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移一移鼠标,让文字安家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解记事本软件文字编辑的重要功能:复制、剪切、粘贴。教材通过样图范例说明了“复制+粘贴”和“剪切+粘贴”二者的区别和联系,教材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掌握复制、剪切、粘贴操作。在“探究活动中”,教材依托绕口令的输入任务将学习目标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学习复制、粘贴和剪切、粘贴的操作,用任务驱动学习,寓教于乐。在“创新活动”中,教材首先让学生在记事本里输入对家乡的印象,复习记事本的操作,接下来又给出了三个绕口令,丰富了课堂学习内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两课的学习中,已初步掌握了记事本的基本编辑功能、文件保存等内容。本节课在巩固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文字编辑的重要操作:复制、剪切、粘贴。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刚接触信息技术,好奇心强,且学习热情饱满,对绕口令充满兴趣,教材选用的绕口令,可以让学生多读两遍,边读边输入到记事本中。指导学生复制、粘贴与剪切、粘贴提高输入速度,在任务驱动下完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1. 学会复制、剪切、粘贴操作。
2.体会“复制+粘贴”与“剪切+粘贴”的区别。
3.复习文件的保存及回车键、退格键的用法。
四、教学重点
会复制、剪切、粘贴操作。
五、教学难点
“复制+粘贴”与“剪切+粘贴”的区别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七、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室
八、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绕口令《四和十》。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不要把十四说成四十,不要把四十说成十四。
2.引导学生读一读
3.提出任务:绕口令里有很多重复的文字,通过复制、粘贴就能完成重复文字的输入。
4.提问:你知道记事本里有这个功能吗
5.揭示课题,明确任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记事本里的复制、剪切、粘贴操作。
(二)新授
任务一:认识复制、剪切、粘贴操作
1.出示教材第49页的图片,讲解“复制+粘贴”的特点。
2.出示教材第50页的图片,讲解“剪切十粘贴”的特点。
3.提问:“复制+粘贴”和“剪切+粘贴”有什么共同点 有什么不同点
4.补充学生的回答,出示幻灯片强调。
共同点:复制或者剪切的对象可以重复粘贴。
不同点:复制的对象,原处有保留;剪切的对象,原处不保留。
任务二:学会复制、粘贴的操作
1.指导学生打开记事本,输人绕口令《四和十》。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1页的“复制、粘贴字符”,学习复制、粘贴的具体操作。
3.让学生演示选中字符的操作,教师在一旁提示操作步骤。(视
情况,或是教师直接演示操作步骤,请学生认真观看)
4.请学生演示复制、粘贴字符的操作,教师在一旁提示操作步骤。
(1)选中字符后,单击“编辑”菜单下的“复制”命令。
(2)将鼠标定位到合适的位置。
(3)单击“编辑”菜单下的“粘贴”命令,将复制的字符粘贴到合适的位置。
5.让学生说一说,输入绕口令《四和十》时,可以在哪里用到复制、粘贴操作。
6.让学生将绕口令《四和十》输入到记事本文件里。
任务三:学会剪切、粘贴的操作
1.出示已经输入好的绕口令:《分果果》。
多多和哥哥,坐下分果果。
都说要小个,外婆乐呵呵。
哥哥让多多,多多让哥哥。
2.提问:老师在输入的过程中,将后面的两个语句弄错了,两个句子应该要倒过来。想一想,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3.引导学生自学教材第52、53页关于剪切、粘贴的操作。
4.给学生下发教师输入有错误的《分果果》绕口令。
5.指导学生自学剪切、粘贴操作。
6.展播部分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演示并讲解方法。
7.补充操作方法,并注意强调操作的条理性。
8.展播部分学生作品,并组织学生
点评。
(三)创新活动
1.幻灯片出示任务,指导学生练习。
(1)在记事本中输入你对自己家乡的印象,并保存相应的文件。
(2)输入下面的绕口令。《小礼和小丽》《白奶奶买白菜》《罗锅背铁锅》或者是学生熟悉的其他绕口令或古诗。
3.展示学生作品,鼓励学生参与作品评价。
4.对活动过程及成果进行适当总结。
(四)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1.引导学生回答:在这节课中,你们学到了些什么呢 有哪些收获
2.展播部分学生的作品,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学生填写活动评价表。
九、板书设计
第9课
移一移鼠标,让文字安家
复制→粘贴
剪切→粘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