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海岸与海岸带 教案 (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节 海岸与海岸带 教案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7-12-01 11:21: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节 海岸与海岸带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运用地图及景观图片,能说出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能列举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学习主动参与,去发现、探究海岸线进退原因并作简要分析,对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21教育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组讨论海岸带保护的案例,逐步出现的问题、产生原因与保护措施,树立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21·cn·jy·com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海岸的开发利用
三.教学过程
赏海岸之美
要求学生自学课本,通过自学了解关于海岸的几个概念、海岸分类、中国的分布,海岸的开发利用方式。
类型
特点
举例
基岩海岸
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地势险峻,坡陡水深,多海蚀地貌,岸线曲折,有岬湾,多良港,沿岸多岛屿
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杭州湾以南各省沿海
砂质海岸
堆积性海岸,往往形成沙堤、沙坝、沙丘等堆积地貌,颗粒较粗,常形成天然的优质海滨浴场
台湾浊水溪的大沙嘴
淤泥质海岸
主要分布在河口或平原地区,组成物质较细,以淤泥为主,岸线平直,土壤肥沃,适宜开展滩涂养殖,缺乏建设港口与浴场的条件
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苏北海岸
红树林海岸
是红树林植物与泥沼相结合的海岸,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较低纬度的海岸低洼地带
海南岛东寨港
珊瑚礁海岸
由生物堆积作用形成,常发育在热带基岩海岸边缘,有良好的保护海岸、抵抗海浪侵蚀的作用
澎湖列岛、海南岛、南海诸岛
设计思路:尽量做到学生能自己看懂的少讲,起到梳理课本知识的作用。由于内容教材中都有,因此直接校对答案后通过景观欣赏判断海岸类型,由此起到学以致用的效果,通过判断过程领会海岸特点与类型及物质组成的关系。优美的海岸景观引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
析海岸之变
制作海岸对比表,由景观图判断进而归纳海岸特征与开发利用方式。
第3题为上海海岸变迁图,由此分析引起海岸变化的原因。
设计思路:海岸的开发利用是本课重点,课本安排以为例,进行案例学习。通过上海海岸变迁图分析造成海岸变化的自然原因、人为原因,通过港口、城市图片认识到人类活动越来越成为改变海岸的重要力量。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解海岸之惑
海岸带的开发利用早期以渔业、盐业为主,现在则是综合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沿海城市。
沿海城市是海岸带地区人口、产业比较集中的地区,其岸线区除具有港口功能外,有的还具有发展沿海工业、滨海旅游、海水养殖等多种海洋产业的有利条件。
海岸带资源非常丰富,开发条件较为优越,是沿海地区经济开发的重点区域。然而,有些地区为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对海岸带过度开发,致使海岸带资源损耗日益加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制约了海岸带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因此在进行海岸带开发时,必须认清海岸带的环境特征和演化规律,走综合治理、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21cnjy.com
1.以崇明岛的土地利用为案例,分析开发利用方式的变化与原因。
2.思考:生态与环保,崇明开发要哪样?为崇明开发分析区位优势并为开发方向献计献策。
设计思路:第1题取材于人教版,通过分析开发利用方式的变化与原因认识到人们的行为已从原来的开发转为开发和保护并重,通过荷兰重造湿地滩涂,恢复海岸生态的做法视频拓宽学生视野,并引发学生对崇明开发及更多海岸地区开发利用的深层次思考:围海造地,得与失如何平衡?第2题通过阅读崇明的相关资料,旨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最终落实到由区位优势的分析到发展方向的确立,领会区域发展领域的一般地理思维方法。
四.教学说明
教师依据学生的反应可能对教学做出适当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