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海洋灾害及应对措施 学案
国家海洋预报台2012年7月24日8时发布风暴潮蓝色警报:受今年第8号台风“韦森特”的影响,预计24日上午到25日上午,广东省惠州到雷州半岛东岸沿海将出现50~120厘米的风暴增水,北部湾和雷州半岛西岸沿海将出现30~70厘米的风暴增水。
思考:风暴潮是如何产生的?其危害与哪些因素有关?
提示:风暴潮一般是由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的现象。风暴潮灾害的轻重除了受气旋本身、风暴潮与天文大潮重合等因素的影响外,还取决于受灾地区的地理位置、海岸形状和海底地形、社会及经济状况。
一、风暴潮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类型
成因
多发季节
多发地区
危害
应对措施
____风暴潮
由热带气旋引起
______季节
大西洋__________沿岸和西太平洋印度洋沿岸
形成巨大的波浪,加剧______的溃毁,严重破坏沿岸的______,潮水涌上岸后沿海地区受灾害重
发布准确的________,加强风暴潮灾害和防治的宣传,建设______等
温带风暴潮
由温带气旋引起
______季节,夏季也时有发生
________地区,以欧洲北海沿岸、______东海岸及中国的北方海区沿岸最多
二、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1.成因:由__________、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引起。大部分海啸是由______引起,称为__________。
2.分布:海啸大部分发生在______洋,受灾最重的是______、智利、______、美国的夏威夷群岛和阿留申群岛沿岸等国家和地区。______洋沿岸国家也受到海啸的危害。
3.危害:巨大的破坏力给人们__________造成巨大的损失。
4.应对措施:主要是________和__________。
什么样的沿海地区受海啸危害更大?
答案:一、热带 夏秋 加勒比海 冬春 中纬度沿海 美国 堤岸 港口 信息和警报 防潮设施
二、1.海底地震 地震 地震海啸
2.太平 日本 秘鲁 印度
3.生命财产
4.预报 海岸设防
思考讨论
提示:呈喇叭口形的海岸轮廓,利于海水的汇集;低平的地势,海水容易泛滥;河流众多的三角洲,河水与海水相互叠加,加剧潮势。
知识点 风暴潮和海啸这两种海洋灾害有什么区别?
【例题】 (2012·海南高考)下图示意太平洋西岸某热带海岸剖面。海岸线附近村庄因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而损毁。
根据图文资料,推断此地可能发生过的自然灾害种类,并说明理由。
解析:关键是从沿海海岸地质剖面图分析沿海地区可能的自然灾害种类,珊瑚礁碎屑被搬运到海岸陆地以上,与海洋珊瑚平台之间为平均高潮位,说明发生过海啸、风暴潮等海洋灾害的可能性最大,这与太平洋西岸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海洋地震、火山而引起的海啸较多有关;西太平洋是世界热带气旋(台风)主要活动范围,从而引起海洋珊瑚碎屑随风暴潮搬运到沿海陆地。
答案1:海啸灾害。理由: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易发生地震,引起海啸。海啸冲毁海岸设施和房屋,将海底珊瑚礁碎屑(海底沉积物)搬运到海岸(地势高处)沉积下来。
答案2:风暴潮(台风)灾害。理由:位于西太平洋热带气旋(台风)活动区,容易引起风暴潮。风暴潮冲毁海岸设施和房屋,将海底珊瑚礁碎屑(海底沉积物)搬运到海岸(地势高处)沉积下来。(以上两种答案,任答一种即可)
世界上易遭风暴潮袭击地区及成灾原因
(1)孟加拉国临近印度洋,位于孟加拉湾的海岸呈喇叭口状,面向印度洋,极易受风暴潮的侵袭。1970年11月13日,一次震惊全球的特大风暴潮灾害发生,导致恒河三角洲一带约30万人丧命,100多万人无家可归,是亚洲地区近百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海洋灾害。时隔10年后的1981年又发生一次严重风暴潮,由于预报及时,采取了有效措施防范,死亡人数和灾害程度大大降低。但是1991年4月又发生的一次特大风暴潮却再次夺去了13万人的生命。
(2)日本伊势湾顶的名古屋,由于地理位置和海底地形条件很适合风暴潮的成长,在1959年9月26日发生了日本历史上最严重的风暴潮灾害:最大风暴增水达3.45米,强台风引起的巨浪,汹涌地扑向堤岸,使60万户民房被毁,损失船舶近3千艘,人员伤亡7万多,经济损失近10亿美元。
(3)美国也是一个频受风暴潮灾害的国家,其东海岸及墨西哥湾沿岸,濒临大西洋,在夏秋季节多发生飓风风暴潮,濒临大西洋的东北部沿岸则以冬季的温带风暴潮为主。特大飓风风暴潮每隔四五年发生一次,每次损失均高达数亿美元。1969年登陆美国的一次飓风,在密西西比的一个观测站曾记录了7.5米的潮高值,创造了美国最高风暴潮位纪录。
(4)荷兰是一个低洼国,极易受风暴潮灾害的影响。1953年1月底一次最大的温带气旋袭击荷兰。海水内侵60多千米,死亡2 000多人,60多万人流离失所,经济损失2.5亿美元。这次强风暴潮还侵袭了英国,使300多人丧生。
1海洋自然灾害是由风、浪、潮、冰、雾等自然过程引发的,其灾害成因的正确描述是( )。
A.台风和三圈环流的近地面风是形成热带气旋引起的风暴潮的主要原因
B.海洋有无风也起浪的说法,当海上融冰,地下塌陷和海底火山、地震发生时都会形成波浪,无风时,巨浪会向岸边传播,这种海水的运动只有垂直方向运动而无水平方向运动
C.潮汐运动是海水的水平运动而无垂直运动
D.海冰是低温引起的,只分布在极地周围
答案:B 台风是形成热带气旋引起的风暴潮的主要原因;潮汐运动是由日、月引潮力引起的;海冰不只出现在极地周围。
2与风暴潮形成相关的天气系统是( )。
A.高压 B.暖锋
C.热带气旋 D.温带反气旋
答案:C 风暴潮是在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强烈天气系统作用下,引起的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的现象。
地球感冒了,打了一个喷嚏,它是朝着东南方向打的,那猛烈的气流卷起高楼一样的万米巨浪,那强烈的震荡让海底裂开一道缝隙。于是东南亚各国美丽的海滨顿成一片汪洋,多少美丽的建筑,顷刻消失。
也许是地球累了,打了一个哈欠。幸亏它没有伸一下懒腰。它在努力忍着呢,只这轻轻的一小股气息,就让人类的许多苦心经营,化作乌有。据此完成第3~4题。
3材料中描述的海洋自然灾害是( )。
①风暴潮 ②台风 ③海啸 ④海底地震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材料中第二段描述的灾害具有______的特点( )。
A.增水过程平缓 B.起始快
C.来势猛 D.突发性强
答案:3.C 4.A 材料中的两段文字第一段是由狂风引发的风暴潮,第二段是地震引发的海啸,而海啸的增水过程平缓。
5下列不属于海洋灾害的是( )。
A.风暴潮 B.干旱
C.赤潮 D.海啸
答案:B 风暴潮、赤潮和海啸都属于海洋灾害,而干旱是一种气象灾害。
6对海啸灾害,合理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是( )。
①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②将人们迁离海岛和沿岸 ③增高海岸堤防,围海造陆 ④在海岸建设防护林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D 将人们迁离海岛和沿岸不符合实际。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华网雅加达信息 2006年7月23日印度尼西亚全国灾难管理协调会官员22日透露,在过去两天内,印度洋地震引发的海啸中遇难的人数已经升至668人,此外,还有300多人失踪,900多人受伤,10万人流离失所。
材料二:2006年5月16日,国家海洋局南海预报中心发布了当年第一号风暴潮预报,由于目前正值天文半月周期,加上受台风“珍珠”的影响,珠江口沿岸未来两天将出现超警戒高潮位,超警戒潮位最高达1.5米。
(1)为何印度尼西亚经常遭受海啸的袭击?
(2)分析我国沿海地区发生海啸的可能性较小的原因。
(3)为何珠江口沿岸经常遭受风暴潮的侵袭?
(4)推测一般在农历的什么时候发生的风暴潮危害最严重?
答案:(1)印度尼西亚位于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接处,地壳活跃,多地震。
(2)①我国海区以浅海大陆架为主,海底平坦宽阔,海水一般较浅,海底摩擦力大。②我国海区外围由一串岛屿与暗礁包围,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③我国海区没有活跃的海沟及板块俯冲带,近代垂直运动的表现不明显。东海、南海及台湾东岸有海啸产生的条件,但总体影响不大。
(3)一方面,珠江口位于低纬度的沿海,经常遭受热带气旋的袭击,大风携带海水涌入;另一方面,珠江口呈喇叭口形,潮势在珠江口岸累积。
(4)农历初一或十五前后。
解析:海啸是指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和水下塌陷、滑坡所引发的,其波长可达几百千米的海洋巨浪。它在滨海区域的表现形式是海水陡涨,骤然形成“水墙”,伴随着隆隆巨响,瞬时侵入滨海陆地,吞没良田、城镇和村庄;灾害性高潮位通常是风暴潮与天文大潮叠加,甚至是相互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