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版)第6课 一厘米课件+朗读(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版)第6课 一厘米课件+朗读(3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1-30 07:33:08

文档简介

课件38张PPT。小说 一 厘 米6同学们,生活在衣食无忧的成长环境中,但你们的父母为了你的成长,为你的付出,你感受到了吗?特别是伟大的妈妈们,她们背着岁月的沉沙,心灵有很多沧桑的折痕,但希望自己的孩子生长出纯正善良高贵的品行,能比自家有出息,你是否感受到了她们的苍凉和对你们锲而不舍的挚爱?今天,我们就从一件小事中去体会一下吧! 1. 学习目标2. 作者简介3. 背景透视4. 相关资料5. 检查预习6. 听读课文8. 句段品析9. 疑难探究10. 板书设计12. 本课突出艺术特色归纳13. 拓展延伸14. 教材习题讲解7. 整体感知11. 本课主旨15. 课后作业布置3. 学会宽容,努力做一个正直、诚实、有责任感的
人,学会体谅父母,爱父母。 1. 积累字词;理解陶影这一人物形象。 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心理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毕淑敏,女,1952年出生于新 疆,从医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国家一级作家。成名作短篇小说《预约死 亡》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代表作品主要有小说《昆仑殇》《红处方》《血玲珑》《素面朝天》《花冠病毒》等。 在谈到《一厘米》时,毕淑敏这样说:“《一厘米》是我多年以前的一部短篇小说,写的时候挺随意。因为身边有很多小也妈妈那样的女性,背负着岁月的尘沙,心灵有很多沧桑的折痕,但希望自己的孩子生长出纯正善良高贵的品行,能比自己有出息。我看到她们不倦而持久的努力,很感动,也很敬重。……我想把自己的笔,贴到她们心灵的触角上,感受她们的窘境,描绘她们的苍凉和锲而不舍的挚爱。” 我真的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规规矩矩的作家与文学之路。我本来以为新涌现出来的作家都可能是怀才不遇、牢骚满腹、刺头反骨、不敬父母(而且还要审父)、不服师长、不屑学业、嘲笑文凭、突破颠覆、艰深费解、与世难谐、大话爆破、呻吟颤抖,充满了智慧的痛苦天才的孤独哲人的憔悴冲锋队员的血性暴烈或者安定医院住院病人的忧郁兼躁狂的伟人——怪物。 王蒙谈毕淑敏 毕淑敏则不是这样。她太正常、太良善,甚至于是太听话了。即使做了小说,似乎也没有忘记她的医生的治病救人的宗旨,普渡众生的宏愿,苦口婆心的耐性,有条不紊的规章和清澈如水的医心。她有一种把对于人的关怀和热情悲悯化为冷静的处方的集道德、文学、科学于一体的思维方式写作方式与行为方式。惩罚 塑料 捺 允诺 逻辑
骄横 顷刻 吮 内疚 哄笑 捋直
hèng qǐng nà chéng sù yǔn jí shǔn jiù hōng lǚ魔法记忆之意义定音法。分辨多音多义字读音的最好办法,是从音义对应关系入手据义定音。如“捋”,表示用手指顺着抹过去,使物体顺溜或干净时读“lǚ”;表示用手握住条状物向一端滑动时读“luō”。矜黠臼剔 狡xiá( ) 脱jiù ( ) 挑tì( ) kē( )头
反bó( ) 无cuò( )
jūn( )裂 lìn( )惜 wù ( )自 jīn( )持 吝 皲兀
磕驳措1.借花献佛:
比喻用别人的东西做人情。
2.窘迫:
非常穷困;十分为难。
3.忐忑:
心神不定。
4.矜持:
拘谨,拘束。5.哀兵必胜:
指由于压迫而悲愤奋起反抗的军队一定能打胜仗。这
里是说把文章写得打动别人,这件事就容易成功。
6.侃侃而谈:
理直气壮地直抒己见。
7.腼腆:
因怕生或害羞而神情不自然。 8.气喘吁吁:
吁吁,喘气的声音。形容喘气很急。
9.执拗:
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10.恬淡:
不追求名利;淡泊,恬静,安适。
11.异口同声:
不同的嘴说同样的话。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一厘米》课文朗读。1.用横线画出找出课文中对陶影不富裕的家境
的描写的语句。
2.圈画出陶影对小也“全力以赴的正面教育”
语句。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情节。 【答案】陶影为了满足儿子“一个小小男子汉的尊严”,替本不应买票的儿子买车票,后来在参观寺庙时因没买票与红衣青年产生矛盾,致使儿子误会了她,为了解除儿子心中的误会,她写信给红衣青年的领导,终于讨回公道,并让儿子知道“妈妈没有错”。
【答案】一厘米虽小,但却关系着一个小小男孩的尊严;关系着一位母亲在儿子的心目中是否完美;关系着教育子女的导向问题。 2. 小说取名为“一厘米”,你认为有何含义?为什么陶影独自坐公共汽车时经常不买票?
【答案】在生活拮据的情况下,她想依靠自己的
小聪明节约一点钱。
2. 为什么陶影在儿子可以不买票的情况下非买票不
可?
【答案】因为两毛钱就能买到尊严,没有一个妈
妈拒绝为孩子提供快乐。 3.“陶影主动为不满一米一的孩子购票的行为与
前文她乘车经常逃票的行为是否矛盾?
【答案】不矛盾。逃票实属无奈,家境拮据,
逼得她不得不如此。但在带小也乘车时,为了
给孩子做榜样,为了满足孩子做小小男子汉的
愿望,她主动买票,这是一个做母亲的责任。
家庭责任和做母亲的责任,使她产生看似矛盾
但实际并不矛盾的做法。
重点品析第56—100段4. 第58段对小也的描写有何作用?
【答案】“撞开了众人的视线”,生动地写出人
们的聚焦点在小也身上的情形。小也的动作体现
了孩子对母亲的无比信任。
5. 第60段的动作描写有何表达效果?
【答案】对陶影的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出陶影
面对突如其来的状况无法自控的情态。6. 第82段对陶影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答案】运用了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
对陶影语言、神态尤其心理的描写,表明她首先
考虑的是孩子,想让孩子开心,要在孩子面前尽
力做到完美。描绘出一个为了孩子,压住怒火,
忍气吞声,要给孩子灿烂天空的伟大母亲形象。7. 89-96段老奶奶给小也量身高后得出的结论对陶影产
生了怎样的影响?这一情节有何作用?
【答案】老奶奶的好意造成了更大的误会。对陶影
来说,这一结论已经让小也不再信任自己。她觉得
在儿子眼里,自己已经不是一个完美的母亲了。这
一情节深化了矛盾,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后
文写陶影坚持讨回公道、找回尊严作了铺垫。重难点小结 肯定了主人公对完美的执着和全力以赴的追求,也表达了对不完美的理解和宽容,对正直、善良与责任感的褒扬。8.第142段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答案】有何作用?本段运用了语言描写,朴素的话语表现了陶影宽厚、善良的性格。中考怎么解
语言描写作用分析法。语言描写的重要作用是通过鲜明的人物语言,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性格特征;还能揭示人物的身份和社会地位;还可预示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答题模式:……表现了人物的……心情,反映(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精神)等。(中考占3分左右)本段中陶影的语言鲜明地表现了她宽厚、善良的性格。 9.陶影拒绝了补偿费和赠票,只希望两位干部给儿子解释清楚。陶影为什么这么做?【答案】解除儿子对自己的误解是陶影最大的心愿。她要的是自己在儿子心目中完美的形象,是作为母亲的尊严。至此,一个有强烈正义感、责任感、善良、大度、自尊的母亲形象呈现在我们面前。她是普通
的,但她又实在是可敬可佩的。【难点探究】本文的主人公是谁?文章是如何塑造这一形象的?
【答案】本文的主人公是陶影。第一,作者为了使这一形象更鲜明,运用了大量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尤其是细腻的心理描写。这些描写将一个对孩子充满深情的爱、具有强烈责任感的伟大母亲形象表现了出来。第二,运用了许多形象独特的比喻“目光像柔软的蚕丝”,从中表现出来的母亲的温柔、慈爱让我们感动。当陶影受到红衣青年的嘲讽、儿子的误解时,“手像折断的翅膀”,这个比喻在生动地写出她痛苦无奈的同时,蕴含的仍是一位母亲对儿子的深沉的爱。第三,以小见大。虽是生活中平凡的人、平凡的小事,却揭示了最深的感情,构造了伟大的母爱形象,捍卫了诚实、正直的品质,表现了母爱的尊严。1.【主题探究】本文以什么为线索?写了哪些事情?写这些事有何
作用?
【答案】本题第一问运用线索判断“七线五看”法。本文围绕“一厘米”这一线索,写了这些事:坐公交车,陶影为差一厘米到一米一的儿子买票;参观寺庙,在寺庙前,小也身高超过一米一;老奶奶给小也量身高,比一米一多出一厘米;陶影自己写信讨回公道。作者将这些平凡生活中的事件组合在一起刻画人物,揭示了文章主题。陶影深爱着自己的孩子,有强烈的责任感,她要成为完美而无可挑剔的母亲,这表现了她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的良苦用心。2. 一 厘 米乘坐汽车参观寺庙讨回公道少一厘米也买票“多一厘米”也不买给参观券也不要责任感正义感价值观在孩子面前做完美母亲 这篇小说围绕着“该不该买票”而展开,而该不该买票的关键就是“一厘米”。作者肯定了主人公对完美执著和全力以赴的追求,也表达了对不完美的理解与宽容,对正直、善良与责任感的褒扬。1.以小见大。这是一篇很典型的以小见大的作品。作者所写的实在是一件小事:一个妈妈带孩子去公园,因为公园门口的尺度不准确而被误会是逃票,而那高度就是相差了一厘米。这在许多关注那些天下大事的人的眼里,这的确是一件小事。可这在一位母亲的眼中却是一件不能含糊的大事。
作者通过这样一件小事,一个小故事写出了一个大主题:如何让一个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灵,或者说一个人应该怎样看待尊严的问题。这样的主题,在我们今天这个物质逐渐丰富、精神逐渐贫乏的社会有着振聋发聩的意义。难怪日本、英国等国家很看重这样一篇不“大”的作品。
2.烘托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
作品还成功地运用了烘托、对比的手法,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有助于人物性格的表现和情节的展开。
人生短暂而漫长的路上, 给我们快乐的也许是我们的朋友, 给我们美好的也许是我们的爱人, 但是永远不及母亲的爱, 带给我们永远的温暖与感动。 她用她的心为我们抚平创伤, 为我们释放绵绵不绝的关爱与温暖。 世上的爱有很多种, 只有一种爱不计回报, 只有一种爱可以永恒, 也只有这种爱最无私, ——那便是母爱!情节有:在儿子面前,她尽可能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温文尔雅,她希望儿子成为高贵的、有大家风度的人。为此,她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为了儿子,她毅然为他买了一张并不需要买的票;为了儿子,她放弃用票根报销的计划;她特意倒休陪儿子逛寺院长见识,她面对红衣青年的刻薄无礼强压怒火不与其争吵;为了能向儿子证明自己没错,在“作家”的批评、指导下,她写了一封讨回公道的信,在苦苦等待一个多月后有了结果,但她拒绝了补偿费和赠票。一、我们要体会陶影的良苦用心,因为她爱小也,正是这种爱,使她具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她要把儿子培养成诚实、善良、有责任感、有教养的人。正因为这些,才使这位母亲在平凡中显出伟大。
点拨:抓住陶影一个普通母亲的身份来理解她的良苦用心。二、示例:小说开头写陶影坐车经常不买票,是因为她觉
得,“没有她,车也要一站站开,也不能因此没有司
机和售票员,也不会少烧汽油”。这个想法似乎让人
觉得陶影不买票还心安理得,但实则不然,陶影不买
票更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经济拮据,下文她的心理活动
可以证明这一点。如:“她很看重两毛钱的,它等于
一根黄瓜两个西红柿……够吃四天的菠菜。”陶影对
孩子的营养绝不吝惜,自己却处处俭省,这“不买
票”其实也是“俭省”的一种 办法。但她心里清楚这样做不对,心中充满了无奈和自
责,至于上面说的逃票的“理由”,不过是一种自我安
慰,借以减轻内心的不安和愧疚。
点拨:结合人物的艰难处境来理解其行为、心理。
三、1.比喻句形象地表现了陶影培养儿子的艰难,同时也表
达了她坚定的信心。
2.比喻句形象地写出母亲看儿子时的慈爱的目光。
3.比喻句形象地表现了陶影担心自己在儿子心目中的美好形象被破坏的恐惧心理。陶影感到巨大的不安,甚至是恐惧。
4.比喻句生动地表现了陶影等待回音的急切心理。她渴望讨回公道,但却音信皆无,日子显得空虚而又苍白。点拨:比喻句的作用是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将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将概括的东西形象化。抓住形象生动性来体会比喻的表达作用。 示例:父母对于儿女的关爱,难以割舍,情深似海。他们是世间最平凡,也是最伟大、最应该、最值得感谢的人。
点拨:这是一道开放性题,可以结合课文,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发表看法,倾诉心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