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海洋环境污染及主要对策 同步练习 (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 海洋环境污染及主要对策 同步练习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7-12-01 11:48: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海洋环境污染及主要对策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废油排入海洋形成的油膜浮在海面,抑制海水的蒸发,使海上空气变得干燥。同时又减少了海面潜热的转移,导致海水温度的日变化、年变化加大,使海洋调节气温的作用减弱,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据此回答下列1-2题。 1.以下最不可能是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污染物主要来源的是( ) A.人类生活污染??????????B.海洋石油的开采 C.近海石油的加工?????????D.海洋石油运输 2.对海洋沙漠化产生的危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海洋生物因为氧气不足而大量死亡?B.使沿岸地区干旱程度加剧 C.加剧海洋污染的程度???????D.更易诱发当地沿海的赤潮
读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阴影部分是某海洋污染物质分布图。这种污染物质最可能是(  )。 A.石油????B.塑料????C.化肥????D.重金属 4.这种污染物除了会造成海域动物大量死亡外,还会(  )。 ①破坏海滨娱乐场所 ②造成海岸环境退化 ③造成珊瑚死亡 ④使海水富营养化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阅读下列资料,完成第5-6题。 大部分国土仅比海平面高出1.5米的马尔代夫总统纳希德说:“我们不想离开马尔代夫,我们也不想沦为‘气候难民’,在临时帐篷里住上几十年。” 5.导致马尔代夫居民成为“气候难民”的直接原因是(  )。 A.海洋污染????????????B.海洋生物多样性减少 C.全球气候变暖??????????D.海平面上升 6.下列国家中,同样受马尔代夫遭遇的问题困扰严重的是(  )。 ①荷兰 ②俄罗斯 ③哈萨克斯坦 ④孟加拉国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一艘油轮满载石油沿下图中海峡驶往汉堡,据此完成第7-9题。 7.该油轮装载的石油最有可能来自(  )。 A.尼日利亚??B.墨西哥???C.伊拉克???D.委内瑞拉 8.该油轮经图中海峡后,船员会看到(  )。 A.风大浪高,波涛汹涌???????B.船体下沉,阻力增大 C.碧海蓝天,干热少雨???????D.渔船往来,作业繁忙 9.若该油轮经过下图中著名海峡时,发生油轮泄漏,则油污很有可能影响到的国家是(  )。
A.英国????B.阿尔及利亚?C.索马里???D.德国
读“某海域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海域油污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油轮排放或油轮泄漏???????B.海底石油开采排放原油 C.海风从产油区将油污吹来?????D.洋流从产油区将油污带来 11.若某油轮发生泄油事故,在泄油区鱼类迅速死亡,其死亡原因有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①油膜覆盖海面,水中异常黑暗,鱼类缺少必要的光照 ②油膜覆盖水面,海水中缺氧,鱼类窒息 ③海水严重污染,鱼类中毒 ④石油比较黏稠,鱼类难以游动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②③④
读下面沿海钢铁厂海水淡化流程图,回答下列12-13题。
12.海水淡化的浓盐水直接排入海洋,最可能导致 A.湿地萎缩????????????B.生物多样性减少 C.土地荒漠化???????????D.水土流失 13.钢铁厂余热蒸汽用于海水淡化,主要有利于 A.增加流通环节?B.增加浓盐水?C.减少工业联系?D.降低能源消耗
近几年来,珠江流域持续干旱,江河水位显著偏低,海水倒灌,咸潮上溯,给珠江三角洲、澳门、珠海、中山、广州等地供水造成很大影响。据此回答14-15题。 14.珠江口的咸潮一般发生在 A.冬春????B.夏秋????C.秋冬????D.春夏 15.当河流咸潮发生时,除造成淡水短缺外还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三角洲海岸侵蚀后退???????B.地面沉降 C.三角洲地区土地盐碱化加剧????D.发生赤潮
二、综合题
16. 下面图,左图是世界某区域略图,右图是左图中M、N两地区的年降水量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简述甲国图示河流上下游径流量差异,结合右图中M、N两地区的年降水量,从气候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
根据图示推测棉花种植业在甲国的分布规律,并解释其原因。
(3)比较分析①②两地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轻重。
17.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根据相关调查,渤海海域赤潮爆发频率逐年上升,污染范围不断扩大。2005年赤潮发生海域占比达14%,2016年已经达到44.9%,这对于渤海中的生物、近海养殖业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分析赤潮产生的可能原因,并说明其危害。
【答案】 1.A????2.D????3.A????4.B????5.D????6.C????7.C????8.C????9.B????10.A????11.B????12.B????13.D????14.A????15.C???? 16. (1)差异:上游径流量大,下游小。原因:南部(下游)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降水稀少;加之森林遭到破坏,地面缺乏植被保护,气候干旱。北部(上游)受西南季风影响,夏季降水较多(山地迎风坡多降水),山地海拔高,气温低,有冰川融水的补给。 (2)分布规律:沿河分布,北部分布面积较大。原因:沿河分布,水源充足,土壤较肥沃;北部降水多,河流径流量大,位于河流出山口,冲积形成的土壤疏松肥沃,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 (3)①②两地都位于世界石油海洋运输的必经之地,存在海洋污染问题。①地因地处波斯湾产油区的外运必经航道,且海区封闭,石油污染严重;②地处河口,受陆地径流的淡水稀释,且海区相对开阔,石油污染较轻。 17. 自然原因:海湾封闭,海水自净能力差;全球变暖,海水水温升高。 人为原因:沿海地区人口多,生产、生活排放了大量含N、P的污水,水体富营养化加剧;近海养殖业发达,带来了藻类的大量繁殖。 危害:消耗溶解氧,影响海洋生物呼吸;大量繁殖的藻类影响海洋生物的光合作用;部分藻类释放毒素易导致其他海洋生物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