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第一节 海洋灾害及应对措施 1.概念:由于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台风、温带气旋和寒潮等天气系统)导致海水异常升降的现象
风暴潮 2、类型
根据诱发的天气系统,通常分为:
台风风暴潮,多见于夏秋季节。
其特点是: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
分布:凡是有台风影响的沿海地区均可能台风风暴潮发生。
温带风暴潮,多发生于春秋季节,夏季也时有发生。
其特点是:增水过程比较平缓,增水高度低于台风风暴潮
分布:主要发生在中高纬度沿海地区。
对照地图指出热带气旋和温带气旋多发的地区温带气旋:中高纬地区—美国东海岸、北海沿岸、渤海湾沿岸等热带气旋:墨西哥湾沿岸地区、北印度洋、西太平洋热带地区风暴潮 读图思考:
问1.地形,海岸形状,社会经济情况等方面,分析孟加拉湾风暴潮灾严重的原因?
问2.风暴潮产生的危害?
问3.如何防治风暴潮?
3.影响风暴潮灾害的因素4.危害:冲跨堤防、淹没农田与城镇、摧毁港口和盐场、破坏海岸工程设施和海上油田开发、海水入侵、耕地盐渍化等
想一想,风暴潮的防范措施有哪些?5.防范风暴潮的措施主要有: ⑴要随时注意收听、收看天气和气象预报,做好防范工作 ⑵加固防护大堤,抵御风浪袭击 ⑶海上船只要及时进港,躲避风浪 ⑷提高房屋的防风防浪能力,及时加固危房,防止屋塌伤人 ⑸风暴潮来临时,尽量不要外出 ⑹阳台、晒台上的花盆等物品最好搬进室内1. 概念: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所激起的巨浪。大多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
2.地震海啸形成的条件:
????一是引起海啸的海底地震震源较浅,一般要小于20-50千米;震级较高,在里氏6.5级以上。
????二是要有海底大面积垂直运动。
????三是发生海底地震的海区要有一定的水深,尤其是横跨大洋的大海啸,一般水深都在1000米以上。因此,不是所有的海底地震都会引起海啸。海啸
4. 特点:
3. 形成过程:能量巨大、传播速度快、突发性强、形成滔天巨浪世界火山地震分布示意图 5.危害
海啸波抵达海岸的时间也较短,有时只几分钟,多则几十分钟。常因预警时间较短,猝不及防而造成严重灾害 。海啸的表现形式是海水陡涨,骤然形成“水墙”,伴随着隆隆巨响,瞬时能颠覆和摧毁船只,冲毁沿岸防波坝,侵入滨海陆地,吞没良田和城镇村庄,然后海水又骤然退去,或先退后涨,有时反复多次,造成生命财产巨大损失。??? 海啸逃生
1.地震海啸发生的最早信号是地面强烈震动,地震波与海啸的到达有一个时间差,正好有利于人们预防。如果你感觉到较强的震动不要靠近海边、江河的入海口。如果听到有关附近地震的报告,要做好防海啸的准备,注意电视广播新闻。要记住,海啸有时会在地震发生几小时后到达离震源上千公里远的地方。
2.如果发现潮汐突然反常涨落,海平面显著下降或者有巨浪袭来,都应以最快速度撤离岸边。
3.海啸前海水异常退去时往往会把鱼虾等许多海生动物留在浅滩,场面蔚为壮观。此时千万不要前去捡鱼或看热闹,应当迅速离开海岸,向内陆高处转移。 1755年11月1日,大西洋东岸的葡萄牙里斯本沿海,海水骤然猛退,从未见过的海底霎时裸露无遗,人们惊喜万分,纷纷下海观奇,抓鱼捉蟹;过了一段时间,突然几十米高的海水轰鸣着扑向岸边,数万人被淹死。
4.发生海啸时,航行在海上的船只不可以回港或靠岸,应该马上驶向深海区,深海区相对于海岸更为安全。
5.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急救包,里面应该有足够72小时用的药物、饮用水和其他必需品。这一点适用于海啸、地震和一切突发灾害。
海啸来袭之前,海潮为什么先是突然退到离沙滩很远的地方,一段时间之后海水才重新上涨?
大多数情况下,出现海面下落的现象都是因为海啸冲击波的波谷先抵达海岸。波谷就是波浪中最低的部分,它如果先登陆,海面势必下降。同时,海啸冲击波不同于一般的海浪,其波长很大,因此波谷登陆后,要隔开相当一段时间,波峰才能抵达。 6.防御措施
(1)合理规划海岸土地利用,使人口和工矿企业能处在相对安全的地方。
(2)加强沿海工程设施建设。
(3)建立预警预报系统。
(4)培养人们防灾抗灾意识,学习海洋灾害的有关知识。
(5)加强国际合作。
???
比较风暴潮和海啸相同:
都是短时间海水暴涨
产生破坏性的巨浪
不同:
风暴潮多发生热带、温带气旋频繁的地区
风暴潮来临,船只应转移到避风港
海啸是由水下地震等地质灾害所引起的巨浪
海啸发生,船只则应尽快驶向宽阔、深邃的外海课堂评估知识点总结三、海洋自然灾害防治?加强海洋自然灾害的预报与监测。
加强沿海工程设施建设。
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与自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