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0课《诗词五首》第2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结合诗人经历和写作背景理解诗词的主旨。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词的语言和手法,感受诗词的意境,提高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熟读成诵诗词,在品读中体会诗词的感情。
2、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品味诗词的语言和手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效力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学会结合诗人经历和写作背景理解诗词的主旨。
2、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品味诗词的语言和手法,感受诗词的意境,提高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查找于谦、李煜、辛弃疾的资料及其写作背景,自学三首诗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中国传 ( http: / / www.21cnjy.com )统诗词是汉语特有魅力和功能,是任何语言翻译不了的。因此传统诗词文化是世界文学史上最独特表现形式和文学遗产。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诗词五首》,感受传统诗词文化的独特艺术魅力。板书课题《诗词五首》。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学会结合诗人经历和写作背景理解诗词的主旨。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词的语言和手法,感受诗词的意境,提高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三、课堂活动过程
学习《咏煤炭》
活动一: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同学们课前进行了充分的自学,现在向同学们展示你的自学成果吧!说说你自主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资料。21·cn·jy·com
1、作者名片
于谦(1389~1457),明代大臣。字廷 ( http: / / www.21cnjy.com )益,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永乐十九年(1421年)进士。初任御史,历官兵部尚书。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为瓦剌俘去,于谦拥立明景帝,击退瓦剌的侵扰,捍卫了北京,功炳史册。后徐有贞、石亨等迎明英宗复位,将他杀害。明孝宗追谥肃愍,明神宗改谥忠肃。其诗多以忧国爱民和表达坚贞节操的内容为主。有《于忠肃公集》。2·1·c·n·j·y
2、咏物诗
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写作背景
这是一首咏物诗,处处以煤炭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喻,咏煤炭实即咏人,也可看作“述怀”诗。现代有学者认为此诗是作者踏上仕途之始创作的。作者忧国爱民,他的一生确实也体现了煤炭的这些美德。21·世纪*教育网
4、重点字词的读音
záo dùn jué yí
凿开 混沌 爝火 鼎彝
活动二:诵读经典,理解诗句意思
同学们,煤炭其貌不扬,不没有莲花的“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没有梅花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那么诗人要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意思呢?请大家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句的意思。
1、倾听诗歌的朗诵录音,把握诗歌的朗读节奏。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2、大声朗读诗歌,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混沌:这里指大地。
乌金:指煤。
阳和:春气融和,这里指煤炭所蓄藏的热能。
浩浩:本义是形容水势大,这里引申为“广大”。
鼎彝:帝王宗庙祭祀用具,引申为国家朝廷的根本。
元:原本,现在写作“原”。
赖:依赖。
铁石:古人误以为铁石久埋地下也可变成煤炭。
苍生:老百姓。
3、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诗句意思。
原诗: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译文:
深深的土层凿开了才能挖到煤炭,黑黑的煤炭中储存着极大的热量。小小的煤块能让人感受到春之暖,沉沉的黑夜也竟被那炉中煤照亮。21*cnjy*com
原诗: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译文:
鼎彝这类器具,要依赖煤炭才能熔铸而成,铁石这般坚硬,但依然存有为民造福之心。只希望百姓都能享温饱,所以我不辞辛苦出山林。
活动三:仔细品读,理解作者心志
同学们,“诗言志”,于谦要通过赞美煤炭表达怎样的心志呢?请同学们吟咏诗歌,仔细品读诗句,然后自主探究下面的问题。
1、首联“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点拨:使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混沌”比喻未开发的煤矿,用“乌金”比喻开发出来的煤炭。“意最深”使用拟人手法。“阳和”二字原指暖和的阳光,这里借指煤炭所蓄藏的热能。表达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喜爱,并极言其埋藏之深,储藏热量之大。
2、颔联“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写出了煤炭怎样的特点?
点拨:细致描摹煤炭的作用,生动形象写出煤炭燃烧给人们带来温暖,就像春回大地一般。炉火火势之大能够冲破沉沉的黑夜。
3、“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这两句表面写煤炭的作用,其实有深刻含义,是什么呢?
点拨:鼎彝,帝王宗庙祭祀用具,引申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国家朝廷的根本。“鼎彝元赖生成力”含义是朝廷必须依靠臣民的忠心。“铁石”句表示坚贞不变的决心,“铁石犹存死后心” 喻指甘于为国家利益而自我牺牲的人,他们是国之根本,民之福星。2-1-c-n-j-y
4、“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由杜甫的哪句诗生发而来?
点拨:作者从杜甫的“安得广厦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生发而来。
5、“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使用了怎样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志?
点拨:表面上写煤炭的愿望:苟生俱饱暖。 实际 ( http: / / www.21cnjy.com )使用了拟人的手法,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鞠躬尽瘁的高贵品质,为了老百姓能享温饱,愿意像“出山林”的“乌金”一样熊熊燃 烧自己。
活动四:合作交流,理解托物言志
同学们,这首诗是诗人托物言志之作。诗人一生忧国忧民,以兴国为己任。请大家合作交流下面的问题,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
1、整体上看,煤炭的一生是怎样的?
点拨:从地层凿出—燃烧自己—鼎彝生成—饱暖苍生
2、结合于谦的人生经历,讨论作者是如何托物言志的?
出示于谦的人生经历:
于谦少年时代,就以“拔剑舞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庭,浩歌振林峦。丈夫意如此,不学腐儒酸。”的诗句抒发过自己的襟怀。之后历任官职,都为百姓办实事,百姓视他为当代的“包公”,称他为“于龙图”。他的清廉刚正也以“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为证。于谦的一生,诚实地实践了自己的诗作“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他毕生的心力、年华化作了熊熊的炭火,发散着 光和热。骨气、灵魂经受烈火的考验,在天地间留下一片清白。
点拨:全诗以物喻人,托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言志。表面上是咏煤炭,实际上是明志向。前四句描写煤炭的形象,写尽煤炭一生。后四句有感而发,借对煤炭的歌颂,表现作者自己坚忍不拔、鞠躬尽瘁的高贵品质和为国为民的雄心壮志。21教育网
小结: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以煤炭自喻, ( http: / / www.21cnjy.com )托物言志。通过对煤炭品质色泽的高贵及其种种功用的歌颂, 表现了作者自己坚忍不拔、鞠躬尽瘁的高贵品质和为国为民的雄心壮志。希望我们学习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让自己的人生更加有意义。【出处:21教育名师】
学习《虞美人》
活动一: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同学们课前进行了充分的自学,现在向同学们展示你的自学成果吧!说说你自主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资料。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作者名片
李煜(937年―978年),南唐最后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位国君。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开宝八年(975年),李煜兵败降宋,被俘至汴京,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追赠太师,追封吴王。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2、关于词
这是一首词,虞美人是词牌名。词,萌 ( http: / / www.21cnjy.com )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声调上都有规定。21cnjy.com
3、写作背景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金陵城失守,南 ( http: / / www.21cnjy.com )唐国主李煜(世称李后主)赤膊出城投降,南唐灭亡。虽然他被封为“违命侯”但是一直把他囚禁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上。三年后,即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这种心境下,李煜写下了这首《虞美人》词。
4、重点字词的读音
yù yú kān qì
李煜 虞美人 不堪 玉砌
活动二:诵读经典,理解词句意思
同学们,南唐国主李煜亡国后应该是怎样的心境,他在这首词中要表达怎样的意思呢?请大家反复诵读这首词,理解词句的意思。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倾听词的朗诵录音,把握词的朗读节奏。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大声朗读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春花秋月:一年中最美好的时节,即良辰美景。
何时了:何时才完了,何时才到尽头?
东风:春风。
故国:被灭亡的南唐。
雕栏玉砌:雕绘的栏杆和玉石台阶,指昔日的宫殿。
朱颜改:指旧时的宫殿已斑驳褪色。
几多:多少。
一江春水:江水春天上涨。这里用来形容自己的哀愁又深又广、无穷无尽。
3、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词句意思。
原词: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译文: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21*cnjy*com
原词: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活动三:品读词句,理解作者感情
同学们,这首词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词,堪称绝命词。他要通过这首词表达怎样的感情呢?请同学们反复诵读,仔细品读词句,结合写作背景回答下面的问题:www.21-cn-jy.com
1、这首词中,哪个字概括了作者的情感?
点拨:下阕的“愁”字概括了作者的情感。
2、“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什么说“何时了”呢?
点拨:它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原来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的事物不如结束才好。
3、发挥想象说一说“往事知多少”中,李煜怀念的往事有哪些?
点拨:皇宫中的锦衣玉食的生活、后宫佳丽的簇拥,群臣朝拜的尊荣,声色犬马的欢乐,自由自在的生活,故国美丽的景色等。
4、“小楼昨夜又东风”本来是高兴的事情,为什么作者说“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点拨:“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季节变化引起作者无限感慨:春有再来,循环无际,而生命短暂,复国无望,所以词人心中伤心沉痛。
看到月亮,不由得引起作者的思乡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情。而做为阶下囚的李煜,有多少故国之思,凄楚之情,涌上了心头,然而一切都无法挽回,内心有多么的悔恨,怎能再回首过去的生活呢?
5、“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点拨:“雕栏玉砌”是作者故国宫殿的象征 ( http: / / www.21cnjy.com ),“朱颜”指红颜,此指南唐旧日的宫女。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作者国破家亡,遥想故国的宫殿应该是物是人非了吧,反映了作者悔恨、追思、满腔悲慨的心理活动。【来源:21cnj*y.co*m】
6、最后一句话用了什么方法来写愁?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点拨: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用江水的水多流急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且无穷无尽说明作者的愁绪多而且深厚强烈。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7、作者用“一江春水向东流”来比喻他的愁思浓重,那么他是为什么而愁?请结合全词内容和李煜身世讨论一下。
点拨:有对往日美好生活失去的哀愁,有作为帝王不能保住国家的亡国之痛,有沦为阶下囚的痛苦,有对故国家乡怀念的愁思,有对前途无望的愁苦……
活动四:合作交流,探讨写作手法
同学们,作者把蕴蓄于胸中的悲 ( http: / / www.21cnjy.com )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么作者使用了怎样的写法,让这份愁情成为千古绝唱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然后向大家展示。
小组展示:
1、选取典型的景物,乐景衬哀情。描写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朱颜等意象创设了一幅幅画境,衬托作者的哀愁。【版权所有:21教育】
2、使用新奇的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写得形象具体。
3、虚实结合。对往事的回忆,引起现在的愁苦,前虚后实。
4、对比手法。春花秋月与往事的对比,小楼东风与故国明月的对比,雕栏玉砌与已改朱颜。
5、设问手法。“问君能有几多愁?”可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是,问天天不应,问人人不知,问己泪满面。层层叠加,曲折回旋。最后以“一江春水”作结,使抒情达到了极至。
总结:此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王国维评价这首词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学习《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活动一: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同学们课前进行了充分的自学,现在向同学们展示你的自学成果吧!说说你自主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资料。
1、作者名片
辛弃疾(1140一1207),南宋词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
2、关于陈同甫
陈同甫:陈亮(1143—1194),字同甫, ( http: / / www.21cnjy.com )南宋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县)人。与辛弃疾志同道合,结为挚友,其词风格与辛词相似。他一生坚持抗金的主张,一生不得志,五十多岁才状元及第,第二年就死了。他俩同是被南宋统治集团所排斥、打击的人物。宋淳熙十五年,陈亮与辛弃疾曾经在江西鹅湖商量恢复大计,但是后来他们的计划全都落空了。
3、写作背景
这首词当作于作者失意闲居信州(今江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饶)之时。辛弃疾二十一岁时,就在家乡历城(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天,辛弃疾与陈亮在铅山瓢泉会见,即第二次“鹅湖之会”。陈亮为人才气豪迈,议论纵横。自称能够“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他先后写了《中兴五论》和《上孝宗皇帝书》,积极主张抗战,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击。这次他到铅山访辛弃疾,留十日。别后辛弃疾写《贺新郎·把酒长亭说》词寄给他,他和了一首;以后又用同一词牌反复唱和。这首《破阵子》大约也是作于这一时期。
4、题目阐释
“破阵子”是词牌名,“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题目。
5、重点字词的读音
huī zhì dí pī lì xián
麾下 炙 的卢 霹雳 弦
活动二:诵读经典,理解词句意思
同学们,辛弃疾有幸遇到了政治上、学术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好友陈亮,两人都是积极主张抗战,遭到投降派的打击,那么他在这首词中会表达怎样的意思呢?请大家反复诵读这首词,理解词句的意思。
1、倾听词的朗诵录音,把握词的朗读节奏。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2、大声朗读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挑灯:把灯芯挑亮。
梦回:梦里遇见。
麾下:部下、军队。麾:古代军队指挥用的旗帜。
五十弦:这里指军中乐器。
翻:演奏,奏出。
塞外声:塞外的曲子。
沙场:战场。
点兵:检阅部队。
的卢:马名。相传刘备在荆州遇到危险,因所乘的卢“一跃三丈”而脱险。
霹雳:本指雷声,这里比喻射箭时弓弦发出的响声。
天下事:指收复中原,统一天下的大业。
生前身后名:指活着时的功名和死后的名声。
3、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诗句意思。
原诗: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译文:
醉意中把灯拨亮抽出宝剑细看,一梦醒来营房 ( http: / / www.21cnjy.com )里号角响成一片。官兵们都分到了将军奖给部下的牛肉,各种乐器齐把边疆的歌曲演奏。秋高马肥的季节,战场正在阅兵。
原诗: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译文:
烈马奔驰好似的卢马一样飞快,箭发弦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响声如同劈雷一般。替君主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争取生前死后都留下为国立功的勋名。可惜的是而今我已白发斑斑不能报效朝廷。
活动三:品读词句,理解作者感情
同学们,这首词是辛弃疾极力主张收复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原,但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后,遇到了志同道合的陈亮时所写。他要通过这首词表达怎样的感情呢?请同学们反复诵读,仔细品读词句,结合写作背景回答下面的问题:www-2-1-cnjy-com
1、这首词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词中哪个字告诉我们这一点?
点拨:这首词感情基调是豪放雄壮的,题目中的“壮”字显示了这个特点。
2、发挥想象说一说“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是怎样的情形?
点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我想到敌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入侵,民不聊生,思潮汹涌,无法入睡,只好独自吃酒。醉意朦胧后仍然不能平静,干脆挑亮油灯,拿出立下汗马功劳的宝剑,细细欣赏,心想,什么时候才能手握宝剑,驰骋疆场呢?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公鸡已经报晓,天边已经发亮,而我好像看到前面一个军营连着一个军营,耳边响起一片号角声。啊,这号角声,在催我们赶赴战场,于是,我一跃而起,全副披挂,准备带着我的军队赶赴战场。
3、“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运用怎样的手法,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点拨: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可以看出作者渴望重上战场,念念不忘报国的心情。
4、“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描写的是什么场景?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点拨:描写的是疆场上兵士们的豪壮的宴饮、娱乐生活和壮阔的阅兵场面,表现出作者对战场生活的怀念之情。
5、“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从哪些角度描写战场生活,有什么表达效果?
点拨:这一句词从视觉、听觉角度描写紧张、激烈的战斗场景,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6、“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一句具体指的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点拨:“了却君王天下事”,指 ( http: / / www.21cnjy.com )完成恢复中原的大业。“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说:我要博得生前和死后的英名。也就是说,他这一生要为抗金复国建立功业。这表现了作者奋发有为的积极思想。
7、辛弃疾的理想实现了吗?从哪些诗句中看出来?
点拨:没有实现,从“可怜白发生”看出来。
8、“可怜白发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点拨:作者有抗金收复失地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强烈愿望,却只能在沉醉后的梦里驰骋沙场,当梦醒后,发现理想和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可怜白发生”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让人感到悲壮,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小结: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想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却已年老体迈的壮志未酬的思想感情。
活动四:合作交流,探讨词句之壮
同学们,这首词的题目是“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那么这首词的“壮”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然后向大家展示。
小组展示:
1、军营生活、沙场阅兵、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雄壮
2、统一国家、名垂青史——雄心壮志。
3、“可怜白发生”壮志难酬的悲壮。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欣赏了三首诗词,既有托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言志的咏物诗,表达诗人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也有凄婉哀愁,表达亡国之痛的生命哀歌,更有让人扼腕叹息,抒发壮志难酬悲愤的爱国词句。希望我们阅读更多的诗词,在唐诗宋词的精美语句中,汲取更多的人生智慧。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本课五首诗词。
2、找出五首诗词中的千古名句,体会其表达技巧和感情。
【板书设计】
咏煤炭
蓄藏热能
带来温暖 托物言志
自我牺牲
煤炭愿望
虞美人
春花秋月 故国
雕栏玉砌 朱颜
一江春水 愁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 军营生活
阅兵
战争场面
理想 现实
壮志未酬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81张PPT)
《诗词五首》第2课时
语文版 九年级下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同学们,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中国传统诗词是汉语特有魅力和功能,是任何语言翻译不了的。因此传统诗词文化是世界文学史上最独特表现形式和文学遗产。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诗词五首》,感受传统诗词文化的独特艺术魅力。
1、学会结合诗人经历和写作背景理解诗词的主旨。
2、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词的语言和手法,感受诗词的意境,提高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出示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咏煤炭》
说说你自主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搜集的作者简介及其他资料。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作者名片
于谦(1389~1457),明代大臣。字廷益,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永乐十九年(1421年)进士。初任御史,历官兵部尚书。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为瓦剌俘去,于谦拥立明景帝,击退瓦剌的侵扰,捍卫了北京,功炳史册。后徐有贞、石亨等迎明英宗复位,将他杀害。明孝宗追谥肃愍,明神宗改谥忠肃。其诗多以忧国爱民和表达坚贞节操的内容为主。有《于忠肃公集》。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咏物诗
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写作背景
这是一首咏物诗,处处以煤炭自喻,咏煤炭实即咏人,也可看作“述怀”诗。现代有学者认为此诗是作者踏上仕途之始创作的。作者忧国爱民,他的一生确实也体现了煤炭的这些美德。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凿开 混沌 爝火 鼎彝
展示重点字的读音: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dùn
jué
záo
yí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诵读经典,理解诗句意思
同学们,煤炭其貌不扬,不没有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没有梅花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那么诗人要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意思呢?请大家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诵读经典,理解诗句意思
点拨: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1、倾听诗歌的朗诵录音,把握诗歌的朗读节奏。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2、大声朗读诗歌,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诵读经典,理解诗句意思
鼎彝:
混沌:
这里指大地。
乌金:
指煤。
阳和:
春气融和,这里指煤炭所蓄藏的热能。
浩浩:
本义是形容水势大,这里引申为“广大”。
帝王宗庙祭祀用具,引申为国家朝廷的根本。
元:
原本,现在写作“原”。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诵读经典,理解诗句意思
赖:
铁石:
苍生:
依赖。
古人误以为铁石久埋地下也可变成煤炭。
老百姓。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3、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诗句意思。
原诗: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译文·:深深的土层凿开了才能挖到煤炭,黑黑的煤炭中储存着极大的热量。小小的煤块能让人感受到春之暖,沉沉的黑夜也竟被那炉中煤照亮。
诵读经典,理解诗句意思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原诗: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诵读经典,理解诗句意思
译文:鼎彝这类器具,要依赖煤炭才能熔铸而成,铁石这般坚硬,但依然存有为民造福之心。只希望百姓都能享温饱,所以我不辞辛苦出山林。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热烈祝贺
自学小能手!
诵读经典,理解诗句意思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仔细品读,理解作者心志
同学们,“诗言志”,于谦要通过赞美煤炭表达怎样的心志呢?请同学们吟咏诗歌,仔细品读诗句,然后自主探究下面的问题。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1、首联“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仔细品读,理解作者心志
点评:使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用“混沌”比喻未开发的煤矿,用“乌金”比喻开发出来的煤炭。“意最深”使用拟人手法。“阳和”二字原指暖和的阳光,这里借指煤炭所蓄藏的热能。表达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喜爱,并极言其埋藏之深,储藏热量之大。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2、颔联“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写出了煤炭怎样的特点?
仔细品读,理解作者心志
点拨:细致描摹煤炭的作用,生动形象写出煤炭燃烧给人们带来温暖,就像春回大地一般。炉火火势之大能够冲破沉沉的黑夜。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3、“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这两句表面写煤炭的作用,其实有深刻含义,是什么呢?
仔细品读,理解作者心志
点拨:鼎彝,帝王宗庙祭祀用具,引申为国家朝廷的根本。“鼎彝元赖生成力”含义是朝廷必须依靠臣民的忠心。“铁石”句表示坚贞不变的决心,“铁石犹存死后心” 喻指甘于为国家利益而自我牺牲的人,他们是国之根本,民之福星。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4、“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由杜甫的哪句诗生发而来?
仔细品读,理解作者感情
点拨:作者从杜甫的“安得广厦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生发而来。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5、“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使用了怎样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志?
仔细品读,理解作者心志
点拨:表面上写煤炭的愿望:苟生俱饱暖。 实际使用了拟人的手法,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鞠躬尽瘁的高贵品质,为了老百姓能享温饱,愿意像“出山林”的“乌金”一样熊熊燃 烧自己。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同学们,这首诗是诗人托物言志之作。诗人一生忧国忧民,以兴国为己任。请大家合作交流下面的问题,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
合作交流,理解托物言志
1、整体上看,煤炭的一生是怎样的?
点拨:从地层凿出—燃烧自己—鼎彝生成—饱暖苍生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合作交流,理解托物言志
2、结合于谦的人生经历,讨论作者是如何托物言志的?
出示于谦的人生经历:
于谦少年时代,就以“拔剑舞中庭,浩歌振林峦。丈夫意如此,不学腐儒酸。”的诗句抒发过自己的襟怀。之后历任官职,都为百姓办实事,百姓视他为当代的“包公”,称他为“于龙图”。他的清廉刚正也以“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为证。于谦的一生,诚实地实践了自己的诗作“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他毕生的心力、年华化作了熊熊的炭火,发散着 光和热。骨气、灵魂经受烈火的考验,在天地间留下一片清白。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合作交流,理解托物言志
点拨:全诗以物喻人,托物言志。表面上是咏煤炭,实际上是明志向。前四句描写煤炭的形象,写尽煤炭一生。后四句有感而发,借对煤炭的歌颂,表现作者自己坚忍不拔、鞠躬尽瘁的高贵品质和为国为民的雄心壮志。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小结: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以煤炭自喻,托物言志。通过对煤炭品质色泽的高贵及其种种功用的歌颂, 表现了作者自己坚忍不拔、鞠躬尽瘁的高贵品质和为国为民的雄心壮志。希望我们学习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让自己的人生更加有意义。
合作交流,理解托物言志
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虞美人》
说说你自主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搜集的作者简介及其他资料。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作者名片
李煜(937年―978年),南唐最后一位国君。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开宝八年(975年),李煜兵败降宋,被俘至汴京,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追赠太师,追封吴王。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关于词
这是一首词,虞美人是词牌名。词,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声调上都有规定。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写作背景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金陵城失守,南唐国主李煜(世称李后主)赤膊出城投降,南唐灭亡。虽然他被封为“违命侯”但是一直把他囚禁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上。三年后,即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这种心境下,李煜写下了这首《虞美人》词。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李煜 虞美人 不堪 玉砌
展示重点字的读音: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yú
kān
yù
qì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诵读经典,理解词句意思
同学们,南唐国主李煜亡国后应该是怎样的心境,他在这首词中要表达怎样的意思呢?请大家反复诵读这首词,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诵读经典,理解诗句意思
点拨: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倾听诗歌的朗诵录音,把握词的朗读节奏。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2、大声朗读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诵读经典,理解词句意思
春花秋月:
一年中最美好的时节,即良辰美景。
何时了:
何时才完了,何时才到尽头?
东风:
春风。
故国:
被灭亡的南唐。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诵读经典,理解词句意思
几多:
一江春水:
多少。
江水春天上涨。这里用来形容自己的哀愁又深又广、无穷无尽。
雕栏玉砌:
雕绘的栏杆和玉石台阶,指昔日的宫殿。
朱颜改:
指旧时的宫殿已斑驳褪色。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3、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词句意思。
原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译文: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诵读经典,理解词句意思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原词: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诵读经典,理解词句意思
译文: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热烈祝贺
自学小能手!
诵读经典,理解词句意思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品读诗句,理解作者感情
同学们,这首词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词,堪称绝命词。他要通过这首词表达怎样的感情呢?请同学们反复诵读,仔细品读词句,结合写作背景回答下面的问题: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1、这首词中,哪个字概括了作者的情感?
品读诗句,理解作者感情
点评:下阕的“愁”字概括了作者的情感。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2、“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什么说“何时了”呢?
品读诗句,理解作者感情
点拨:它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原来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的事物不如结束才好。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3、发挥想象说一说“往事知多少”中,李煜怀念的往事有哪些?
品读诗句,理解作者感情
点拨:皇宫中的锦衣玉食的生活、后宫佳丽的簇拥,群臣朝拜的尊荣,声色犬马的欢乐,自由自在的生活,故国美丽的景色等。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4、“小楼昨夜又东风”本来是高兴的事情,为什么作者说“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品读诗句,理解作者感情
点拨: “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季节变化引起作者无限感慨:春有再来,循环无际,而生命短暂,复国无望,所以词人心中伤心沉痛。
看到月亮,不由得引起作者的思乡之情。而做为阶下囚的李煜,有多少故国之思,凄楚之情,涌上了心头,然而一切都无法挽回,内心有多么的悔恨,怎能再回首过去的生活呢?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5、“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品读诗句,理解作者感情
点拨:“雕栏玉砌”是作者故国宫殿的象征,“朱颜”指红颜,此指南唐旧日的宫女。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作者国破家亡,遥想故国的宫殿应该是物是人非了吧,反映了作者悔恨、追思、满腔悲慨的心理活动。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6、最后一句话用了什么方法来写愁?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品读诗句,理解作者感情
点拨: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用江水的水多流急而且无穷无尽说明作者的愁绪多而且深厚强烈。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7、作者用“一江春水向东流”来比喻他的愁思浓重,那么他是为什么而愁?请结合全词内容和李煜身世讨论一下。
品读诗句,理解作者感情
点拨:有对往日美好生活失去的哀愁,有作为帝王不能保住国家的亡国之痛,有沦为阶下囚的痛苦,有对故国家乡怀念的愁思,有对前途无望的愁苦……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同学们,作者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么作者使用了怎样的写法,让这份愁情成为千古绝唱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然后向大家展示。
合作交流,探讨写作手法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小组展示:
1、选取典型的景物,乐景衬哀情。描写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朱颜等意象创设了一幅幅画境,衬托作者的哀愁。
2、使用新奇的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写得形象具体。
3、虚实结合。对往事的回忆,引起现在的愁苦,前虚后实。
4、对比手法。春花秋月与往事的对比,小楼东风与故国明月的对比,雕栏玉砌与已改朱颜。
5、设问手法。“问君能有几多愁?”可以说是,问天天不应,问人人不知,问己泪满面。层层叠加,曲折回旋。最后以“一江春水”作结,使抒情达到了极至。
合作交流,获得人生启示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总结:此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王国维评价这首词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合作交流,获得人生启示
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说说你自主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搜集的作者简介及其他资料。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作者名片
辛弃疾(1140一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关于陈同甫
陈同甫:陈亮(1143—1194),字同甫,南宋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县)人。与辛弃疾志同道合,结为挚友,其词风格与辛词相似。他一生坚持抗金的主张,一生不得志,五十多岁才状元及第,第二年就死了。他俩同是被南宋统治集团所排斥、打击的人物。宋淳熙十五年,陈亮与辛弃疾曾经在江西鹅湖商量恢复大计,但是后来他们的计划全都落空了。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写作背景
这首词当作于作者失意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之时。辛弃疾二十一岁时,就在家乡历城(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天,辛弃疾与陈亮在铅山瓢泉会见,即第二次“鹅湖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之会”。陈亮为人才气豪迈,议论纵横。自称能够“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他先后写了《中兴五论》和《上孝宗皇帝书》,积极主张抗战,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击。这次他到铅山访辛弃疾,留十日。别后辛弃疾写《贺新郎 把酒长亭说》词寄给他,他和了一首;以后又用同一词牌反复唱和。这首《破阵子》大约也是作于这一时期。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题目阐释
“破阵子”是词牌名,“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题目。
麾下 炙 的卢 霹雳
弦
展示重点字的读音: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展示自学,夯实基础
zhì
dí
huī
pī lì
xián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诵读经典,理解词句意思
同学们,辛弃疾有幸遇到了政治上、学术上的好友陈亮,两人都是积极主张抗战,遭到投降派的打击,那么他在这首词中会表达怎样的意思呢?请大家反复诵读这首词,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诵读经典,理解诗句意思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倾听词的朗诵录音,把握词的朗读节奏。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2、大声朗读诗歌,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诵读经典,理解诗句意思
翻:
挑灯:
把灯芯挑亮。
梦回:
梦里遇见。
麾下:
部下、军队。麾:古代军队指挥用的旗帜。
五十弦:
这里指军中乐器。
演奏,奏出。
塞外声:
塞外的曲子。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诵读经典,理解诗句意思
天下事:
沙场:
战场。
点兵:
检阅部队。
的卢:
马名。相传刘备在荆州遇到危险,因所乘的卢“一跃三丈”而脱险。
霹雳:
本指雷声,这里比喻射箭时弓弦发出的响声。
指收复中原,统一天下的大业。
生前身后名:
指活着时的功名和死后的名声。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3、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词句意思。
原词: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译文:醉意中把灯拨亮抽出宝剑细看,一梦醒来营房里号角响成一片。官兵们都分到了将军奖给部下的烧肉,各种乐器齐把边疆的歌曲演奏。秋高马肥的季节,战场正在阅兵。
诵读经典,理解诗句意思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译文:烈马奔驰好似的卢马一样飞快,箭发弦动响声如同劈雷一般。替君主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争取生前死后都留下为国立功的勋名。可惜的是而今我已白发斑斑不能报效朝廷。
诵读经典,理解词句意思
原词: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热烈祝贺
自学小能手!
诵读经典,理解词句意思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品读词句,理解作者感情
同学们,这首词是辛弃疾极力主张收复中原,但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后,遇到了志同道合的陈亮时所写。他要通过这首词表达怎样的感情呢?请同学们反复诵读,仔细品读词句,结合写作背景回答下面的问题: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1、这首词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词中哪个字告诉我们这一点?
仔细品读,理解作者感情
点评:这首词感情基调是豪放雄壮的,题目中的“壮”字显示了这个特点。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2、发挥想象说一说“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是怎样的情形?
仔细品读,理解作者感情
点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我想到敌人入侵,民不聊生,思潮汹涌,无法入睡,只好独自吃酒。醉意朦胧后仍然不能平静,干脆挑亮油灯,拿出立下汗马功劳的宝剑,细细欣赏,心想,什么时候才能手握宝剑,驰骋疆场呢?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公鸡已经报晓,天边已经发亮,而我好像看到前面一个军营连着一个军营,耳边响起一片号角声。啊,这号角声,在催我们赶赴战场,于是,我一跃而起,全副披挂,准备带着我的军队赶赴战场。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3、“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运用怎样的手法,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仔细品读,理解作者感情
点拨: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可以看出作者渴望重上战场,念念不忘报国的心情。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4、“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描写的是什么场景?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仔细品读,理解作者感情
点拨:描写的是疆场上兵士们的豪壮的宴饮、娱乐生活和壮阔的阅兵场面,表现出作者对战场生活的怀念之情。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5、“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从哪些角度描写战场生活,有什么表达效果?
仔细品读,理解作者感情
点拨:这一句词从视觉、听觉角度描写紧张、激烈的战斗场景,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6、“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一句具体指的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仔细品读,理解作者感情
点拨:“了却君王天下事”,指完成恢复中原的大业。“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说:我要博得生前和死后的英名。也就是说,他这一生要为抗金复国建立功业。这表现了作者奋发有为的积极思想。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仔细品读,理解作者感情
7、辛弃疾的理想实现了吗?从哪些诗句中看出来?
点拨:没有实现,从“可怜白发生”看出来。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仔细品读,理解作者感情
8、“可怜白发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点拨:作者有抗金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却只能在沉醉后的梦里驰骋沙场,当梦醒后,发现理想和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可怜白发生”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让人感到悲壮,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小结: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想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却已年老体迈的壮志未酬的思想感情。
仔细品读,理解作者感情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同学们,这首词的题目是“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那么这首词的“壮”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然后向大家展示。
合作交流,探讨词句之壮
点拨: 1、军营生活、沙场阅兵、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雄壮
2、统一国家、名垂青史——雄心壮志。
3、“可怜白发生”壮志难酬的悲壮。
教学目标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欣赏了三首诗词,既有托物言志的咏物诗,表达诗人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也有凄婉哀愁,表达亡国之痛的生命哀歌,更有让人扼腕叹息,抒发壮志难酬悲愤的爱国词句。希望我们阅读更多的诗词,在唐诗宋词的精美语句中,汲取更多的人生智慧。
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本课五首诗词。
2、找出五首诗词中的千古名句,体会其表达技巧和感情。
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咏煤炭
蓄藏热能
带来温暖
自我牺牲
托物言志
虞美人
春花秋月
故国
一江春水
雕栏玉砌
朱颜
愁
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理想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军营生活
阅兵
壮志未酬
战争场面
理想 现实
醉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QQ在线咨询:51286273
谢 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