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4张PPT。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影响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 厄尔尼诺现象:赤道东太平洋沿岸表层海水温异常增暖的现象。由于这种现象经常发生在年末圣诞节前后,所以当地人成为“圣婴”(厄尔尼诺)。
冷水中的浮游生物不能上达海水表层,造成鱼类饥荒而大量死亡。大量死鱼又造成以鱼为食的鸟类大量死亡,从而使南美的重要农业肥料——鸟粪急剧减少,影响农业收成。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大气环流状况太平洋中东侧: 干燥少雨——洪涝灾害 下沉气流减弱或消失——上升气流太平洋西侧: 湿润多雨——干燥少雨,旱灾 上升气流减弱或消失——下沉气流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期间全球12月至翌年2月气候异常分布图 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是气象和海洋界使用的一个新名词。意为“小女孩”,正好与意为“圣婴”的厄尔尼诺相反,也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拉尼娜期间大气环流赤道中、东太平洋表层海水异常低温,下沉气流加强,沿岸更加干旱。 西部海区上升气流加强,沿岸更加湿润 影响:拉尼娜现象对气候的影响与厄尔尼诺现象大致相反,但影响程度及范围较厄尔尼诺现象小。拉尼娜现象出现时,赤道西太平洋地区降水较正常年份偏多,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地洪涝灾害严重,但赤道东、中太平洋地区降水偏少,易出现旱灾。下图中(a)(b)两图分别是“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盛期时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正常值的偏差(单位:℃),
(1)“厄尔尼诺”现象是指
A.热带东太平洋海表温度不正常降低
B.热带东太平洋海表温度不正常升高
C.热带西太平洋海表温度不正常降低
D.热带西太平洋海表温度不正常升高
下列四幅图反映“厄尔尼诺”盛期时热带海洋大气环流状况及对全球 气候影响的是(3)“拉尼娜”盛期年份,赤道东太平洋海温降低,西太平洋海温升高,导致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 移(南或北),东亚夏季风 (增强或减弱),使中国夏季主要季风雨带向 偏(南或北),黄河流域及以北地区 雨(多或少),江淮流域 雨(多或少)的可能性增大。该年份,我国南海和西太平洋的台风次数将比多年平均次数 (多或少)北 增强 北 多 少 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