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 课后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 课后训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7-12-01 11:20: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
读图,完成第1~3题。
某海域平均每日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分布(单位:×0.484 W/m2)
1图中海域向A岛及所在大洲输送热量与水汽的最主要途径为(  )。
A.赤道暖流、东南信风
B.西风漂流、西北风
C.北大西洋暖流、西南风
D.季风洋流、西南季风
2造成图中B地数值高的原因是(  )。
A.纬度低、水温高
B.晴天多、光照强
C.风力大、蒸发旺盛
D.暖流影响的水温高
3参与图示地区水、热平衡的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中不包括(  )。
A.东北信风、北赤道暖流
B.西风、拉布拉多寒流
C.西北季风、千岛寒流
D.极地东风、墨西哥湾暖流
读图,完成第4~7题。
4出现图示水温状况的原因是(  )。
A.东北信风减弱
B.赤道暖流增强
C.东南信风减弱
D.西风漂流增强
5图示水温分布状况下(  )。
A.形成拉尼娜现象
B.全球气压带、风带北移
C.该海域热量收支平衡
D.扰乱全球水热输送和交换
6受图示海域水温状况影响,可出现的现象为(  )。
A.马来群岛持续多雨
B.智利沿海出现台风
C.美国西南部降水增多
D.秘鲁渔场产量增加
7图中甲处海域水温(  )。
A.低于-2 ℃
B.高于-2 ℃
C.比多年平均值低2 ℃以上
D.均不正确
8 2012年年初,渤海出现了大面积结冰现象。下列关于海冰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海冰对过往船只构成威胁 ②海冰的密度比海水的小 ③海水与淡水的结冰温度相同 ④海冰影响海水与大气的热交换过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完成第9~10题。
9①~④海区中,海气间的水分交换最微弱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在地球上高低纬间的热量输送中,海洋输送热量超过大气输送热量的海区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下列四幅图反映厄尔尼诺盛期时热带海洋大气环流状况及对全球气候影响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读图,完成第12~15题。
12从沃克环流的形成看,B海域(  )。
①赤道暖流堆积,形成深厚的暖水层 ②信风驱使表层海水向西流动,冷海水上涌 ③上空大气膨胀上升 ④上空大气收缩下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3能释放大量潜热、给沿岸地区带来丰沛降水的箭头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4该热力环流变弱时,下列叙述可信的是(  )。
A.大洋东岸气候更加干旱 B.秘鲁寒流势力增强
C.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D.印度尼西亚多雨
15不能实现海洋与大气之间能量交换的箭头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6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当圣诞节前后,太平洋赤道附近水温分布如下图所示时,秘鲁渔场一片萧条,海面上满是烂鱼死鸟,成为一片毫无生气的“死海”。
(1)分析A、B间的风向及成因。
(2)指出上图中A、B间的水流运动方向(用箭头表示)。
(3)为什么秘鲁渔场会成为一片“死海”?
(4)当出现上述现象时,我国冬半年天气将会怎样?为什么?
17(2012·苏北四校联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甲 正常年份1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乙 a、b两地1960~1979年海平面气压变化曲线图
(1)科学家研究发现,厄尔尼诺是太平洋海域海水、大气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与上图气压中心的气压变化密切相关。据图填出下列地理事物的变化情况,完成厄尔尼诺成因及其对秘鲁沿海地区的影响。
1月份,图示低压中心气压值变大,高压中心气压值变小→东南信风风力变弱→秘鲁寒流势力变弱,赤道逆流变________→秘鲁近海海域出现向南流动的________(冷、暖)洋流,即厄尔尼诺→秘鲁沿海地区降水增________,可能出现________等自然灾害。
(2)正常年份,A地降水丰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厄尔尼诺年时,A地沿岸国家会久旱无雨,粮食减产,并因干旱而引发森林火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答案:1.C 2.D 3.C 第1题,A地为大不列颠岛,所在大洲为欧洲,图中海域为大西洋,大西洋向欧洲输送热量与水汽的主要输送途径为北大西洋暖流及西风带中的西南风。第2题,水温越高,向大气输送热量也越多,B区域有暖流,水温高,因而向大气输送的热量也多。第3题,图示区域为北大西洋,所在区域的大气环流系统中有东北信风、西风和极地东风,而不包括西北季风;大洋环流系统中,不包括千岛寒流,千岛寒流属太平洋洋流系统。
答案:4.C 5.D 6.C 7.C 第4题,图示信息反映了赤道地区东太平洋水温异常升高的现象,其原因为东南信风势力减弱,造成冷海水上泛现象减弱,赤道逆流增强。第5、6题,图示水温状况反映的是厄尔尼诺现象,该现象发生时,造成全球水热输送和交换异常。第7题,根据本图表示的内容,理解图中等值线数值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数值为负值,表示气温比多年平均值低;数值为正值,表示气温比多年平均值高。
8答案:B
答案:9.C 10.A 该组题以大西洋轮廓图为背景,综合考查了海洋与大气间的热量和水分交换。第9题,海气间的水分交换的活跃度与其温度呈正相关;③海区有寒流流经,水温低于相同纬度海区。第10题,在南北纬0°~30°的海区中,海洋输送热量超过大气输送热量。
11答案:B
答案:12.D 13.C 14.C 15.A 第12题,B处于大西洋东岸,受东南信风的离岸作用,表层海水减少,深层冷海水上泛补偿,水温低导致低空气温低,上空大气收缩下沉。第13题,从图中可看出,箭头③上升,释放热量,给沿岸区域带来丰沛的降水。第14题,当该环流变弱时,意味着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海气间的相互作用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全球气候异常。第15题,箭头①是高空中大气间热量的传递过程,不参与海洋和大气之间能量的交换。
16答案:(1)A为高压,B为低压,风从A吹向B。由于A、B位于赤道附近,地转偏向力小,所以吹西风。
(2)如下图:
(3)秘鲁渔场是由上升补偿流而形成的;鱼类属于冷水鱼,遇暖流会大量死亡;由于海水从A向B运动,导致秘鲁渔场遭受下沉流的作用,营养物质减少,鱼类因缺少饵料而大量死亡,进而导致以鱼类为食物的鸟类也相应减少。
(4)冬季暖和干燥。由于A海区附近形成高压,不利于亚洲高压强大的冷空气南下,所以冬季较暖和。冬季气温较高,我国大部分地区蒸发较旺盛,天气比常年干燥。
17答案:(1)强 暖性 多 洪涝
(2)①地处迎风坡,多地形雨;②大陆沿岸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起增温增湿作用
(3)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赤道太平洋西部地区沃克环流的上升气流减弱或消失,被下沉气流代替,气候由湿润多雨转变成干旱少雨,引发旱灾,引发森林火灾
解析:由于温暖的海水从赤道向南流动,迫使秘鲁寒流向西流动,改变南太平洋海区的海水等温线分布状况,从而形成南太平洋两岸的多雨地带和干旱地带的异常。如秘鲁沿海地区出现洪水泛滥;而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地出现严重干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