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未来》习题2

文档属性

名称 《相信未来》习题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1-30 10:30: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相信未来》习题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粗字注音。
灰烬( ) 凝( )露 瞳( )孔 摇曳( )
曙( )光 轻蔑( ) 不屈不挠( ) 富饶( )
绕( )口令 蛲( )虫
惆( )怅 倜( )傥( ) 脊( )椎
2、易错字形
笔竿( ) 署光( ) 枯滕( )
脊粱( ) 不屈不饶( )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灰烬:
(2)依偎:
(3)惆怅:
(4)不屈不挠:
二、文学常识
食指,原名_________,山东鱼台人,1948年生,60年代开始诗歌写作。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等。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同为“_________诗”的代表诗人。21cnjy.com
三、课文内容
阅读《相信未来》一诗,完成下面题目
1、用象征手法表达残酷的现实,诗人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蕴涵了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用孩子的笔体写下”,有什么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复咏唱“相信未来”,对表达诗人的感情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前三节诗歌的意象,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是怎样的社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第三节诗句的朗读,停顿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B、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C、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D、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7、下列对诗歌中意象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蜘蛛网——黑暗势力 炉台——产生希望的地方
B、灰烬的余烟——残余的希望 美丽的雪花——希望的火花
C、紫葡萄——希望的果实 深秋的露水——失望的眼泪
D、鲜花——收获的果实 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有了美好的归宿
8、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比喻历史真相,生活真相。
B、“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年轻”就是优势,年轻就可以战胜衰亡守旧的势力。
C、“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皮肉”借代我们的生命,“腐烂的皮肉”指我们死去。
D、“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脊骨”就是脊梁,指独立不屈的人格。
9、下列对诗歌内容和特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歌语句基本齐整,音节和谐,尽管不是一韵到底,但押韵还是很规范的,体现了作者对诗歌结构美、音乐美的追求。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B、诗歌基本上分两大部分,前四节为一部分,表达了自己“相信未来”,追求美好的信念:后三节为一部分,表达了自己“相信未来”的原因。21·cn·jy·com
C、《相信未来》代表着一代青年在单纯美好的信任被击碎之后,表现为绝望的真实心态。
D、尽管对现实绝望,但对未来却依然充满着单纯美好的信任,相信未来一定是美好的。
10、对诗中“我”“我们”“她”三个形象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的“我”是一个虚构的形象,不是指作者自己。
B、“我们”包含作者自己以及千千万万对生活失望的人们。
C、“她”泛指未来的人们。
D、“我们”和“她”指代的内容相同。
1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在“文化大革命”那个是非混淆、黑白颠倒的年代里仍然执着地相信未来。
B、诗中的“固执”并非贬义,显示出作者相信未来的执着。
C、“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说明作者当时还很幼稚很年轻。
D、“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采用了拟人的手法。
四、课外拓展
一代人
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选自《黑眼睛》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
1、“黑夜”象征什么?(不超过1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黑色的眼睛”在这里有双重寓意,请用简要语言将这双重寓意写出来。
①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它寻找光明”这是对黑夜的__________。(用两个字回答)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jìn,nínɡ,tónɡ,yè,shǔ,miè,náo,ráo,rào,náo,chóu,tì tǎng,jǐ
2、杆 曙 藤 粱 挠
3、(1)物品燃烧后的灰和烧剩下的东西(2)亲热地靠着,紧挨着(3)伤感,失意(4)坚毅,不屈服
二、文学知识
郭路生,《海洋三部曲》,《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舒婷、顾城、北岛,朦胧
三、课文内容
1、被蛛网查封的炉台、紫葡萄化为露水、鲜花在别人怀中。这些意象蕴涵了那个时代青年人的失望与悲哀,凄凉与迷惘。21教育网
2、“美丽的雪花”,那是“严冬”的亮色,尽管轻盈,却给人寄望未来的美丽,“孩子的笔体”,尽管稚嫩,却是希望的种子,只要大海能托住太阳,就有希望。(不必求一致)
3、(1)反复咏唱,一唱三叹,以热情与执着去面对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突出强调;“相信未来”,相信未来客观公正的评定,相信未来的美好,相信理想一定能实现。
(2)反复咏唱 “相信未来”,一唱三叹,不断强化坚定的信念,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具有崇高的悲剧感。
4、贫困、落后、动荡、黑暗。
5、相信年轻的生命经过无数次的迷途、探索、失败,一定会正视残酷的现实,克服困难,创造出新的生命。
6、C(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7、D(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果实被窃取或情感的失落)
8、A(“历史迷雾”或掩盖真相的东西。)
9、B(第一部分是前三节)
10、B(A诗言志,诗中的“我”是抒情主体——作者本人;C“她”指未来觉醒的人们;D不符合文意)
11、C(用“孩子的笔体”并非说明作者年轻、幼稚,而是突出“我”相信未来信念的纯净、执着、神圣而又充满希望。)www.21-cn-jy.com
四、课外拓展
1、象征那场空前的浩劫。
2、①这双眼睛曾被黑夜所欺骗、熏染。②这双眼睛在被欺骗之后发生了深刻的怀疑,渐渐有了一种适应力和穿透力。 2·1·c·n·j·y
3、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