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GIS的基本功能 课件 (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 GIS的基本功能 课件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7-12-01 09:46: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 第二节 GIS的基本功能 数据的获取与管理 第二节 GIS的基本功能 数据的获取与管理GIS与洪水预测 中国水资源分布很不平衡,各地降水量和河川径流量在年内和年际间的变化幅度也很大,因此水旱灾害频频发生,几乎年年有灾,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由于水旱灾害的发生时间和范围都难以准确预测,所以不利于防灾、救灾工作的开展。随着GIS技术的发展,各地纷纷建立洪水预报系统,借助遥感对洪涝灾害进行实时监控,在洪水未发生时,GIS可根据与洪水发生有关要素进行分析,预报洪水可能发生的情况,使有关部门做好准备;当洪水发生后,GIS能快速确定淹没范围,计算受灾面积,对灾情进行快速评估,使有关部门能够及时进行防洪调度,合理安置灾民。
基于gis的洪水动态模拟 思考:你认为在防洪、抗洪工作中应用GlS的原因是什么?GIS能起到哪些作用? 使用GIS,首先要把各种不同形式的地理信息转换为数字形式输入计算机,通过数据处理构建成相应的地理信息数据库,然后就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相关地理信息的查询检索、空间分析、地图编制等工作。空间数据采集与建库 一套完整的GIS包括了处理地理信息的多个步骤和功能,其基本功能有:数据的获取与管理、数据的处理与变换、空间查询与分析、地图的制作与输出。数据的获取与管理 数据的获取GIS的数据获取包括空间数据采集和属性数据输入。通过测绘仪器或GPS获取空间数据采集常规地图数字化遥感影像数据输入最常用使用数字化仪手扶跟踪数字化扫描地图后的屏幕跟踪数字化 使用数字化仪是进行地图数字化最基本的方法。将地图平放在数字化仪(digitizer)的图板上,通过手持类似鼠标的带细十字丝标志的跟踪头,跟踪记录地图上各种要素图形的坐标值。数字化仪内预置了电子坐标网,能将跟踪头上细十字丝标志中心在图板上的位置转换为(x,y)坐标值,并存入计算机,从面实现由地图到空间坐标数据的转换。 屏幕跟踪数字化是进行地图数字化的另一种常用方法。先用扫描仪将地图扫描成图像,然后在GIS软件中,通过鼠标在屏幕上跟踪描绘图像中的各类地图要素,将图像转绘成由坐标点构成的点、线、面,从而实现不同地物要素的屏幕数字化。这种方法比数字化仪手扶跟踪数字化更易于操作,其中部分过程可由软件自动完成。 初步完成地图上的某类要素数字化后,还需要进行细致的编辑修改,以消除数字化过程中的错误和误差,如点位不正确,线段过长或过短、区域不封闭、比例不准确等。
采集地物空间坐标的同时,还需要输入相应的属性数据。属性数据一般通过计算机键盘输入,即在采集完某类要素的空间数据后,在数据表中集中输入相应的属性信息;也可通过导入已有的数据文件输入属性数据。属性数据通常采用数据表形式存储和管理。数据的组织与管理栅格数据
(raster data)空间数据的两种表达方式矢量数据
(vector data)矢量数据的基本单位是(x,y)坐标点,多个坐标点组成一条线,闭合的线可以组成面。栅格数据的基本单位是一定大小的像元,不同颜色、亮度的像元组成矩阵。地图数字化得到的数据是矢量数据,这种数据表达地物空间关系明确,精度高,数据量小。扫描得到的图像、遥感影像等都是栅格数据,适合计算机运算处理,但数据量大,精度受像元大小的影响。
地图上地理事物的几何形态通常表现为点、线、面等不同形式的组合。GIS也将地理数据分成点、线、面等不同类型,并分别归入不同的数据集,每个数据集作为一个单独的图层,每个图层中的数据所对应的地理事物具有相同的特征,GIS以此实现了对数据分类、分层的管理。 图层方便了GIS对不同特性事物的数据进行管理和应用:通过开、关图层的操作,可以任意选择、组合内容要素;在编辑修改某项要素或进行空间分析时,可以只显示相关的图层,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在编制专题地图时,还可以设定图层显示比例,以控制不同显示比例情况下地图内容的取舍。
GIS利用数据库技术实施数据管理。其中,属性数据常采用关系型数据库,空间数据多使用特定的空间数据库。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