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2单元化学与生活12.3有机合成材料(2课时打包)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届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2单元化学与生活12.3有机合成材料(2课时打包)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7-12-01 19:03:10

文档简介

有机合成材料
课题
有机合成材料
课时
1 课时
(总第 课时)
科 任
教 师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 (2)知道有机合成材料塑料性能与用途。
过程与方法:认识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价值。
重难点
重点:认识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难点:认识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生成的密切关系,提高其化学素养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1-2分钟)
展示几种物品,由学生回答有什么材料组成? 根据经验、大家说一说这些材料哪些是有机材料?哪些是天然材料。余下的是什么材料? 接下来我们先来学习什么叫有机合成材料,什么叫有机物?展示学习目标。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10分钟左右)
自学提纲:
一:活动与探究:课本102-104页完成表格 讨论: (1)甲烷、乙醇、葡萄糖、淀粉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什么特点? (2)甲烷,乙醇和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与淀粉和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相比有什么不同?
二:请认真自学课本P97-99的内容,划出重要语句,回答以下思考题:
1.化合物分哪两大类?它们有什么区别?C、CO、CO2、CaCO3等是有机物吗?为什么?
2.为什么有机物的数目异常庞大? 3. 举例说明什么是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什么是合成材料?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怎样形成的?链状和网状有什么区别? 5、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有哪些?有机合成材料塑料的性质和用途是怎样的?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5分钟左右)
(一)小组合作交流:
(二)师生互探活动:
1、有机化合物 化合物包括:(1)无机化合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2)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甲烷,乙醇,葡萄糖) 特点:大多数有机物难溶于水; 绝大多数有机物受热容易分解,而且容易燃烧; 绝大多数有机物不易导电(绝缘),熔点低。 有机物的数目异常庞大: 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小,如乙醇、葡萄糖等。通常称它们为小分子。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从几万到几十万,甚至高达几百万或更高,如淀粉、蛋白质等。通常称它们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简称有机高分子。
2、有机合成材料 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就是有机高分子材料。 (1)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如:棉花、羊毛、天然橡胶。 (2)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合成材料) 由小分子聚合而成的,所以也常被称为聚合物。如: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 3、有机合成材料之一—塑料 (1)链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如聚乙烯塑料)加热时熔化,冷却后变成固体,加热后又可以熔化,因而具有热塑性。这种高分子材料可以反复加工,多次使用,能制成薄膜、拉成丝或压制成所需要的各种形状,用于工业,农业和日常生活等。 (2)网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如酚醛塑料,俗称电木)具有热固性。一经加工成型就不会受热熔化。
四、巩固新知,当堂训练(15分钟)
1、教师出示课堂作业。
1.化合物主要有两大类: 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含有碳元素,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在甲烷、乙醇、碳酸、醋酸四中物质中,不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__。 3.链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具有__________性,而多数网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一经加工成型就不会受热熔化,而具有________________性。 4.下列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 A.蛋白质 B.乙醇 C.淀粉 D.聚乙烯 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聚氯乙烯 B.电木塑料 C.有机玻璃 D.钢化玻璃 6.下列属于热塑性塑料的是( ) A.圆珠笔杆 B.塑料包装袋 C.塑料钮扣 D.炒锅手柄
完成达标训练题,当堂订正。
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师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
必做题:课本P1111-2
五、课外作业,拓展延伸(3分钟)
选做题:课本P1113
拓展延伸:综合练习册试题十二化学与生活26、27、28
讨论补充记录
讨论补充记录
板书
设计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一、有机化合物 1、含碳的化合物叫有机物化合物, 2、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有机物。 二、有机合成材料 三大合成材料: 塑料、合成纤维和橡胶 1、塑料
教 学 反 思




注:写教学反思的切入面
根据新课标理念,课堂教学规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1、教学内容方面:教材处理的合理性;导入、结课的激励性;深层意义的规律有否揭示与发掘。   2、教学过程方面:教学程序安排的合理性;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媒体运用的适切性;反馈评价的准确性。   3、从课堂管理方面进行反思:班级成员涉及面的广泛性;全班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学法指导的经常性;处理偶发事件的应变性。   4、时间安排方面:时间分布的合理性;课内时间的可压缩性。   5、学生活动方面:学生活动的能动性;交往状态的合理性;学生心智活动的发展性。   6、目标达成方面:学生知识、技能的落实性;学生学会学习的水平性;教师课内教学监控的有效性。

撰写教后录的切入点   1、成功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如课堂上一个恰当的比喻,教学难点的顺利突破,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又如一些难忘的教学艺术镜头:新颖精彩的导语,成功的临场发挥,扭转僵局的策略措施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失败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砸锅点。如教学目标定位不准,造成的“吃不了”或“吃不饱”之现象;教学引导的度把握不适,造成的“一问三不知”的僵局;教学方法选择不当,造成的低效等。   3、遗漏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设计中遗漏的一些环节或知识点。如教学衔接必需的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背景材料,拓展延伸的内容等。   4、改进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经过微调可以追求更高效益的那些点。如更合理的分配讲与练的时间,更恰当的选择例题,更完美的板书设计,更科学的媒体选用等。21教育网
有机合成材料
课题
有机合成材料
课时
2 课时
(总第 课时)
科 任
教 师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有机合成材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与用途。
过程与方法: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用途和对环境的危害,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增进学生对“事物是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
重难点
重点:了解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
难点: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1-2分钟)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种合成材料?它有什么用途?引入课题:这节课学习另外两种合成材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展示教学目标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10分钟左右)
自学提纲:
1、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各有什么性能? 2、合成橡胶与天然橡胶比较,具有哪些优良性能? 3、什么叫“白色污染”?如何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4、使用塑料的“利”与“弊”?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5分钟左右)
(一)小组合作交流:
(二)师生互探活动:
1、合成纤维: 合成纤维的强度高、弹性好、耐磨、耐化学腐蚀,但吸水性和透气性较差。如:涤纶(的确良)、锦纶(尼龙)、腈纶(人造羊毛)等。 合成纤维常与天然纤维混合纺织,使衣服穿起来既舒适又挺括。 [讨论] : 如何用简单的方法区分棉纤维、羊毛纤维、合成纤维? 2、合成橡胶: 合成橡胶与天然橡胶比,具有高弹性、绝缘性、耐油和耐高温等性能。
3、“白色污染”:是指由废弃塑料所引起的环境污染。
如何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1)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如用布袋代替塑料袋等; (2)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等; (3)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4)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等;
4、使用塑料的“利”与“弊”? (1)“利”: 轻便,占用空间小;耐腐蚀;可重复使用;获取方便,便宜;防水;…… (2)“弊”: 浪费石油资源;塑料袋燃烧产生有毒气体;塑料回收还存在很多难度;再利用过程还可能对环境造成更大的污染;不易降解,造成白色污染;……
四、巩固新知,当堂训练(15分钟)
1、教师出示课堂作业。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 A.的确良 B.尼龙 C.真丝 D.腈纶 2. 解决“白色污染问题,下列做法不易提倡的是 ( ) A.使用可降解塑料 B.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C.回收废弃塑料 D.焚烧废弃塑料 3.天然橡胶在硫化前受热易熔化、发粘,弹性差,硫化后,硬度增大,弹性变好,不易老化。硫化前后,橡胶 ( ) A.由链状分子变成网状分子 B.由大分子变为小分子 C.由小分子变成大分子 D.由有机物变成无机物 4.发展绿色食品,避免“白色污染”,增强环保意识,是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主要措施。通常的“白色污染”是指 ( )A.冶炼厂排放的白色烟尘 B.石灰窑放出的白色粉尘 C.聚乙烯等白色塑料垃圾 D.白色建筑材料垃圾
5、科技文献中经常出现下列词汇,其中与相关物质的颜色并无联系的是()
A.赤色海潮 B.绿色食品 C.白色污染 D.棕色烟气
6、废弃的塑料矿泉水瓶属于 ( ) A.可回收物 B.电池 C.厨房垃圾 D.其他垃圾 7.系列对于废弃塑料的处理方法中最其当的是 ( ) A将废弃物焚烧 B.将废弃物倒入海洋中 C.将废弃物用化学方法加工成防水涂料或汽油 D.将废弃物填埋入土中 完成达标训练题,当堂订正。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必做题:课本P111-4 、5 五、课外作业,拓展延伸(3分钟)
选做题:调查和研究
拓展延伸:综合练习册试题十二《化学与生活》选择:8、9、11、12、13、14、15、16、17、18、19
讨论补充记录
讨论补充记录
板书
设计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2、合成纤维 3、合成橡胶与天然橡胶比较,具有的优良性能。 三.“白色污染”形成的原因,以及消除这类污染的措施。 四.新型有机合成材料。
教 学 反 思



注:写教学反思的切入面
根据新课标理念,课堂教学规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1、教学内容方面:教材处理的合理性;导入、结课的激励性;深层意义的规律有否揭示与发掘。   2、教学过程方面:教学程序安排的合理性;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媒体运用的适切性;反馈评价的准确性。   3、从课堂管理方面进行反思:班级成员涉及面的广泛性;全班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学法指导的经常性;处理偶发事件的应变性。   4、时间安排方面:时间分布的合理性;课内时间的可压缩性。   5、学生活动方面:学生活动的能动性;交往状态的合理性;学生心智活动的发展性。   6、目标达成方面:学生知识、技能的落实性;学生学会学习的水平性;教师课内教学监控的有效性。

撰写教后录的切入点   1、成功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如课堂上一个恰当的比喻,教学难点的顺利突破,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又如一些难忘的教学艺术镜头:新颖精彩的导语,成功的临场发挥,扭转僵局的策略措施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失败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砸锅点。如教学目标定位不准,造成的“吃不了”或“吃不饱”之现象;教学引导的度把握不适,造成的“一问三不知”的僵局;教学方法选择不当,造成的低效等。   3、遗漏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设计中遗漏的一些环节或知识点。如教学衔接必需的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背景材料,拓展延伸的内容等。   4、改进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经过微调可以追求更高效益的那些点。如更合理的分配讲与练的时间,更恰当的选择例题,更完美的板书设计,更科学的媒体选用等。21教育网
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