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夏史之谜 同步测试3(人民版历史选修五)
1.2012年1月18日大河网-河南日报报道:1月17日,记者从省文化厅了解到,河南省大遗址保护展示工作居全国前列,该省的二里头遗址前四期分别代表了二里头文化的前四期。对其性质的看法有( )21·cn·jy·com
A.一种 B.二种
C.三种 D.四种
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二里头文化性质的理解和辨析能力。具体有:(1)一、二、三、四期是夏文化。(2)一、二、三期是夏文化,四期是商文化。(3)一、二期是夏文化,三、四期是商文化。(4)一期是夏文化,二、三、四期是商文化。共有四种分法,故D项正确。【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2011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揭晓,考古工作国家一直很重视。目前考古工作对夏朝文字的考证结论是( )21·世纪*教育网
A.就是甲骨文的前身
B.有成熟的夏文字
C.夏朝没有文字
D.未解之迷
解析:选D。夏朝有没有文字目前仍没有可以让人们完全信服的,有科学证据的结论,目前是未解之迷。故D项正确。21教育网
3.继承了二里头文化的是( )
A.夏文化 B.二里冈文化
C.商文化 D.龙山文化
解析:选B。二里冈文化从分布地域、碳素测定、陶器种类、青铜样式、宫殿建筑等方面均与二里头文化相似,有继承性。故B项正确。www-2-1-cnjy-com
4.考古工作者在二里头遗址发掘出大型宫殿基址、大型青铜冶铸作坊、制陶遗址、制骨遗址、与宗教祭祀有关的建筑以及400余座墓葬,还有成组的青铜礼器和玉器,证明了二里头遗址是中国最早的( )2·1·c·n·j·y
A.村落遗址 B.社区遗址
C.都邑遗址 D.牧场遗址
解析:选C。从二里头遗址发掘的大型宫殿建筑基址、手工业作坊及400余座墓葬等内容看,二里头遗址是古代的一处规模较大的都邑遗址,其它几项不能说明如此大的规模,故C项正确。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5.目前发现二里头文化三期陶器刻画符号(如图)共有( )
二里头文化三期陶器刻画符号拓本
A.两处 B.46处
C.两件 D.46件
解析:选D。本题考查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目前发现二里头文化一期陶器刻画符号共有两处,三期陶器刻画符号共有46件,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6.(2012·江苏八市高三调研)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伴随着区域性文明中心的衰落,此期出现了超大型的都邑——二里头遗址。
地处中原腹地洛阳盆地的二里头遗址,其现存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实际面积还要大于此。
经过半个世纪的考古工作,在这里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最早的宫城,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宫殿建筑群,最早的封闭式官营手工业作坊区,最早的青铜礼乐器群、兵器群以及青铜器铸造作坊等等。21cnjy.com
——《二里头:华夏王朝文明的开端》
材料2:二里头文化的陶器和铜器中有一定数量的酒器,类别有盂、爵、犟、觚等,其中陶质酒器比较多见。
——王迅《二里头文化与中国古代文明》
材料3:对二里头的族属和王朝归属问题,学术界还没有定论。出土文字材料的匮乏、传世文献的不确定性等因素,都导致我们对早期中国的纪年只能作粗略的把握。www.21-cn-jy.com
——《二里头:华夏王朝文明的开端》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2分析,二里头遗址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哪些方面的状况?如要全面认识这一阶段的社会状况,应该采用怎样的历史研究方法?
(2)对二里头的族属和王朝归属问题,学术界为什么还没有定论?这说明历史研究应该持怎样的态度?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和辨析能力。第(1)问主要结合材料1、2中的发掘情况和出土文物进行分析;第(2)问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概括归纳。
答案:(1)宫殿建筑群的布局反映了当时建筑技术和集权,大量青铜器反映了手工业较高的发展水平,陶器和铜器中的酒器反映了农业的发达。
研究方法:结构分析法和阶级分析法。
(2)出土文字材料的匮乏、传世文献的不确定性等因素。重视史料的完整和准确的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