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1-30 20:08:33

文档简介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
视频中描述的是这样一条路:
它是一条连接欧亚的长路,它见证了两千年历史的沧桑巨变,多种文化在这里交汇,多少故事在这里上演,这条路不知走过了多少胡商贩客、驿马戍卒,更不知走过多少弘法名僧、求道信徒,这是一条世界上最长的一条道路,是一条独一无二的道路。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丝绸之路”。
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齐读一下。
本节课我们用四个篇章来讲述,分别是开辟篇、交流篇、管理篇、新篇。
我们首先进入第一篇章:开辟篇
本篇章我们要明白三个问题:开辟什么?为什么开辟?怎样开辟的?
这里有一副不一样的地图,红色区域是当时的西汉王朝,他的北边是匈奴,当时这个少数民族控制着西部的大片领土,再往西走是大月氏,这中间的地带就是我们讲述的一个重要名词——西域。
这问同学说说西域的概念。
生答:西域指今天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
我们解决了第一个是什么的问题,再看第二个为什么的问题。
这里有一道招贤令,请历史课代表读一下,声音要洪亮……那再请语文课代表划清重点,这里那句话能够表示西汉为什么要开辟西域?——联合大月氏,加击匈奴。(语文课代表很称职)
招贤令有了,有没有人来报名呢?我们本课的男一号就出场了——有请张骞。他是什么人,最起码是一个勇敢的人,同时他是中华文明的一位使者,是西汉著名的冒险家和外交家,更是凿空西域,功垂千古的名臣。
当我们把一切都准备好之后,就有了这张图,——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
前途不知,道路凶险,飞沙走石,漫天黄沙,再有那凶残的匈奴人,这一路注定不是顺利的。从公元前138年到公元前119年,张骞以无比坚强的意志两次出使西域,为加强西汉与西域的联系做出了巨大贡献。
请同学们自主学习,两个小组分别充当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记载者,用两分钟时间在课本上找到如下内容。
时间到,第一组同学请说你们的答案。第一组同学回答很正确,这里要注重“了解”
第二组同学回答正确,这里大家要注重“沟通”
张骞出使西域,功劳巨大,所以班固在汉书中这样描述“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凿空”该作何解释:古代对未知领域的探险称为“凿空”,张骞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国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因此以此名名之。
过渡: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互相往来,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下面我们来看第二篇章——交流篇。
同学们,你们的小组名称发生了变化,这边是中方商队,这边是西方商队,你们需要讨论两个问题:1、设计本方商路路线,2、思考自爱丝绸之路上的文明成果。时间两分钟。
中方商队首先根据地图说一下你们的商路路线,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你比张骞强很多,比他走得远),那你去西域或欧洲的时候会带什么东西过去呢?
丝绸、瓷器、漆器、茶叶,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还有四大发明等。中方商队果然实力强大。
再看西方商队,路线反过来就可以了,那你们去中国会携带什么东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乐器、歌舞。我们可以对比一下,中国输出的多是技术,西方传过来的多是食品、奢侈品,这说明当时的中国经济和科技领先于世界。
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总结一下丝绸之路开通的作用?——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这是路上丝绸之路,中国人的智慧和胆略远不止此,同时期还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这条道路从东南沿海出发,绕过马来半岛,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此乃海上丝路。
张骞出使西域后,西汉实际上已经控制了西域,对该地区何如管理呢?我们来看第三部分——管理篇
同学们自主学习,两小组分别对西域都护和班超经营西域的知识在课本上圈点批注,时间两分钟。
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职责是调遣军队,征发粮草,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班超经营西域,东汉明帝时,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他得到西域各国信任,长期留守西域。
对西域的管理对今日的中国有什么意义?看两张地图。西汉与秦的疆域有什么不一样,西汉比秦多了一个西域。他让我们从历史上证明一件事——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学们齐读)
我们在回忆刚才开篇的视频,他讲述的是今日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让这条存在2000多年的文明之路又一次开启了新的篇章。我们看最后一个篇章——新篇。
2013年,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计划,强调古代丝绸之路在今天也应当发挥它应有的活力,应该是中国加强与中亚、西亚、欧洲等国家的经济文化桥梁。
古代丝绸之路已然随着阵阵驼铃声和漫天黄沙消失在历史的角落里,但以史为鉴,今天我们在重走丝路的过程中,更应该学会去如何建设未来?这是给大家留的一道思考题,让大家思考一下,谈谈你对今天建设“一带一路”有什么感想?老师给你们提示一下,从政治合作、互通商路、对外开放、民生建设这几个方面来考虑。
最后,我要说的是,丝绸之路在当今又重获新生,和千年前一样,并非只是一条商路,更重要的是带着各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与智慧沿路播撒,与当地人融合,它远远超越了当初开辟时的意义,沟通中外文明变成了它更为神圣的使命。
今天的课到此为止,谢谢!
课件25张PPT。曙光投影在路面,照亮了千年以来
这块大陆上最长的文明之路。曙
光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新乡市第七中学 张凤鸣人教版历史(教育部审定2016)七年级上册学习目标010203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等基本史实,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通过分析丝绸之路的路线图,学会分析地图的方法。学习张骞意志坚韧,顽强不放弃的精神,认识到丝绸之路是一个时代各个方面因素的产物。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四部分丝绸之路第三部分开辟篇交流篇管理篇新 篇丝绸之路——开辟篇西域 广义:今天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张骞中华文明的第一位使者
西汉著名冒险家、外交家
“凿空”西域,功垂千古的名臣敦煌壁画里有一幅“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张骞通西域自学出发时间目的结果公元前138年联络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公元前119年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第一次第二次加强汉与西域的联系史料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班固《汉书·张骞传》凿空 古代对未知领域的探险成为“凿空”,张骞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国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由此得名丝绸之路——交流篇中方商队西方商队分组讨论
1、各小组设计本方的商路路线。
2、思考在丝绸之路上的文明成果。河西走廊西域地区西 亚欧 洲长安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西亚?欧洲(大秦)长7000多公里西来东去苜蓿mùxu丝绸良种马葡萄石榴核桃胡琴舞蹈漆器铁器
物种、艺术、宗教……
商品、技术……
西来东去苜蓿mùxu丝绸造纸术良种马葡萄石榴核桃胡琴舞蹈漆器铁器作用: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海上丝绸之路孟加拉湾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绕过马来半岛 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广东沿海的港口出发丝绸之路——管理篇对西域的管理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职责: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意义:时间:班超经营西域职责:结果:时间:对西域的管理调遣军队、征发粮草东汉明帝时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他得到西域各国的信任,长期留守西域。自学:(西汉)(东汉)西汉疆域图对比秦朝的疆域,西汉的疆域多了什么地方呢?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问:丝绸之路——新 篇新闻速读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强调,古老的丝绸之路日益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我们希望同中亚国家一道,不断增进互信、加强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繁荣,为各国人民谋福祉。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演讲“一带一路” 古代丝绸之路,已然随着阵阵驼铃和满天黄沙消失在历史的角落里,但是以史为鉴,今天我们在重走丝路的过程中,更应学会去如何建设未来。建言献策
结合本课的学习,谈谈你对今天建设“一带一路”计划有什么感想?我认为如何发展“一带一路”:
政治合作:各国携手努力,互利互惠。
互通商路:建设道路、畅通信息。
对外开放:鼓励走进来和走出去。
民生建设:教育文化上,中国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联合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提高沿线各国游客签证便利化水平,支持沿线国家申办重大国际体育赛事。 丝绸之路,在当今又重获新生,和千年前一样,并非只是一条商路,更重要的是带着各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与智慧沿路播撒,与当地人融合,它远远超越了当初开辟时的意义,沟通中外文明变成了它更为神圣的使命。小结谢谢!张凤鸣“自能发展教育”教学模式课案框架
学科:历史
年级:7年级
备课人:张凤鸣
课题: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课时数:1
教材解读
?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分为三个子目“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和“对西域的管理”。丝绸之路是在地理大发现前,最重要的一条经济贸易之路,在这条路上不仅仅交换了商品,更重要的是传播了技术与文明,推动了古代世界历史得进程。
教学目标
1.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等基本史实。
2.通过对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和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培养全面的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通过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艰难行程,学习张骞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丝绸之路的文明成果 丝绸之路的历史影响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文化内涵和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辅工具
说明:电子白板、多媒体 视频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导入:欣赏视频《一带一路》,并用一段话开篇“它是一条连接欧亚的长路,它见证了两千年历史的沧桑巨变,多种文化在这里交汇,多少故事在这里上演,这条路不知走过了多少胡商贩客、驿马戍卒,更不知走过多少弘法名僧、求道信徒,这是一条世界上最长的一条道路,是一条独一无二的道路。”引出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的定义。介绍丝绸之路的学习版块
以丝绸之路的古今联系导入,让学生产生兴趣,进入历史情境。
二、熟知学习目标
1.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等基本史实。
2.通过对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和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培养全面的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通过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艰难行程,学习张骞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
通过朗读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三、教学过程
第一篇章:开辟篇
本篇章要明白三个问题:开辟什么?为什么开辟?怎样开辟的?
这里有一副不一样的地图,红色区域是当时的西汉王朝,他的北边是匈奴,当时这个少数民族控制着西部的大片领土,再往西走是大月氏,这中间的地带就是我们讲述的一个重要名词——西域。
问:西域的概念。
生答:西域指今天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
我们解决了第一个是什么的问题,再看第二个为什么的问题。
展示招贤令,划清重点,这里那句话能够表示西汉为什么要开辟西域?——联合大月氏,加击匈奴。
过渡:招贤令有了,有没有人来报名呢?
我们本课的男一号就出场了——有请张骞。他是什么人,最起码是一个勇敢的人,同时他是中华文明的一位使者,是西汉著名的冒险家和外交家,更是凿空西域,功垂千古的名臣。
当我们把一切都准备好之后,就有了这张图,——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
前途不知,道路凶险,飞沙走石,漫天黄沙,再有那凶残的匈奴人,这一路注定不是顺利的。从公元前138年到公元前119年,张骞以无比坚强的意志两次出使西域,为加强西汉与西域的联系做出了巨大贡献。
请同学们自主学习,两个小组分别充当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记载者,用两分钟时间在课本上找到如下内容。
时间到,第一组同学请说你们的答案。第一组同学回答很正确,这里要注重“了解”
第二组同学回答正确,这里大家要注重“沟通”
张骞出使西域,功劳巨大,所以班固在汉书中这样描述“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凿空”该作何解释:古代对未知领域的探险称为“凿空”,张骞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国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因此以此名名之。
过渡: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互相往来,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下面我们来看第二篇章——交流篇
同学们,你们的小组名称发生了变化,这边是中方商队,这边是西方商队,你们需要讨论两个问题:1、设计本方商路路线,2、思考自爱丝绸之路上的文明成果。时间两分钟。
中方商队首先根据地图说一下你们的商路路线,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你比张骞强很多,比他走得远),那你去西域或欧洲的时候会带什么东西过去呢?
丝绸、瓷器、漆器、茶叶,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还有四大发明等。中方商队果然实力强大。
再看西方商队,路线反过来就可以了,那你们去中国会携带什么东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乐器、歌舞。我们可以对比一下,中国输出的多是技术,西方传过来的多是食品、奢侈品,这说明当时的中国经济和科技领先于世界。
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总结一下丝绸之路开通的作用?——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这是路上丝绸之路,中国人的智慧和胆略远不止此,同时期还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这条道路从东南沿海出发,绕过马来半岛,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此乃海上丝路。
过渡:张骞出使西域后,西汉实际上已经控制了西域,对该地区何如管理呢?
我们来看第三部分——管理篇
同学们自主学习,两小组分别对西域都护和班超经营西域的知识在课本上圈点批注,时间两分钟。
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职责是调遣军队,征发粮草,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班超经营西域,东汉明帝时,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他得到西域各国信任,长期留守西域。
对西域的管理对今日的中国有什么意义?看两张地图。西汉与秦的疆域有什么不一样,西汉比秦多了一个西域。他让我们从历史上证明一件事——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学们齐读)
过渡:我们在回忆刚才开篇的视频,他讲述的是今日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让这条存在2000多年的文明之路又一次开启了新的篇章。
我们看最后一个篇章——新篇。
2013年,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计划,强调古代丝绸之路在今天也应当发挥它应有的活力,应该是中国加强与中亚、西亚、欧洲等国家的经济文化桥梁。
古代丝绸之路已然随着阵阵驼铃声和漫天黄沙消失在历史的角落里,但以史为鉴,今天我们在重走丝路的过程中,更应该学会去如何建设未来?这是给大家留的一道思考题,让大家思考一下,谈谈你对今天建设“一带一路”有什么感想?老师给你们提示一下,从政治合作、互通商路、对外开放、民生建设这几个方面来考虑。
最后,我要说的是,丝绸之路在当今又重获新生,和千年前一样,并非只是一条商路,更重要的是带着各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与智慧沿路播撒,与当地人融合,它远远超越了当初开辟时的意义,沟通中外文明变成了它更为神圣的使命。
运用各个环节的问答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兴趣。通过学生说明,向学生展示丝绸之路的文明成果,然后通过材料展示,层层深入,进一步思考丝绸之路开辟的意义。
四、板书设计
画出本课框架图
让学生学会画框架图,整体把握本课内容
五、拓展训练
以史为鉴:联系丝绸之路的前世今生,写一份简短的奏折:谈谈你对今天建设“一带一路”有什么感想?
结合历史分析现在局势,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知识,反思历史
教学
反思
本课讲述中重点要强调丝绸之路的古今意义,尤其是和今天我们国家一带一路的联系。
讲述本课不能局限于课本的三个部分,要重现编排课本的讲述内容,通过更加条理化的叙述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感受。
要让学生更多的参与进来,通过问答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还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于学生的预习程度不够,不能高效的将问题细化,对问题的深入了解不够。
在调动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方便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