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中日甲午战争
课题
第5课 中日甲午战争
授课类型
新授
课标依据
知道中日甲午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了解中日甲午战争的经过,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叙述邓世昌的英雄事迹,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比较《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理解《马关条约》的危害,提高比较分析能力。
过程与
方法
1、看懂《中日甲午战争形势图》,掌握利用地图学习历史的方法。
2、将《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进行对比,归纳说出其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分析《马关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中日甲午战争是因日本对外扩张而一手挑起的,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是导致其落后挨打的主要原因,以增强历史使命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
重点
黄海海战的主要经过和《马关条约》的内容。
教学
难点
如何理解《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欣赏闻一多《七子之歌·台湾》,思考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
二、讲授新课
(一)黄海海战
1、阅读教材:思考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及原因。
2、利用《中日甲午战争形势图》,了解战争的经过。
时间:1894年9月17日
作战双方:北洋舰队—— 联合舰队
中国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结果:
日本取得黄海海域制海权。
美国驻华使馆武官欧柏在一份报告中记述了旅顺大屠杀:“我亲眼看见诸多尸体,他们的手是缚在背后的。我曾经看到许多伤痕累累,显然是被刺刀杀死的尸体而且我可以确定,他们是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被害的。”(旅顺大屠杀)
3、根据材料比较双方的实力及战争结果,讨论:为什么黄海海战后中国军队会一败涂地?
日本:国力强盛,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中国:封建专制制度腐朽落后
(二)中日《马关条约》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危害?填写下列表格:
内容
危害
割地
赔款
开放通商口岸
开设工厂
2、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内容,分析马关条约的影响。
(三)瓜分中国的狂潮
1、背景:
2、概况:三国干涉还辽—开始的标志
3、观看《时局图》,在图中找出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强租海湾情况。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练习
《同步导练》1-10题
五、布置作业:11、12题 必做
学生融入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中日甲午战争形势图》,培养学生掌握利用地图学习历史的方法。
通过填写《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比较两个条约的变化——割地面积、赔款数额、通商口岸的数量,以及其他内容,进而分析得出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