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累计1个
教学内容 科学在我们身边(一)
内容分析(教材处理) 本课时是七年级《科学》(上)第一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根据七年级学生的特点及七年级《科学》本身的以感性知识为主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非常重要。所以第一节课尽可能地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多设计一些能体现科学现象与规律的实验,激发学生探索与思考的热情。第一课时立足于学生的已有的对科学知识的认识与兴趣,通过学生举例自然科学现象,特别是身边的自然科学现象,以“简练地描述现象”、“根据现象提出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建立一些假设”的模式和程序进行教学。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自己感兴趣的自然科学现象(特别是身边的科学现象),从而进一步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科学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知道科学的发现可以从观察身边的事物入手。
过程与方法 初步养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与过程。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养成科学的探索精神及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对科学的向往热情,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与科学观
教学重点 对身边科学现象的描述、提问、假设
教学难点 对身边科学现象的描述、提问、假设
教学用具 课件、大烧杯、长短两支蜡烛、火柴等
情境设置 情境一:请你具体描述一下,在你心目中什么才是“科学”?情境二: 认真观察图片(课本P.2图1-1奇妙的大自然),关于这些图谈谈你的想法与感受。情境三:(小组讨论)请你举例身边的科学事例,并进行简单的现象描述、根据现象提出一些问题、根据问题尝试解答(建立假设)。情境四:自然界的事物都在不断地变化着,请认真观察图片(课本P.3图1-2不断变化的自然界),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简单的现象描述、根据现象提出一些问题、根据问题尝试解答(建立假设)。情境五:请你再举例身边自然界事物运动变化的例子,并对这些例子进行简单的现象描述、根据现象提出一些问题、根据问题尝试解答(建立假设)。情境六:请谈谈你所知道的关于科学家发现科学规律或发明新事物的例子。情境七:演示一大烧杯内高矮两蜡烛哪支先熄灭实验。要求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简单的现象描述、根据现象提出一些新的问题、根据问题尝试解答(建立假设)。
教学过程 边教边悟
情境一:请你具体描述一下,在你心目中什么才是“科学”?(多请一些学生回答)生1:生2生3:……情境二: 认真观察图片(课本P.2图1-1奇妙的大自然),关于这些图谈谈你的想法与感受。生1:生2生3:……情境三:(小组讨论)请你举例身边的科学事例,并进行简单的现象描述、根据现象提出一些问题、根据问题尝试解答(建立假设)。生1:生2生3:……情境四:自然界的事物都在不断地变化着,请认真观察图片(课本P.3图1-2不断变化的自然界),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简单的现象描述、根据现象提出一些问题、根据问题尝试解答(建立假设)。生1:生2生3:……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情境五:请你再举例身边自然界事物运动变化的例子,并对这些例子进行简单的现象描述、根据现象提出一些问题、根据问题尝试解答(建立假设)。生1:生2生3:……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的答案。”情境六:请谈谈你所知道的关于科学家发现科学规律或发明新事物的例子。生1:生2生3:……情境七:演示一大烧杯内高矮两蜡烛哪支先熄灭实验。要求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简单的现象描述、根据现象提出一些新的问题、根据问题尝试解答(建立假设)。说明: (1)说明实验操作过程,要求学生猜测实验现象;(2)要求学生对自己所猜测的实验现象尝试解释(建立假设,不管是对正确的现象猜测还是错误的现象猜测);(3)实验操作;(4)要求猜测错误的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并重新反思自己的猜测及建立的假设(教师可以适当引导);(5)要求对此实验提出新的问题,进行新的探索(如烧杯很大,结果如何,转变蜡烛燃烧的环境等)。(6)根据此实验进行交流与反思。课堂小结:由学生完成,围绕对科学的重新认识进行课内作业:(无)
板书设计
第1章 科学入门第1节 科学在我们身边(一)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的答案。
完成作业
写一篇关于你最感兴趣的自然现象的文章。要求:(1)可以是自己所见、所闻的现象;(2)要求尽可能写的形象、生动;(3)有现象描述、可能的原理分析及自己的感想;(4)字数在400个以上。每班评给优秀小论文。
教后反思
本章累计2个
教学内容 科学在我们身边(二)
内容分析(教材处理) 本课时主要有两个任务,一是对上节课布置的小论文进行表彰的解说,如果时间允许可能请几位写得非常精彩的学生宣读他的小论文;二是进行新课教学。新课教学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进行演示实验教学,二是说明“科学技术改变了世界”。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在课本原有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铅笔在水中弯折”、“红墨水在冷热水中扩散对比”、“喷泉”、“编钟”等实验,通过对实验的“现象猜测”、“解释理由”、“实验操作”、“重构假设”、“提出新问题”等环境进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基本技能,了解科技改变世界。
过程与方法 初步养成科学观察实验现象的过程,养成对实验现象建立假设提出新问题的方法与过程。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树立科学实验的严谨作风,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 实验现象的观察与问题的提出
教学难点 尝试建立假设解释实验现象
教学用具 课件 烧杯(500ml1个、100ml2个)、气球、橡皮管、大注射器、胶头油管(2)、蒸馏烧瓶、铁架台(带铁圈与铁夹)、玻璃细管、小试管(7支)、铅笔、沙子、冷热水、红墨水、细线等
情境设置 说明:以下关于实验设置的情境,以“现象猜测”、“解释理由”、“实验操作”、“重构假设”、“提出新问题”的模式开展教学。情境一:我们经常会在玻璃缸内看到金鱼上升或下沉,你能理解这种现象吗?情境二:“沉浮的气球”实验(课本P.4图1-4),实验改进见“教学过程”。情境三:“喷泉”实验(实验改进过程见“教学过程”)情境四:“铅笔在水中弯折”实验情境五:“红墨水在冷热水中扩散对比”实验情境六:“编钟”等实验情境七:阅读课本P.5-7,结合你自身的知道的例子,谈谈“科学技术改变了世界”的想法。
教学过程 边教边悟
一、总结上节课布置的作业,表扬写得优秀的同学,并根据时间确实几位学生宣读他们的杰作(优秀小论文附后)。二、新课实验教学。说明:以下关于实验设置的情境,以“现象猜测”、“解释理由”、“实验操作”、“重构假设”、“提出新问题”的模式开展教学。情境一:我们经常会在玻璃缸内看到金鱼上升或下沉,你能理解这种现象吗?生1:生2生3:……情境二:“沉浮的气球”实验(课本P.4图1-4)实验改进:气球内装适量(刚好使气球下沉)的沙子,用一橡皮管连接气球与注射器,当注射器向气球内注射空气时,气球能上浮,抽出空气时气球下沉。师:看了些实验,你对金鱼的上浮与下沉有什么想法?生1:生2生3:……总结:金鱼的上浮与下沉是因为_______________。情境三:“喷泉”实验。实验改进:用蒸馏烧瓶、铁架台(带铁圈与铁夹)、玻璃细管、注射器、橡皮管等组装一个“喷泉”实验。(见右图)猜测可能的现象:尝试解释此现象:实验操作:重构假设:提出新的问题:情境四:“铅笔在水中弯折”实验。猜测可能的现象:尝试解释此现象:实验操作:重构假设:提出新的问题:说明: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水中的铅笔。情境五:“红墨水在冷热水中扩散对比”实验。猜测可能的现象:尝试解释此现象:实验操作:重构假设:提出新的问题:情境六:“编钟”等实验。实验装置描述:在7支试管中分别倒入不同体积的水,用铅笔敲击试管,听试管发出的声音。猜测可能的现象:尝试解释此现象:实验操作:重构假设:提出新的问题:情境七:阅读课本P.5-7,结合你自身的知道的例子,谈谈“科学技术改变了世界”的想法。1.介绍先进的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交通工具的变化; 通讯方式、工具的变化; 家用电器给生活带来的便捷; 登月,探索海底、地球内部; 讨论:科学技术还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2.先进的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影响:给人类带来的好处:火箭使人类认识了地球以为的世界。 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与火箭相同原理的导弹等却摧毁我们的问明。(还有书上的几个例子)3.我国科技与其他发达国家的距离(有时间介绍)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主要谈对实验的认识与看法。课内作业:《辅教导学》P.1-2。
板书设计
第1节 科学在我们身边(二)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猜测可能的现象:尝试解释此现象:实验操作:重构假设:提出新的问题:
课外作业
作业本P.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