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上第一章第二节实验和观察*长度、体积、温度、质量、时间的测量*科学探究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七年级上第一章第二节实验和观察*长度、体积、温度、质量、时间的测量*科学探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07-12-28 22:02:00

文档简介

课 题 科学探究
知识结构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一般方法;
2.学习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猜想,学习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相关数据的方法,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
3.体会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感受探究活动的乐趣和成功喜悦,体会合作精神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材料准备
师:两只台灯、多孔插座、断丝灯泡、螺丝刀
生:
教学流程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仔细观察、积极实验、认真思考是学习和研究科学的最基本的方法,我们还学习了如何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列表法、图像法等;同时我们还学会了一些常用仪器的使用。有了这么一些基本功后,我们有没有能力来解决一些较复杂的问题呢?
1.师:(出示两台灯)家里有没有这样的台灯?
生:有。
师:会使用吗?
生:会。
2.请一生上台开亮台灯
(一灯亮,另一灯不亮)
师:现在我们就来尝试一下如何解决“台灯不亮的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
3.师:如果在你们家里,你去按开关,电灯不亮,你认为导致电灯不亮有哪些可能的原因呢?
生:①停电;②开关接触不良(坏了);③灯泡坏了;
④导线断了……
师:现在这只台灯不亮,你认为有哪些可能的原因?
生:①插座坏了;②开关接触不良(坏了);③灯泡坏了;
④导线断了……
4.师:在这么多的可能性中,也就是在这么多的猜想与假设中,你想先检验哪一个假设?
生:电灯是否坏了。因为这个可能性最大,也最容易检验。
师:怎么检验?
生:①观察灯泡;②换新灯泡;③将这只灯泡换到另一只台灯上。(并动手操作,证实灯泡坏了)
师:在刚才的探究过程中,我们主要经历了哪些环节?
师生共同:(1)提出问题(台灯不亮的原因是什么?)
(2)建立假设(可能是……)
(3)收集证据,检验假设(动手操作)
(4)作出解释(灯泡坏了)
师:科学家是如何进行探究活动的呢?
生:阅读《天花和牛痘的故事》
师:琴纳提出(或发现、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生:如何预防天花?(或“能否找到一种防治天花的有效方法?”等)
师:琴纳建立的假设是什么?
生:或许得过一次天花,人体就对天花产生了免疫力。
师:琴纳是如何收集证据,检验假设的?
生:1796年5月的一天……
师:琴纳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生:得过一次天花,人体就对天花产生了免疫力。
1.作业本:1、2、3 同步学习:1、2
2.测出自己的脚印长度和身高,报告给组长(男女分开),组长再将统计数据告知全组同学。全组同学用图像将这些数据表示出来。
课后反思
资料链接
脚印长和身高的关系
姓 名
身 高(厘米)
脚印长(厘米)
脚印长(厘米)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身高(厘米)
130 140 150 160 170 180
想一想:
(1)人的脚印长和身高有怎样的关系?
(2)警察在破案时发现,罪犯留下的脚印长为25。2厘米,你来推断一下,罪犯身高约为多少?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一般方法;
2.学习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猜想,学习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相关数据的方法,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
3.体会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感受探究活动的乐趣和成功喜悦,体会合作精神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材料准备
师:各组学生身高和脚印长的数据、投影片、四个黑盒子(分别装一方木块、钢球、铝质圆柱体、小石块)、磁铁。
生(4人一组):四个黑盒子(分别装一方木块、钢球、铝质圆柱体、小石块)、磁铁。
教学流程
1.投影:4组男同学和4组女同学记录的身高、脚印长数据和相应的图像。
2.分析图像,得出脚印长和身高的关系。
3.分析研究的过程:
①提出问题:人的脚印长和身高有怎样的关系?(或怎样根据人脚印的长度来判断人的身高?)
②建立假设:人的脚印长和身高可能存在某种关系。
③设计方案:男女分开,7人一组,
④收集证据:测出身高和脚印长,绘制图像
⑤检验假设:分析图像,找出关系。
⑥发表交流:各组的结果比较。
1.4人一组,每组对4个“黑盒子”进行探究,推测盒子里放的是什么物体?
2.将推测结果填入表中
编号 现象或感觉 推测物体的形状 推测物体的材料
1
2
3
4
同步学习:3~
课后反思
资料链接
人 类 脚 印
30多万年前,3个原始人沿着意大利南部罗卡蒙菲纳火山陡峭的山坡走下,三组脚印留在尚未完全凝固的火山灰里,成为化石。科学家从脚印推测断,原始人的身高可能不足1.5米,在时间上,这些脚印是38.5万年至32.5万年前留下的,研究它们可以增加对最早欧洲居民的了解。
1993年,在英格兰发现另一个海德堡人的胫骨,他的身高似乎在180厘米以上。Aiello提出,意大利发现的这些足迹可能是由孩子留下来的。这些人类脚印长大约为20厘米,宽大约为10厘米。通常“脚的长度”与“身高”的比例是15%,那么留下脚印的这些人的身高只有135厘米。
警察在破案时常根据脚印对罪犯的性别、身高、走路姿势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画像,能够起到揭露和证实犯罪的重要作用。
科学史上一次成功的探究活动
生活中一个简单的探究活动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探究方法的学习
怎样根据人脚印来判断人的身高
黑盒里有什么
科学探究
引 入
亲历探究
分析归纳
阅读分析
布置作业
分析探究
实验探究
布置作业
PAGE
5课 题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知识结构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通过操作和分析,学会正确选择和使用刻度尺,并了解一些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
3.培养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良好品质。
材料准备
师:各种刻度尺(卷尺、塑料直尺、钢尺、教学用三角板、游标卡尺、千分尺等)、圆柱体、圆锥体、排球、地图、细线、硬币、金属丝、圆形铅笔、投影片。
生:刻度尺、硬币、金属丝、圆形铅笔。
教学流程
师:李小强同学,你是我们班最高大的,请告诉我,你有多高?(生:1米73)你是怎么知道自己的身高的?(生:用尺子量的)
师:李小强同学身高1米73,也就是1.73米,是用尺子量的,那同学们知道这把尺子有什么特点吗?(出示没有刻度的尺子)(生:尺子上有刻度)这种有刻度的尺子该叫什么名字好呢?(生:刻度尺)李小强同学身高1.73米,能不能就记作1.73?为什么?
……
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
2.不同物体的空间尺寸(介绍科学记数法)
3.基础训练(投影)
1.请一位同学上来测量黑板长度
讨论分析:测量结果是否正确,测量方法是否合理。
2.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宽度和一张纸的厚度
3.测量硬币的直径
4.测量金属丝的直径
讨论分析:测量结果是否正确,测量方法是否合理。
归纳总结:怎样正确选择刻度尺(能否用卷尺测量书的厚度、用塑料三角板测量篮球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投影);一些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结合演示)。
介 绍:汽车里程表原理,身上的“尺子”,声纳、、雷达、激光等是现代测量中常用的技术。
1.作业本:1、2、3、5、6、7 同步学习:(一)
2.带一只饮料瓶(有商标)
课后反思
资料链接
纳米技术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体积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通过操作和分析,学会正确使用量筒和量杯;
3.继续培养仔细观察、积极实验、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材料准备
师:刻度尺、长方体、圆柱体、量筒、量杯、水、小石块、烧杯、细线、小木块、针、各种饮料瓶、一盒玻璃球。
生:刻度尺、长方体、圆柱体、量筒、量杯、水、小石块、烧杯、细线、小木块、针、各种饮料瓶。
教学流程
师:上一节课布置同学们回去带一只饮料瓶,都带来了吗?这上面都写着些什么呢?
师:农夫山泉上标:净含量550ml,是什么意思?ml表示什么?有多大?
1.体积的单位及其换算
2.基础训练(投影)
1.用刻度尺测量长方体、圆柱体的体积
2.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
讨论分析:测量方法(主要是液体的倾倒、读数方法)是否正确。
归纳总结:怎样正确使用量筒和量杯(示范、投影)。
3.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
4.测量小木块的体积
5.测量拳头的体积
作业本:4 同步学习(二)
课后反思
资料链接
(第3课时)
实验一:测量物体的长度和体积(可与第2课时合并)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长度测量工具的选择
长度的测量
体积的测量
长度的单位
长度的测量工具
长度测量方法的设计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体积的单位
量筒和量杯的正确使用
体积测量方法的设计
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创设情境
阅读训练
实验探究
布置作业
创设情境
阅读训练
实验探究
布置作业
PAGE
1课 题 质量的测量
知识结构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知道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2.知道天平的构造、使用和维护;
3.培养爱护仪器、爱护公物的良好品质,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材料准备
师:塑料盆、塑料桶、杆秤、天平、砝码、铜块、硬币、鸡蛋、苹果、投影片。
生:天平、砝码、硬币、鸡蛋、苹果。
教学流程
师:(出示塑料盆和塑料桶)同学们来说说,这塑料盆和塑料桶有哪些共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生:(回答材料相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等等)
师:那它们的制造成本哪个高?为什么?
生:……
师:怎么知道制造塑料桶所用的原料多呢?
生:用秤称(并上台用杆秤测出它们的质量)
师:(记录×斤,由其讲述质量概念,并引出课题)
1.由“斤”引出质量单位
2.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3.基础训练(投影)
1.将塑料桶从路桥运到沙特阿拉伯市场上去卖,每只塑料桶的质量变不变?
2.塑料桶从7月盛夏放入仓库,12月严冬搬出仓库,质量变不变?
3.不小心将塑料桶压破了,捡回所有的碎片,其总质量变不变?
4.塑料桶被火烧了个大洞,其质量变不变?
5.物体的质量有哪些特点?
6.在地球质量为65千克的杨利伟,乘坐“神州五号”环球飞行时,质量变不变?
1.介绍:天平的构造、使用和维护
2.读数特点: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读数
3.练习:
(1)调平
(2)测硬币、鸡蛋、苹果的质量
(3)整理
1.作业本:1、2、3、4 同步学习:全部
2.带1元硬币10只(2人一组)
课后反思
资料链接
(第2课时)
实验三: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质量的测量
质量单位
质量概念
测量工具
单位规定
单位换算
天平构造
天平使用
天平维护
创设情境
阅读训练
分析讨论
操作练习
布置作业
PAGE
2课 题 时间的测量
知识结构
学习目标
1.知道时间的单位及其换算,了解自古至今时间的计量方法,和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时工具,明确时刻和时间间隔的概念;
2.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探究活动, 培养动手、分析和估计等能力;
3.培养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科学态度。
材料准备
师:钟、手表、电子手表、停表、电子停表、电子计算器、沙漏。
生:停表
教学流程
同学朗读:《今日》诗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时间是个奇怪的东西,我们无法用感官直接感觉它的存在,也很难给它下定义,但我们可以通过它的效果来了解时间和计量时间。
1.计时方法:你知道古人是怎么来计量时间的?(太阳东升西落、四季变化、月相、燃香计时、漏壶计时、日晷等)这些计时方法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运动变化具有周期性)
2.计时工具:你知道钟表的发展历程吗?(伽利略在研究匀加速运动规律时,还是用水漏计时的,1583年他发现摆动的等时性,并创用单摆周期计时。1657年,荷兰的惠更斯在研究单摆的基础上发明了摆钟,有单摆的,也有摆轮的。→机械钟表→1929年,由马里逊首先发明并由谢尔和阿德伯进一步发展起来的石英钟,是近代精密的计时装置。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了原子钟)你所知道的最精确的计时工具是什么?它能精确到多少?你和你的家人平常用什么时间?你还知道日常生活用具中哪些也能计时?
3.时间单位:你知道了哪些时间单位?(年、月、日、时、分、秒、季、旬、星期(周)、刻、世纪)它们的换算关系如何?
4.时间测量:
(1)学会使用停表
(2)测量脉搏和呼吸频率
5.时刻和时间间隔:
(1)让同学分别用手表和停表读现在是几时几分?由此引出时刻和时间间隔的概念。
(2)阅读学校作息时间表,举例说明。
作业本:全部 同步学习:全部
课后反思
资料链接
原子钟是由原子频率标准驱动的供测量和显示时间的装置。原子钟的准确度和稳定度取决于所用的原子频率标准。铯原子频率标准的准确度是所有原子频标之首,将铯炉中发射出来的铯原子束射入调谐在铯原子跃迁频率的U型微波腔,在微波场所作用下使原子产生跃迁,再用第二个能态选择器选取跃迁后的原子,直接打在检测器上。通过检测器把收集到的铯原子数转化为电信号,用此信号去控制晶体振荡器,使晶体振荡器的频率受控于原子的跃迁频率。
由于铯原子从铯炉射出到检测器收集,都在高真空管中进行,因此对原子跃迁的干扰极少,跃迁频率特别准确,由此提供的原子时间是目前最标准的时间。
燃香计时
太阳的升起和落下
节拍器
四季变化
古代的计时工具
现代的计时工具
近代先进的计时工具
常用的时间单位名称
时间单位的换算
使用方法
正确读数
计时的方法
计时工具
时间的单位
停表
时间的测量
创设情境
交流讨论
布置作业
PAGE
2课 题 温度的测量
知识结构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温度的意义,知道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构造、单位、刻度和使用等;
2.通过比较,知道体温计和普通液体温度计的差异,培养比较、分析的能力;
3.培养仔细观察和规范使用仪器的良好实验习惯。
材料准备
师:演示温度计、各种普通温度计、气温计、体温计、烧杯(多只)、热水、冰水、红墨水、小试管、胶塞和玻璃管(粗细各一)。
生:各种普通温度计、气温计、体温计、烧杯(多只)、热水、冰水。
教学流程
师:大家觉得今天的天气是冷还是热?凭你的了解,我们路桥地区一年之中,什么时候最热?热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最冷?冷到什么程度?
生:……
师(生):盛夏,我们路桥地区最热达38℃,寒冬,我们路桥地区最冷达-5℃。这38℃和-5℃指的是什么的量?(温度)大气的温度越高,说明天气越…(热),大气的温度越低,说明天气越…(冷)。所以,温度是表示物体什么的量?(冷热程度)。同学们说,今天天气比较热(或冷),是怎么知道的?(皮肤感知的)。下面请一位同学上来同手指测一下两个烧杯中水温的高低。
(1)一生上台,左右手指分别浸入热水和冰水中;然后分别浸入两杯等温的温水中。
(2)全班同学体验。
(3)解释井水为什么是“冬暖夏凉”的。
(4)凭皮肤的感觉来判断温度的高低是不可靠的,那怎么才能准确地知道温度的高低呢?
生:观察各种普通温度计、气温计。
师:你们观察了这么久,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测量范围、最小刻度、结构特点等之类)
师: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呢?
生:为什么玻璃管做得比玻璃泡细?……
演示:小试管浸入热水中,小试管内红墨水受热膨胀。(配粗玻璃管、不配玻璃管、配细玻璃管进行对比)再出示演示温度计对比。
师:介绍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构造、单位、刻度等。
生:用温度计测水温
(1)测量冰水温度
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分析使用规范:
①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
②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投影分析)
③一般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且要待温度计中的液柱稳定后再读数;
④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投影:读数练习)
(2)测量自来水的温度
(3)测量手指伸进去觉得不冷也不热的水的温度
(4)测量手指伸进去觉得温暖(相当于洗澡水)的水的温度
(5)测量手指伸进去觉得很烫的水的温度(能停留30秒)
师:自来水的温度是25℃(待定),有点凉;手指伸进去觉得不冷也不热的水的温度约35℃;洗澡水的温度应该在41℃左右;50℃的水已经相当烫了,人钻进去洗澡是受不了的。那人体的温度是多少呢?(皮肤、口腔、直肠、正常时、发烧时)怎么知道的?
生:……用体温计测得的。
师:医生用体温计给病人测体温时,也要遵守我们刚才这样的操作规范的吗?也是不能离开人体读数的?……
师:那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呢?(让学生先说说,再观察回答)
投影:体温计和常用温度计的比较:
常 用 温 度 计 体 温 计
最小刻度 一般为1℃ 0.1℃
刻度范围 一般为0℃~100℃ 35℃~42℃
结 构 ①体温计的玻璃泡容积大而玻璃管很细②体温计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极细的缩口
读 数 时 一般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可以离开被测者
(教师根据投影提问,学生回答)
生:用体温计测自己的体温(参看课本160页)
生:阅读课文16页,了解其他温度计。
作业本:全部 同步学习:全部
课后反思
资料链接
1.温度的意义: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
2.常用温度计的原理和刻度:
常用温度计是指液体做测温物质的温度计,它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 表示。它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3.常用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1)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
(2)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3)一般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且要待温度计中的液柱稳定后再读数;
(4)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4.体温计和常用温度计的比较:
常 用 温 度 计 体 温 计
最 小 刻 度 一般为1℃ 0.1℃
刻 度 范 围 一般为0℃~100℃ 35℃~42℃
结 构 ①体温计的玻璃泡容积大而玻璃管很细②体温计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极细的缩口
读 数 时 一般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可以离开被测者
投影:
下图是四位同学测量液体温度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
(A) (B) (C) (D)
1.下图中,温度计的测量范是________________,最小刻度是____________,读数是_______________。
1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
2.如右图所示,甲温度计的 20 10
读数记作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20
乙温度计的读数记作___________,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 乙
常用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1)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
(2)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3)一般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且要待温度计中的液柱稳定后再读数;
(4)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体温计和常用温度计的比较:
常 用 温 度 计 体 温 计
最小刻度 一般为1℃ 0.1℃
刻度范围 一般为0℃~100℃ 35℃~42℃
结 构 ①体温计的玻璃泡容积大而玻璃管很细②体温计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极细的缩口
读 数 时 一般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可以离开被测者
(第2课时)
学生实验:温度计的使用
(1) 温度计的原理。
学生:用手捏住玻璃泡一会儿或向玻璃泡呵热气等,观察温度计中水银柱升长或酒
精柱的长度变化(教师提醒学生不要弄破玻璃泡或碰撞)。
思考讨论:温度计的液柱升长和温度变化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关系?怎样用水银柱的长度变化来表示温度的变化?
学生归纳: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根据水银、酒精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温度计的构造。
内径很细,均匀的玻璃管,管的下端是一个玻璃炮,在管和泡中装有适量的水银或酒精,管上标有刻度。
(3)温度的单位。
练习书写和读法
(4)温度计的刻度。
(5)实验:温度计的使用。
不超量程,充分接触,不变位置,视线看齐,准确读数。
温度的测量
温度意义
测量工具
其他温度计
构 造
刻 度
单 位
使 用
原 理
观察思考
实验探究
布置作业
引 子
亲身体验
比较分析
PAGE
6课 题 实验和观察
知识结构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烧杯、试管、酒精灯、玻璃棒、药匙、停表、天平、显微镜、电流表、电压表等常见仪器的用途;
2.通过观察和实验,体验工具和仪器的重要性,知道工具和仪器可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对物体进行测量、扩大观察的范围;
3.进一步领悟观察和实验的重要性,培养仔细观察、积极实验、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材料准备
师: 烧杯、试管、酒精灯、玻璃棒、药匙、停表、天平、显微镜、电流表、电压表、课件
教学流程
试管架、试管和试管夹
酒精灯(演示:给试管加热)
烧杯
玻璃棒(演示:搅拌)
药匙
天平和砝码
机械停表
电流表和电压表
显微镜
(1)视错觉flash课件
①图中的横线是直线吗?②图中的颜色一样吗?③圆中有三角形吗?④两条直线一样长吗?⑤直线是水平的吗?⑥圆点一样吗?⑦奇异图⑧三维立体图
讨论:借助仪器和工具的重要性
(2)用放大镜观察指纹
想一想: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能够帮助我们做什么?
放大镜与显微镜的flash 课件
(3)探究:摆动周期跟哪些因素有关?
①猜想;②实验的设计;③如何记录实验结果;
④如何准确地测出时间;⑤如何表述实验结果。
作业本:1、2、3、4 同步学习1、2、3、
课后反思
资料链接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鸡蛋放在溶液中的实验”学习烧杯、玻璃棒等的使用,练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描述和记录;
2.通过实验培养认真细致、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进一步领悟观察和实验的重要性,培养仔细观察、积极实验、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材料准备
师:0℃的冷水、30℃的温水、60℃的热水各一杯、刻度尺、放大镜、铁架台、细线、砝码、停表,食盐、鸡蛋、水、白醋中的鸡蛋。
生:0℃的冷水、30℃的温水、60℃的热水各一杯、刻度尺、放大镜、铁架台、细线、砝码、停表,烧杯、玻璃棒、食盐、鸡蛋、水。
教学流程
分析《早晨的太阳和中午的太阳,哪个更远些?》
1.小心将鸡蛋放入盛自来水的烧杯中,看一看鸡蛋在水中是浮还是沉?是直立的还是横卧的?
2.往水中加食盐,搅拌,再看鸡蛋是浮还是沉?姿势怎样?
3.继续往水中加食盐,搅拌,再看鸡蛋是浮还是沉?姿势怎样?(直至浮在水面)
4.继续往水中加食盐,搅拌,看鸡蛋露出水面体积有何变化?
5.你在实验中有没有观察到鸡蛋悬浮(如图)在盐水中的现象?你能通过调节食盐和水的量使鸡蛋悬浮在盐水中吗?试试看。 6.白醋中的鸡蛋
同步学习:4、5、6、7
课后反思
资料链接
实验和观察
实验室里的仪器
实验的操作和观察
仪器和工具的作用
仪器的名称
仪器的用途
实验操作具有规范性
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科学记录实验现象
做出准确的判断
对物体进行测量
扩大观察的范围
文字描述
列表法
图象法
实验室里的仪器
实验探究课件演示
布置作业
引 入
实验探究
布置作业
PAG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