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7张PPT。专题二 文明起源的探索——夏史之谜一、鲧禹治水鲧禹治水即大禹治水
——禹跡和九州
禹死啓繼
——禪讓與世襲
鈞臺之享 有扈氏
太康失國……(后羿、寒浞)……少康復國王朝的歷史:《史記·夏本紀》
有夏、時夏、夏氏、夏王、夏邑、夏后、夏桀
啓- 太康
仲康-相-少康-予-槐-芒-泄-不降 孔甲-皋-發-癸
扃-厪--
孔甲亂夏
桀克有緡以喪其國
“從禹至桀十七君,十四世”,“有王與無王,用歲四百七十一年矣。”
——《史記索隱》
文獻中夏人活動區域
三年喪畢毕,禹辭辟舜之子商均于陽城。
(《史記·夏本紀》)
太康居斟寻,羿亦居之,桀又居之。 ( 《汲冢古文》 )
故鄩城在洛州巩县西南五十八里,盖桀所居也。阳翟县又是禹所封,为夏伯。
( 《括地志》 )
命以唐誥,而封於夏墟,啓以夏政,疆以戎索。
(《左傳·定公四年》)
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 (《國語·周語》)
夏桀之國,左天門之陰,而右天谿之陽,廬睪在其北,伊、洛其南。
(《戰國策·魏策》)
自洛汭延於伊汭,居易毋固,其有夏之居。
(《史記·周本紀》)
晉南“夏墟”——汾、澮、涑水流域;
豫西洛陽平原——伊、洛、潁水流域二、探索夏王朝的遗迹二里頭文化
以河南偃師縣二里頭遺址命名。Bc2100~bc1700年,主要分佈在河南中、西部的鄭州附近和伊、洛、潁、汝諸水流域,以及山西西南部的汾水下游一帶
河南偃师二里頭遺址
(bc1880~bc1521)
面积300萬平方米,含宫城、墓葬區、祭祀區、鑄銅和绿松石作坊等。
三、二里頭文化二里頭遺址發掘現场一號宫殿“四阿重屋”式殿堂復原圖一號宫殿建筑群復原圖青銅器爵石范石罄卜骨玉刀玉璋绿松石飾物自我测评:
*考古学者和历史学者对夏文化的探索取得了怎样的进展?
材料阅读与思考 夏王朝的建立是本部落联盟内社会历史自然发展的结果,不是外族入侵引起的政权交替,因此不可能在考古学文化上出现中断。考古学文化的突变,只有大规模的战争、部族迁徙等重大社会变动才能造成。河南龙山文化到二里头文化之间发生的文化突变,不是夏王朝建立引发的结果,而可能是“后羿代夏”这一夏初历史上最重大的政治事件所引起,河南龙山文化时期的王城岗古城使用期的晚期遗存,则是最早的夏文化。
读了这段文字,你对“最早的夏文化”有怎样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