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西方文明的源头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三 西方文明的源头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1-30 17:01: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三 西方文明的源头 了解克里特文明的成就及其在西方文明发展史上的意义。【内容标准】克里特文明发展历程中有这样几个重要时间点:(1)公元前3000年前后,克里特人进入金石并用时代,出现了城市;
(2)公元前2000年之后,克诺索斯开始发展,并成为克里特岛上最繁荣的城市;
(3)公元前1750年前后,“旧宫殿时期”结束,“新宫殿时期”开始;
(4)公元前1450年前后,克里特文明突然衰落。 克里特人的造船技术独步一时,船只有着高翘的船头,低船尾,两侧有很多固定的桨,中心有桅杆和方帆,桅杆两侧的支索呈三角形,桅杆下部还有个横桁。他们还拥有高超的航海技术, 这为他们从事海上贸易创造了条件。“新宫殿时期”的建筑——迷宫思考: 爱琴文明是在怎样的地理环境中形成的? 在克里特文明的影响下,希腊本土的阿卡亚人也迅速由氏族社会向国家过渡,出现了以迈锡尼、梯林斯为代表的文明中心,历史学家称之为“迈锡尼文明”。考古发现证明,迈锡尼文明是一种吸收了克里特文明并加以发展而形成的文明。人们也将爱琴海地区的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合称为“爱琴文明”。 大约在公元前1450年前后,克里特文明突然衰落了,爱琴文明的重心从此转移到了希腊半岛上的迈锡尼、梯林斯等地。 伊文斯在发掘克诺索斯之前并没有意识到他即将面对的将是“比希腊文明还要古老两倍”的米诺斯文明。18世纪中期,人们只知道希腊文明是欧洲文明的源头。谢里曼用铁锹将迈锡尼文明展现在世人面前之后,欧洲文明的源头也随之延伸了千余年。但是,迈锡尼文明的源头又在哪里呢?伊文斯和他的同事们用31年的劳动回答了这个问题:迈锡尼文明源自克里特文明。克里特文明与现代西方文明之间存在着这样的关系:
(1)西方文明的主体是欧洲文明;
(2)现代欧洲文明起源于古希腊文明;
(3)古希腊文明源自爱琴文明;
(4)爱琴文明又称“克里特——迈锡尼文明”,克里特文明早于迈锡尼文明,后者受到前者的影响。伊文斯等考古学家在克里特岛上的考古研究,将希腊文明上溯至公元前3000年左右。因此才说克里特文明是西方文明、欧洲文明的源头。“新宫殿时期”是克里特文明:(1)克里特是当时的“海上霸主”,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但是岛上缺少防御设施。 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记载道:“据说米诺斯是第一个组建海军的人。他控制了现在希腊海(即爱琴海)的大部分;他还统治着基克拉迪群岛。他在大多数岛屿上建立了最早的殖民地;他驱逐了岛上的卡里亚人后,派他的王子们做这些岛上的总督。”(2)海上贸易发达,城市富庶。 依靠强大的海上舰队,米诺斯人控制了爱琴海及东地中海的海上贸易。东到小亚细亚,西到亚平宁半岛,北到希腊本土,南到尼罗河口,到处可见米诺斯商人的身影。 思考:克里特文化兴盛时期,城市得到了怎样的发展?(3)克里特已经拥有自己的文字。伊文斯把克里特的文字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早期刻于印章上的象形文字。这种文字的出现,可能受到过埃及或两河流域古文字的影响。 伊文斯在发掘克里特文明遗迹之前,收集到一些古印章,主体为石制的三棱或四棱柱,平滑的表面刻有动物图案及线形符号。伊文斯对此十分敏感,他觉得这些图案及符号很可能也是一种古老的文字。究其来源,这些印章来自克里特岛。伊文斯来到克里特岛,发现许多当地妇女佩带着这种印章。起初他以为妇女们把它当作装饰品,后来才知道它叫“奶石”,有催奶的功能。伊文斯把收集到“奶石”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发现一些“奶石”上面的符号极为相似,或重复出现,这种情况使他坚信他已经发现了一种消亡了的古文字。 第二阶段是线形文字较早期的形式——“线形文字A”。这是早期象形文字的进化形式,也有人认为它是由以航海为业的腓尼基人所使用的文字演变而来。 第三阶段是“线形文字B”。它是“线形文字A”的变形,也是希腊文的早期形式。
泥版是克里特人最主要的文字载体。克诺索斯遗址出土了数以万计块泥版,克里特人用他们线形文字记述了国王的档案和重要事件。如一块泥版上刻着:“雅典贡来妇女七人,童子及幼女各一名。”这不能不让人想起可怕的“米诺牛”的故事。 目前为止,只有“线形文字B”已被学者们破解,其中多半是关于王室财产和行政活动的记录。另外两种文字至今仍是“死文字”,无人能够解读。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