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国民革命
课题
第12课 国民革命
授课类型
新授
课标依据
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知道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时间、内容及历史意义;
知道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
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背景、时间、地点,理解东北易帜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中国。
过程与
方法
通过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
重点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教学
难点
国共合作历史意义及失败原因。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黄埔军校对联:升官发财行住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额:革命者来。请学生们谈谈看完对联后的感受,畅所欲言。黄埔军校正是秉持“培养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革命者”的宗旨,为后来的北伐战争输送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2课:国民革命,了解那段悲壮的历史。
二、讲授新课
(一)国共首次合作
1.学生阅读教材,国共首次合作的背景是什么?
①国民党:深感工农群众力量的伟大
②共产党:工人运动的失败,力量弱小
2.阅读教材,找出国民党一大召开的相关信息:
时间
1924年,广州
参会人员
孙中山主持,李大钊、毛泽东等共产党员参加了大会的领导和组织工作
内容
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意义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强调:新三民主义将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进行的明确,因此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3、出示《黄埔军校旧址大门》,并结合教材,提炼有关黄埔军校的信息。
学生回答:
回答一:是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办起来的。
回答二:1924年5月创办,地点在广州
回答三: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后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
回答四: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学生活动:想一想:黄埔军校为什么能培育出大批优秀人才?
(二)出师北伐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北伐胜利进军的相关信息。
北伐目的
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北伐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总指挥
蒋介石
主战场
湖南、湖北
重要战役
汀泗桥之战、贺胜桥之战
北伐路线
①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南京
②福建——浙江——上海
2.教师提问:为什么叶挺领导的独立团被称之为“铁军”?这支“铁军”在北伐战争中取得了哪些战役的胜利?
3、结合课本《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了解北伐战争的经过。
4、提问:北伐军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为什么在短期内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呢?
一是北伐军作战方针的正确;二是国共两党齐心协力;三是北伐军官兵的浴血奋战;四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指出国民革命失败的标志及原因?
学生回答: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原因:蒋介石与国内反动势力和帝国主义相勾结,叛变革命;中国共产党只掌握有一小部分武装,还没有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力量弱小。
2.教师讲述: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在“分共清党”、镇压工农运动的同时,继续北伐。
3.教师提问: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继续北伐的目的是什么?最终结果是什么?
学生回答:统一中国。最终结果是1928年张学良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南京政府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练习
《同步导练》第12课 1-10题
五、布置作业:
11、12题必做 13题选做
学生融入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通过填写表格,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通过思考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