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教师用书探索历史奥秘专题4—3
前言
本册教师教学用书是配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普遍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探索历史的奥秘》的教学而编写的。教师教学用书力图贯彻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切实有效地帮助教师顺利完成《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所提出的各项教学目标。21·世纪*教育网
教师教学用书的教学内容与教科书严格一致,全书体例以“专题”为单位设计,每一专题编有“专题教学总体设计思路”,以明确专题教学的学时数,同时提出本专题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来源:21cnj*y.co*m】
?
三 津巴布韦的发现
(一)?? 教学目标
【内容标准】
(1)知道贝纳迈塔王国的概况,说明“津巴布韦”的由来。
(2)简述大津巴布韦遗址发掘的过程,探讨大津巴布韦遗址留给我们认识非洲历史的线索。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下列基础知识:大津巴布韦遗址,津巴布韦文化,津巴布韦文化的创造者,贝纳迈塔王国。通过对以上知识的了解,引导学生认识津巴布韦文化成就,探讨大津巴布韦遗址留给我们认识非洲历史的线索,以培养学生分析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大津巴布韦遗址发掘的过程,津巴布韦文化的创造者进行归纳和总结。探讨大津巴布韦遗址留给我们认识非洲历史,特别是撒哈拉以南非洲黑人文明的线索。www.21-cn-jy.com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认识神秘的大津巴布韦遗址,津巴布韦文化的创造者,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积极,开发活跃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分两目分别介绍了津巴布韦遗址发掘和津巴布韦文化的创造者。
一、大津巴布韦遗址。主要介绍了发现于今津巴布韦石头建筑群中规模最大、气势宏伟的大津巴布韦遗址的概况和津巴布韦文化。21·cn·jy·com
二、津巴布韦文化的创造者。主要介绍津巴布韦古文化遗存是非洲人自己的创造,从而使人们认识到非洲,特别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居民创造的高度发达的古文明;津巴布韦历史上贝纳迈塔王国的发展概况。【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大津巴布韦遗址】
?
1.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发现。大津巴布韦遗址位于非洲中南部今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以南320公里处,距维多利亚堡东南27公里处。“津巴布韦”,在绍纳语中是“石头城”的意思。这种石结构建筑群,在津巴布韦境内已经发现100多处,其中以大津巴布韦遗址规模最大,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组石头建筑群。1871年,德国考古学家卡尔·毛奇发现了这一遗址,他为这个石头遗址是古代文明人的杰作,并认为这是曾经拜访过所罗门王的希巴女王仿照所罗门王宫而建造的宫殿,这样引发了一股津巴布韦遗址热。 21*cnjy*com
?
2.大津巴布韦遗址概况。大津巴布韦遗址分为卫城和椭圆形石城两部分。卫城修筑在70米高的花岗岩山丘上,构筑坚固,城内有错综复杂的隔墙和房屋,还有可能用于宗教祭祀的“圣坛”。建造在山下谷底的椭圆形石城,用凿切齐整的花岗石块垒砌,不用灰浆黏合,城墙上有精美的石雕装饰。城内有大小不一、错落分布的圆锥形石塔。在大津巴布韦建筑群周围,有古代梯田、水井和水渠的遗迹,说明这里当时已经有发达的农业。在津巴布韦地区,还发现古代采矿场7000多处。19世纪末侵入津巴布韦的欧洲殖民者和寻金客,曾在这些古代采矿场挖掘黄金,在遗址中,还发掘出锄头、箭头和矛等铁制品,还有冶炼黄金用的熔炉,古代铸钱用的泥模,以及来自古代东方的各种陶瓷器具和中国瓷器的碎片,这些说明了当时经济已很发达。 【版权所有:21教育】
大津巴布韦建筑群最早营造的年代为公元1100年前后,13世纪时曾经进行过大规模的扩建。
?
3.津巴布韦文化。经学者研究,约公元100年,一股班图人从刚果河盆地陆续迁徙到大津巴布韦,他们把铁器文明传入当地,他们建造了最初的建筑;后绍纳人迁徙至津巴布韦后,占据了大津巴布韦,并在13—14世纪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以大津巴布韦遗址为代表的铁器时代文化,又称做津巴布韦文化。这种文化的重要特征,是以花岗石垒砌而成的建筑物和发达的黄金贸易。 大津巴布韦文化的繁荣时期为13~16世纪
?
【津巴布韦文化的创造者】
?
1.津巴布韦文化的创造者。
?
本目内容教材先介绍了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发现及随即引起的争论。大津巴布韦的建筑群和相关的文物遗存,使西方人深为震惊。这一发现随即引起了一场考古学、人类学和种族优劣的争论。西方许多人认为,只有希腊人、罗马人和腓尼基人才能够胜任宏大的建筑工程,他们不相信当地的黑人能够完成如此宏伟和精美的建筑。19世纪90年代,英国好望角总督塞西尔·罗德斯参观了这一遗址。他断言,这座伟大的废墟只能属于白人,是腓尼基人所建造。2-1-c-n-j-y
?
因为,在西方学术界曾经长期存在不承认非洲黑人文明的观点,认为非洲黑人没有历史、没有哲学、没有文明,只有黑暗和停滞。例如,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认为,非洲黑人“既不能进步,也不能教育,正像我们所看到的,他们从来就是这样”,“处在野蛮的、未开化的状态之中”。有人还提出:黑人“没有精巧的制造品,没有艺术,没有科学”。
从19世纪中期开始,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考古学取得了惊人的成果。1868年发现了大津巴布韦遗址,德国考古学家卡尔·毛奇宣布这是古代文明人的杰作,后来的发现有贝宁城的雕刻品、麦罗埃文明、诺克文化等,使西方学者为之瞠目。
?
考古学家认为,津巴布韦的古文化遗存是非洲人自己的创造。中世纪时期的津巴布韦经济相当繁荣。14世纪以后,这里逐渐发展成为绍纳人的政治和宗教活动中心。15世纪初走向强盛的贝纳迈塔王国曾经以大津巴布韦作为统治的中心。
2.贝纳迈塔王国概况
教材简要介绍了贝纳迈塔王国建立、崛起、强盛、衰落的发展过程及衰败的原因。
?
(1)贝纳迈塔王国概况。贝纳迈塔王国是津巴布韦历史上著名的王国之一。首都一度设在大津巴布韦。15世纪末,津巴布韦王国分裂后,贝纳迈塔的第一代王穆托塔率领一部分民众北迁,征服了津巴布韦北方的许多部落。在他的继承者的努力下,一个强大的王国在这个以盛产黄金和象牙著称的地方崛起。15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是贝纳迈塔王国最强盛的时期。16世纪初,因内部分裂国势逐渐衰落,17世纪30年代一度为葡萄牙殖民主义者所控制。1917年,最后一个贝纳迈塔的酋长被葡萄牙人杀害后,王族的世系中断。
(2)贝纳迈塔王国衰败的原因。由于内部的纷争和外来殖民者的侵犯,大津巴布韦终于走向衰败,津巴布韦文化也逐渐成为历史的陈迹。【出处:21教育名师】
本课的重点难点
重点:
大津巴布韦遗址;津巴布韦文化的创造者。
难点:
大津巴布韦遗址留给我们认识非洲历史,特别是撒哈拉以南非洲黑人文明的线索。
?
(二)?? 问题解答
?
【自我测评】
?
大津巴布韦文化的创造者是谁?
答案提示:是生活在大津巴布韦的居民自己创造的。
?
【材料阅读与思考】
阅读材料请回答,你同意“黑种人没有对任何文明做出任何贡献”这样的说法吗?
答案提示:不同意。非洲文明的存在是一个事实问题,只要不存种族偏见的人,都会承认世界上存在着独特的非洲黑人文明。例如,大津巴布韦文化、贝宁文化、麦罗埃文明、诺克文化等都是杰出的古代文明。21教育网
(五)历史问题注释
?
【大津巴布韦文化】
?
大津巴布韦文化,包括从赞比西河至林波波河,从卡拉哈里沙漠至印度洋的津巴布韦的这一地区。这一地区的最早居民是处于晚石器时代的科伊桑人,他们以狩猎和采集为生,约在公元100年,一股班图人从刚果河迁徙至此,班图人的抵达给当地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把铁器文明传入当地,使当地居民生活方式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当地居民逐渐学会采矿、冶铁、农耕和建造茅屋等技术。21cnjy.com
?
公元940年前后,班图人中的另一支讲绍纳语的绍纳人迁入津巴布韦地区,绍纳人已处于铁器时代晚期,他们虽然从事狩猎和采集活动,但农业和牧业的结合已成为主要的经济基础。绍纳人的进入推动了当地向铁器时代的晚期文明过度,经济得到发展,社会财富增加,社会成员开始出现分化,大津巴布韦国家最终形成。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
“大津巴布韦”一词源于绍纳语,意为石头建筑。绍纳人精于用石头为建筑材料建筑房屋,他们渡过赞比西河进入津巴布韦地区后,先后建造了一批石头建筑物。经考古发掘和勘察,至今发现这类石头建筑物约有500多处,分别分布在从安哥拉到莫桑比克,从德兰士瓦北部到津巴布韦北部的广大地区,在这类建筑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壮观的一处,被称为“大津巴布韦”。它位于哈拉雷300公里处,紧靠哈拉雷至约翰内司司堡的公路,现已查明“大津巴布韦”正是绍纳人津巴布韦国家的首都所在地。“大津巴布韦”用90多万块花岗巨石砌成,石头城内包括内城和卫城两部分,内城是一个由稍呈弯曲的石墙围城的椭圆形建筑,东墙高9米,另三面墙高6米,墙底部宽约5米,顶部宽度为2.5米。内城占地宽为900米,长为700米,内城的西南、正北和东北方向各设有门洞。进入东北方向的门洞不远处就有一座高约3米的石墙,这堵墙与其他几处断墙相连接,形成若干院落,呈现出纵横交叉、通道弯曲的景观。此外,还有一座高11米、底部直径约6米、顶部直径约2米的圆锥形石塔。卫城建于高约700米的山顶之上,全长244米,高达15米,其中一段建于一个岩石嘴上,垒砌石块与天然岩石浑为一体。城墙之下的通道仅能通过一人,在卫城与内城之间是一片宽阔的谷地,谷地上有一些零星而低矮的石头建筑。21*cnjy*com
?
“大津巴布韦”的建筑用当地花岗岩石堆砌而成,石块之间不抹灰浆。建筑构思之精巧,技术之高超,均堪称一绝。研究表明,石块取自经历数百万年风化而从母岩中剥落下来的石板,取制石板的方法是,用火烧热岩石,在确定处泼上冷水,急剧的冷却收缩使石头出现断裂。“大津巴布韦”的建筑用堆茄的方法,拐角处将一道墙靠在另一道墙上,彼此并不咬合,门洞也用石板作为横梁加以构筑。“大津巴布韦”遗址耸立在荒凉的田野上,显露出一种庄严的力量,给人留下了无法磨灭的深刻印象。2·1·c·n·j·y
?
“大津巴布韦”是何人所建?一些西方学者带着强烈的种族偏见,认为非洲人不可能建造如此的惊世之作,他们推测这是外来人(阿拉伯人、腓尼基人、波斯人或所罗门王派来的使者)所为。然而,上述看法很快被推翻,1905年,考古学家戴维·兰道尔—麦基弗考察了南罗得西亚的七个遗址,他得出的结论是,大津巴布韦和其他同类遗址都起源于非洲。他指出,在建筑样式上,“不论是军事的或住家的,都没有东方或欧洲的任何时期式样的痕迹”,“住宅的特征毫无问题是非洲的—这些住宅包括在石头废墟中,并构成了废墟的重要部分”,而且“从住宅中发现的标本来检查,其艺术与制造都是典型的非洲式的”。
--------艾周昌主编《非洲黑人文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津巴布韦历史】
?? 津巴布韦共和国系位于非洲东南部的内陆国家。北与赞比亚,东北和东部与莫桑比克,南与南非,西与博茨瓦纳为邻。面积390759平方公里。人口 773万(1984),其中非洲黑人占绝大多数。主要居民为恩德贝勒人和绍纳人,大多数居民信奉原始宗教。官方语言为英语,首都哈拉雷。
?
津巴布韦最早的居民是伊科桑人,今哈拉雷市郊还保存着他们当时创作的岩画。公元 2世纪进入铁器时代,10~12世纪向铁器时代晚期过渡。铁器时代晚期的居民为绍纳人,他们由北方越过赞比西河迁入,并在津巴布韦建造了一批最早的石头建筑物。14世纪在津巴布韦地区建立津巴布韦国。14世纪下半叶~15世纪上半叶,是它的繁荣强盛期。津巴布韦输出黄金和象牙,并通过印度洋贸易网远销印度与中国。
15世纪末,津巴布韦国分裂,在北方建立了贝纳迈塔王国;在西南和南方,先后建立了托尔瓦王国和罗兹韦王国。
?
16世纪,葡萄牙殖民者占领索法拉后,侵入赞比西河中游的塞纳和太特,以此作为向贝纳迈塔王国和罗兹韦王国进行渗透扩张的基地。但葡萄牙人始终未能征服这两个国家。19世纪,这两个王国先后衰落,分裂成许多各自独立的小国或部落。
?
1890年,英国殖民者塞西尔·罗得斯利用英国南非公司,招募雇佣军,这支部队于1890年底占领了现在的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升起英国国旗,。1895年,英国通过南非公司在津巴布韦确立殖民统治,并用罗得斯之名命名为罗得西亚(1923年改称南罗得西亚)。
?
20世纪初,大批欧洲移民在淘金热的驱使下来到津巴布韦,抢占金矿地,逐渐形成白人移民社会。1923年起,白人殖民者组织内阁,对广大非洲人实行种族主义统治。1965年11月11日,当地白人政府单方面宣布罗得西亚独立,并于1969年公布共和国宪法,1870年,改国名为罗得西亚共和国。www-2-1-cnjy-com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津巴布韦人民走上了武装斗争的道路 1979年,津巴布韦各派签署协议,举行议会选举, 1980 年4月,津巴布韦宣布独立,成立津巴布韦共和国。
【津巴布韦鸟】
?
津巴布韦国旗正中一颗红色五角星,星内有一只津巴布韦鸟,白色象征和平,五角星代表国家和民族的良好愿望,津巴布韦鸟是该国特有的标志,也是津巴布韦和非洲国家古老文明的象征。“津巴布韦鸟”是大津巴布韦遗址中最珍贵的文物,当年用于装饰高大城墙顶部及城内建筑物的石柱上。鸟是用当地出产的一种叫皂石的软质石材雕刻而成,鸟身如鹰,而头似鸽子,脖子高仰,翅膀紧贴身子,长约50厘米,雄踞在1米高的石柱顶端。这种石雕鸟是津巴布韦一个部族世世代代崇拜的图腾,其工艺精细,造型雄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考古学家认为,当地人把皂石鸟看做活着的国王与去世的国王之间的纽带,既象征着宗教权力,由象征着政治的权力。据说,在大津巴布韦遗址中,曾先后发现八只这样的“津巴布韦鸟”。皂石柱上的鸟后来被人们称为“津巴布韦鸟”,现在它被作为津巴布韦的象征,印在国旗和硬币上。
?
进一步阅读建议
李锁清主编:《世界历史未解之谜》,光明日报出版社2004年版
(英)保罗·G·巴恩主编,郭小凌等译:《剑桥插图考古史》,山东画报出版社2000年版
周启迪主编:《世界上古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7月版
(美)布莱恩·M·费根编著,姜镔、吉生、惠君译:《世界古代70大奥秘》,漓江出版社,2003年10月版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艾周昌主编:《非洲黑人文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