2.具有探究土壤的热情。
3.具有关心家乡土壤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沙子、黏土和腐殖土若干,一堆新鲜的当地土壤。
(二)学生准备:
每两个学生一组,每组学生准备:沙子、黏土、腐殖土、3只塑料汤匙、3张白纸、木棒、研钵一套、报纸、抹布、一小桶水、搅拌棒、纸和盘子。3只塑料杯子、两只放大镜、两根木筷、一只硬纸板盘子、过滤装置一套、表格若干张。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周围的土壤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它们里面到底有些什么不同?今天我们来研
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学习:
1. 用沉淀法认识土壤中的三种成分:
(1)把土块放入水中,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观察、记录。
(3)小组交流、汇报。
(4)小结:把土块放入水中,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可以看到水面上飘浮着一些东西,这是土壤中的腐殖质,再细看一下水中的土块,你会发现它在水中明显地分成两层:上面一层颗粒较细,是黏土;下面一层颗粒较粗,是沙。21cnjy.com
2. 观察比较沙、黏土、腐殖质的特征:
(1)拿出准备的土壤放在桌上仔细观察:
①摸:感觉土壤颗粒大小及土壤的潮湿程度。
②看:观察土壤颗粒大小及土壤的颜色深浅。
捻:感觉土壤颗粒的硬度及土壤的粗糙程度。
握、搓:感觉土壤的黏性。
嗅:感觉土壤的气味。
摇:听听干土壤的发出的声音。
⑦涂抹:感觉土壤在纸上留下的痕迹。
(2)学生自主研究,小组交流。
(3)小结:含沙多的土壤 叫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土壤叫黏质土,含沙和黏土差不多的叫壤土。
3.比较沙、黏土、腐殖土的渗水性:
(1)在渗水装置中放入同样多的这三种物质,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等它们停止渗水时观察它们渗出的水的多少。21教育网
(2)学生观察,小组交流。
(3)交流:它们为什么渗出的水不一样多?谁渗出的水多?谁保留的水多?说明什么问题。
(4)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下你们的研究成果。
(三)总结巩固,课后研究:
1.调查家乡的土壤:制定出计划,按计划实施并做好记录。
2.这些植物适合种植在哪种土壤中?我们家乡的土壤适合种植什么农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