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 课件 (4)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 课件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7-12-01 11:19: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5张PPT。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影响 07年7、8月间,一系列反常季风横扫南亚次大陆,带来连续强降雨并引发洪水,波及印度南部、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等国。到8月中旬,有3000多万人被迫转移,大约2000人被洪水夺去了生命。 同年东非、中非和西非的22个国家经历持续不断的强降雨,因此引发的洪灾造成约300人死亡,受影响的灾民达100多万人。在南亚和非洲的人民为水量过多而发愁的时候,澳大利亚东部的农民则在企盼快点下场雨。连续6年的干旱让当地的主要农业区都极度缺水,致使农业大幅减产。整个供水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城市居民不得不喝起循环再利用水。事件链接厄尔尼诺现象:ELNINO厄尔尼诺发生时太平洋表层海水异常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指赤道东太平洋表层海水异常增暖的现象,大约每2-7年发生一次。厄尔尼诺现象:ELNINO 1、含义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的影响,以环赤道太平洋地区最为显著。在厄尔尼诺年,中、东太平洋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异常多雨,甚至引起洪涝灾害;而热带西太平洋降水减少,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地出现严重干早。许多观测事实还说明,厄尔尼诺现象还会对相当远的地区产生影响,如它出现时,日本列岛及我国东北地区夏季发生持续低温,有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降水还有偏少的情况。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一词源自西班牙文“La Niia”,原意为“圣女”。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东太平洋海水表层温度异常下降的一种现象,其特征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因而又称反厄尔尼诺现象。成因:当偏东信风持续加强时,赤道东侧太平洋表层海水不断向西流动,深层的冷水不断上翻进行补充,导致该地区海水表层温度逐渐降低,于是便产生了拉尼娜现象。拉尼娜现象----反厄尔尼诺 1、含义: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海面温度异常降低2、影响: (气候)降水减少,甚至出现旱灾

洪涝加剧(洋流)秘鲁寒流水温降低大气环流异常,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3、与厄尔尼诺的关联性:一般发生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大洋东岸:大洋西岸:全球: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对比弱强增高增高降低降低减弱或消失增强降水增加降水增加降水更加减少降水减少导致全球大气环流异常,并对全球广大范围内的气候产生很大影响拉尼娜一般出现在厄尔尼诺年之后下图中(a)(b)两图分别是“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盛期时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正常值的偏差(单位:℃),
(1)“厄尔尼诺”现象是指
A.热带东太平洋海表温度不正常降低
B.热带东太平洋海表温度不正常升高
C.热带西太平洋海表温度不正常降低
D.热带西太平洋海表温度不正常升高
下列四幅图反映“厄尔尼诺”盛期时热带海洋大气环流状况及对全球 气候影响的是(3)“拉尼娜”盛期年份,赤道东太平洋海温降低,西太平洋海温升高,导致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 移(南或北),东亚夏季风 (增强或减弱),使中国夏季主要季风雨带向 偏(南或北),黄河流域及以北地区 雨(多或少),江淮流域 雨(多或少)的可能性增大。该年份,我国南海和西太平洋的台风次数将比多年平均次数 (多或少)北 增强 北 多 少 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