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第二课 历史的积累 教案 人民版历史选修五
一 教学目的
本节教材一定要让学生能够举出中国古代较有影响的史书,如《春秋》、《史记》和《资治通鉴》等。通过阅读《春秋》有关内容理解什么是“春秋笔法”。查阅《史记》和《资治通鉴》中有哪些篇目进入了语文课本。理解为什么鲁迅称《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理解“二十四史”在中国古代史学中的重要地位。
二 教学重点
1比较《史记》和《资治通鉴》两部史书编写体例的不同
2 以《“一部二十四史无从谈起”吗?》为题进行小组讨论
3以《资治通鉴》为例说明史学对“资政教化”的重要意义
三 教学难点
1体会司马迁忍辱发愤著《史记》的心情
2结合“警枕”等故事学习司马光勤奋向学的精神
四 教学方法
综合法
五 教学过程
教材纵览
【孔子作《春秋》】
明代学者王阳明认为,《五经》是史;清代学者章学诚提出《六经》皆史。相传由孔编定的《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史。这部史书文字简练,儒学人士认为每个字都寓含有褒贬之意。所谓“春秋笔法”,成为中国古代不少史学家追慕和仿效的一种风格。
【司马迁和《史记》】
司马迁是汉武帝时期的太史令,他所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该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后期的历史,其内容之完整,结构之周密,在历史上空前的。
《史记》以人物纪,传为主,辅以表、书,合编年、纪事诸史书文体之长,创造了史书的纪传体新体裁,成为此后两千年王朝正史编纂形式的规范。
司马迁在记述政治史的同时,对于经济史、文化史和社会生活史等也有生动的记载。在司马迁的笔下,有成就的学者、商贾、医生、游侠和农民领袖等人物的事迹,与帝王将相等政治活动家同样受到重视。他热情赞美游侠的侠义精神,大胆揭露酷吏的残暴行径。司马迁在颂扬汉武帝历史功绩的同时,又敢于指责他放纵自己的私欲。
《史记》文字生动,语言精练,在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十四史】
清代乾隆时期编纂的《四库全书》确定以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为正史。正史在史书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其意义可以与儒家经典相匹敌。
在“二十四史”中,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位列最先,历来被看做中国古代史学最重要的经典。《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通常被称为“前四史”。此后又有记录两晋南北朝历史的《晋书》和“南朝五史”、“北朝四史”,记录隋唐五代史的《隋书》和新旧《唐书》、新旧《五代史》,记录宋辽金历史的《宋史》、《辽史》和《金史》,记录元代和明代历史的《元史》和《明史》。
中国传统史学往往以帝王将相作为历史的主角,以政治斗争作为历史的主体,因而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历史的全貌。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著作,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
《资治通鉴》经年月为经,以史实为纬,通过历代政治史的演变,评价各种政治理论的优劣,比较历代政治实践的得失,为统治阶级统治服务。
2 问题解答
《孟子?滕文公下》写道“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孟子对《春秋》一书的评价,体现了怎样的史学观念?
答案提示:孔子在《春秋》一书中对历史人物的褒贬,对社会现实的评价,形成了对“乱臣贼子”的一种文化威慑。孟子对《春秋》一书的评价体现了孟子对春秋战国时代“礼崩乐坏”局面的不满。
鲁迅称《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应当怎样理解鲁迅的这一评价?
答案提示:在《史记》中司马迁始创了纪传体史书体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谓“史家之绝唱”。由于司马迁自己受过腐刑,他对于历史上遭遇不幸的人也给予深切同情;在不少传记中,寄寓了自己深深的人生感慨。这使《史记》带上浓厚的感彩,跟一般冰冷枯燥的历史记录大不相同。故鲁迅评价《史记》为“无韵之离骚”。
我们以前学过的《历史》和《语文》课程中,有哪些内容来自于《史记》的记载?
答案提示:略。
鲁迅为什么说“史官”写的历史往往“涂饰太厚,废话太多,所以很不容易察出底细来”?
答案提示:因为史官由皇帝所设,自然为皇权服务。中国历朝正史,许多都是由新的王朝编纂的,是胜利者编纂的,难免隐恶扬善,自我美化。“很不容易察出底细来”一语道破仅仅通过正史很难看出历史真相。
《资治通鉴》为什么用“资治”定名?
答案提示: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完成,呈报给皇帝的表文中,他希望这部书能使皇帝“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矜恶,取是舍非,足以懋稽古之盛德,跻无前之至治,俾四海群生,咸蒙其福”(以前朝的兴盛和衰落作为借鉴,考察当今政治的得失,嘉奖善事,惩处恶行,坚持正确,抛弃错误,那就足以发扬古代的盛德,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的治理,使四海的百姓都获得幸福)。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
3 当堂测评
A 简要说明《史记》的基本特点。
答案提示: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该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后期的历史,其内容之完整,结构之周密,在历史上空前的。
《史记》以人物纪,传为主,辅以表、书,合编年、纪事诸史书文体之长,创造了史书的纪传体新体裁,成为此后两千年王朝正史编纂形式的规范。
司马迁在记述政治史的同时,对于经济史、文化史和社会生活史等也有生动的记载。在司马迁的笔下,有成就的学者、商贾、医生、游侠和农民领袖等人物的事迹,与帝王将相等政治活动家同样受到重视。他热情赞美游侠的侠义精神,大胆揭露酷吏的残暴行径。司马迁在颂扬汉武帝历史功绩的同时,又敢于指责他放纵自己的私欲。
《史记》文字生动,语言精练,在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自述青少年时代的经历时说: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还报命。
在《史记》的其他篇章中,他还说到在其他地方的行旅经历。司马迁行历四方的实践,对于他的史学成就有没有什么作用?
答案提示:通过这种游历活动,亲临历史事件发生地,探访历史遗迹,可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同时也丰富了社会知识,开阔了眼界),提高历史写作的真实性和生动性。
六 教后感想
本节教材一定要让学生能够举出中国古代较有影响的史书,如《春秋》、《史记》和《资治通鉴》等。通过阅读《春秋》有关内容理解什么是“春秋笔法”。查阅《史记》和《资治通鉴》中有哪些篇目进入了语文课本。理解为什么鲁迅称《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理解“二十四史”在中国古代史学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