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课件(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课件(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1-30 10:29: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岳麓书社 八年级 | 上册 新课导入第一位皇帝是谁?
帝制开始于什么时间?
最后一位皇帝是谁?
结束时间?1912年公元前221年



中华民国国旗—五色旗岳麓书社 八年级 | 上册 时 间:
定 都:
国 旗:
历 法:
纪 元:
选举临时大总统:
成立临时参议院:1912年元旦(1912—1949年) 南 京五色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孙中山 颁布《临时约法》新课讲授南京临时参议院成立大会议员合影岳麓书社 八年级 | 上册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焚毁刑具,停止刑讯,通令保护华侨,禁止贩卖华工,严禁买卖人口,禁止蓄奴 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各省成立实业公司,废除清朝的苛捐杂税。学校不拜孔子,不读四书五经,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禁止用清政府颁布的教科书。提倡“自由、平等、友爱为纲”的公民道德,革除历代“大人”、“老爷”等称呼,禁止蓄辫、缠足、赌博。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法令保护人权发展资本主义否定封建文化教育,实行资本主义文化教育改革社会风气,提倡资产阶级文明岳麓书社 八年级 | 上册 探究(1)中国古代有哪些政权在南京定都? 三国中的吴国、东晋、宋、齐、梁、陈、明朝朱元璋定都南京。(2)近代南京发生了哪些大事?①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在南京签订。
②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
③1912年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岳麓书社 八年级 | 上册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岳麓书社 八年级 | 上册 民国纪年是中华民国的国家纪年方式,表记时称作中华民国××年,简称民国××年、民××。这种纪年方式以公元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为元年,与公元纪年相差1911年,月、日、置闰则同公历。岳麓书社 八年级 | 上册 1月1日称“开国纪念日”(纪念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
10月10日是“中华民国国庆”、“双十节”(纪念1911年10月10日由资产阶级代表的国民党领导的“武昌起义”,推翻了封建帝制,具有划时代意义)公式: 公元纪年-1911="民国"纪年岳麓书社 八年级 | 上册 时 间:1923年3月
颁 布: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
性 质: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根本目的:巩固辛亥革命的成果即资产阶级政权岳麓书社 八年级 | 上册 《临时约法》行政司法立法三权分立 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性质,带有鲜明的革命性和民主性。岳麓书社 八年级 | 上册 《临时约法》作为一部比较合理的宪法有哪些的
历史局限性? 它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难以实施的。民族资产阶级经济上的先天不足(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和政治上的软弱妥协(本身没有力量同帝国主义和地主买办进行坚决斗争,又不敢发动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农民)。岳麓书社 八年级 | 上册 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退位诏书》,承认中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清帝退位次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一职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职,成为中华民国新任临时大总统岳麓书社 八年级 | 上册 开始于1911年12月上旬清政府代表袁世凯唐绍仪革命政府代表南北议和双方代表人物岳麓书社 八年级 | 上册 伍廷芳革命派软弱
妥协、缺乏实力帝国主义的支持立宪派等的拥护依托:在军队中的影响对革命派:迫孙中山让位对 清:逼宫退位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岳麓书社 八年级 | 上册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职,成为中华民国新任临时大总统,中国从此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岳麓书社 八年级 | 上册 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合作探究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岳麓书社 八年级 | 上册 中华民国的建立时间:1911年12月中华民国的创建《临时约法》地点:南京历法:以中华民国纪年,改用公历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时间:1912年3月清帝退位时间:1912年2月12日
次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一职。
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职,成为中华民国新任
临时大总统。课堂总结岳麓书社 八年级 | 上册 1.“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下列对该条文的评述,错误的是( )
A、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共和制度
B、具有革命性和民主性
C、体现了权力的制约和平衡
D、直接目的在于加速清王朝的灭亡D课堂练习岳麓书社 八年级 | 上册 2. 1912年清帝下诏退位,几百字退位诏书,主要说了三件事:第一,顺应民意,避免战乱宣布退位。第二,结束帝制,建立共和立宪政体。第三,由袁世凯组建临时共和政府。这说明了( )
A、妥协其实是一种历史智慧
B、辛亥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清帝退位类似禅让制?
D、新政权保留了君主地位A岳麓书社 八年级 | 上册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