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4张PPT。一 尝试考古 盗墓笔记中的盗墓工具“洛阳铲”原本是旧时洛阳盗墓者所创制使用的一种探铲,并因以得名。 现在我们所说的“洛阳铲”铲头刃部呈月牙形,剖面作半筒状,打下后提起,可以带上泥土并据以判断地下土质及其他现象。 盗墓者利用这种制作简单、携带方便、可以探知较深地层的工具,能够经济便捷地发现墓葬所在,甚至能大略了解随葬器物的埋藏情况。 明万历年间王士性所著《广志绎》中说:“洛阳水土深厚,葬者至四五丈而不及泉。”“然葬虽如许,盗者尚能以铁锥入而嗅之,有金、银、铜、铁之气则发。” 著名的考古学家卫聚贤在1928年目睹盗墓者使用洛阳铲的情景后,便运用于考古钻探,在中国著名的安阳殷墟、洛阳偃师商城遗址等古城址的发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学会使用洛阳铲来辨别土质,是每一个考古工作者的基本功。洛阳铲是中国考古钻探工具的象征。现代使用洛阳铲探墓现场 在陕西西安附近的一个汉代古城遗址上,考古队员正在用洛阳铲进行钻探。昔时盗墓者发明的盗墓工具,如今却在中国的田野考古调查当中大显身手。 与使用“洛阳铲”直接有关的,是察看地下土质以判定墓葬所在的技术。利用这种技术以区别生土、扰乱土(五花土)、夯土,现在已经成为考古发掘和考古调查的基本功。 “生土”和“熟土”的区别:生土是指未经扰动过的土层,较为纯净,给人以鲜活、板结之感,其中没有人类生活遗存的包含物;“熟土”是指经过人为扰动、土质较杂、相对疏松的土层。比如,墓坑内的填土就是“熟土”,也称为“墓土”或“五花土”,与未经扰动过的“生土”相比,有着明显的区别。另外,凡大型墓葬的填土一般都经过夯打,有夯层和夯窝,有的填土内还有人类生活的包含物。这样,通过分析洛阳铲带上来的土壤及其包含物,考古人员就能够大致判断出这个遗迹是否为古墓葬了。 职业盗墓者的有些经验,在现代考古发掘中也得到利用。 被称为“土夫子”的长沙盗墓者,后来在科学考古工作中参与清理发掘古墓,做出了值得肯定的贡献。原理: 通过观察样土来判断古墓的深浅和年代,是“土夫子”的特长之一。这一技术在考古实践中的应用,为发掘工作带来了方便。由于随葬铜器氧化,使周围的土质发生变化,“土夫子”将这种现象称为“铜路”。他们能够依据“铜路”准确地判定铜器所在位置,以便完整地进行清理。铜器氧化程度不同,质地有明显的差异,“土夫子”们对这一情形的熟悉,也有效地避免了对铜器的损伤,保全了许多珍贵文物。学习思考 盗墓行为,往往导致对古墓葬、古器物等诸多文化现象的破坏,从而使科学考古工作本来能够获得的重要文化信息严重减损,甚至大部分或者完全丧失。
你可以举出相关的实例来吗?
位于河南安阳的“曹操墓”,在发现之时早已被盗得千疮百孔,尽管通过史料推断其为曹操墓,国家文物局也于2009年12月27日认定其为曹操墓, 但因疑雾重重并且一直也没有发现有力而直接的证据证明曹操就是安阳高陵的墓主人,所以直到今天其墓主的真实身份依然被质疑。也许,能够证明安阳高陵墓主身份的有力证明,早已随着盗墓者的一次又一次光临而流落他乡,甚至损毁殆尽。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