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遥感的基本工作原理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 遥感的基本工作原理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7-12-01 09:23: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遥感的基本工作原理
教学目标
理解遥感的含义,了解遥感的工作原理。
根据遥感的不同分类标准,分辨遥感的种类。
了解遥感影像的分辨率。
教学重点
理解遥感的含义,了解遥感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了解遥感影像的分辨率。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遥感图像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请上网搜集有关遥感的信息,获取一些遥感的图片,进行交流。
导入新课
在区域的研究中不仅有定性的研究方法,还有定量的研究方法,其中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发展的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面先请同学看一段录像《98抗洪》。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在刚才的录像中我们看到了洪水给长江中下游地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了非常大的危害,了解灾情的范围和危害程度是救援灾后重建的重要依据。那么大家是否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比较详细迅速的了解洪水影响的范围与程度呢?这就是遥感技术。下面我们共同探究遥感技术的作用与原理。21·cn·jy·com
推进新课
板书:
遥感技术
(一)概念与工作过程
生(学生回答)略。

遥感(RS),顾名思义,就是遥远的感知,是从远离被测目标的位置上,利用电磁波探测仪器拍摄、扫描地球表面,得到地表影像或数据,供人们获取、识别和分析地面事物特征的技术。
那同学们知道遥感的工作原理吗?
生略。(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

电磁波包括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和其他无线电波等。地球表面上的任何物体,如大气、土地、水体、植被和建筑物等,都具有吸收、反射和发射电磁波的特性。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是不同的。遥感正是通过探测各种地物反射和发射的不同电磁波,从而对物体进行识别和分类,这就是遥感的基本工作原理。21教育网
同学们知道遥感技术的组成吗?
遥感技术的组成
遥感技术主要由遥感平台、传感器和遥感信息的接收与处理三部分组成。
遥感平台是装载传感器的设备,如卫星、飞机等,其作用是稳定地运载传感器。传感器是接收、记录目标物反射或发射电磁波的仪器,如照相机、扫描仪等。
遥感分类采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把遥感分为不同的类型。遥感常用的分类标准有遥感平台的高度、传感器的工作方式、遥感资料的获取方式等。
根据遥感平台高度的不同,可以把遥感分为近地面遥感、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
根据传感器工作方式的不同,可以把遥感分为主动式遥感和被动式遥感。
根据遥感资料获取方式的不同,可以把遥感分为成像遥感和非成像遥感。
让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同学们发现他们与我们平时见到的照片有什么不同了吗?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遥感影像是指记录各种地物电磁波大小的胶片或照片,主要分为航空像片和卫星相片。
遥感影像分为黑白影像和彩色影像。
在遥感过程中,传感器分波段接收地物的电磁波,每一波段是电磁波谱中的一部分。任一单波段或全色波段表现为黑白遥感影像。利用各波段中任意3个波段可以叠加成彩色遥感影像。其中,影像上的地物颜色如果与实际地物颜色比较一致,能够真实反映实际地物的颜色特征,称为真彩色影像;如果与实际地物颜色不一致,称为假彩色影像。在假彩色影像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是标准假彩色影像,它是由特定的3个波段叠加而成的。
对比我们过去和现在的照片,你发现了什么不同?21cnjy.com
清晰度
你知道这是因为什么吗?
分辨率
遥感影像也有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分辨率(resolution)是衡量遥感数据质量特征的重要指标,包括空间分辨率、波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
了解不同的分辨率及影响他们的因素。 www.21-cn-jy.com
课堂小结
遥感(RemoteSensing)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蓬勃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相对年轻的对地观测综合性探测技术,它是在航空摄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近几十年来,随着空间技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已成为一种先进、实用的综合探测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地质、地理、海洋、水文、气象、环境监测、地球资源勘探及军事侦察等各个领域。2·1·c·n·j·y
今天我们学习了遥感这一新兴探测手段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它已广泛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接受它,使用它,研究它,它就会成为人类的好帮手。【来源: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