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探索物质的变化
第二节探索酸的性质—酸的分类和命名、PH和溶液酸碱性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酸的分类和命名,了解PH值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PH试纸的用法、溶液的酸碱度对生产意义。
2、技能目标:提高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际、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
二、重点难点:溶液的PH值及其应用。
三、教学方法:实验、阅读、讲解、归纳相结合。
四、教学用品:
1、仪器:试管、表面皿、玻璃棒、投影仪。
2、药品:PH试纸、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
3、其它: 土壤样品。
五、教学过程
[练习]写出HCl、H2SO4、HNO3的电离方程式。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化学用语。 写出电离方程式; 进一步认识酸及其组成.
[设问] 上节课我们总结了酸的五点通性,酸为什么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思考并回答.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 进一步强化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思想.
[提问]酸有哪些通性?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 回忆思考,系统回答.并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巩固复习酸的通性
[过渡语] 我们学习了酸的如何命名?如何给酸进一步分类呢? 思考 设疑,明确学习内容
[板书] 酸的分类和命名 通过读书,总结出酸的分类和命名.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板书]分类: 根据酸分子中是否含氧分为: 根据酸分子中电离出氢离子个数分为 记录、复述、识记 了解酸的分类方法并记忆.
2、命名:含氧酸:“某酸”如H2SO4硫酸无氧酸:“氢某酸”如H2S氢硫酸 记录、理解 了解酸的命名方法并记忆。
[投影] 课堂练习一(见附1)指导学生做课堂练习一 做课堂练习一 巩固酸的分类和命名。
[过渡语] 在生活、生活中,人们往往不但需要知道某溶液的酸碱性,还需要知识溶液酸碱性的相对强弱,溶液酸碱性的强弱如何表示? 思考、猜想。 设疑,明确学习内容,激发求知欲。
[板书]PH—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记录
[板书]PH范围通常在0~14之间PH=7 溶液呈中性PH>7 溶液呈碱性PH<7 溶液呈酸性 记录 强化记忆,进行量变引起质变的教育.
[引入问题] 溶液的PH值用什么方法测定 用PH试纸.展示PH试纸 积极思维 激疑探索
[投影] 课堂练习二(见附2)指导学生做课堂练习二 做课堂练习二 巩固PH值的应用.
[指导学生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酸的分类和命名,重点学习了PH--溶液酸厦度的表示方法,这不仅从理论上知识了溶液酸碱度对生活、生产及科研的重要意义,还将对今后的实际应用起指导作用. 试进行小结 对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验的教育。
[投影] 随堂检测(见附4) 学生独立完成 及时反馈
附1:课堂练习一
1、现有HCl、HF、H2CO3、H3PO4四种酸,分别把它们归类并命名。
无氧酸 ;含氧酸 ;一元酸 。
附2:课堂练习二
1、 某溶液PH=3,则该溶液
(A)呈酸性 (B)呈碱性 (C)呈中性 (D)无法判断酸碱性
2、人体内一些液体的近似PH值如下:血浆7.35~7.45,胆汁7.1~7.3,胰液7.5~8.0,胃液0.9~1.5,其中一种液体呈酸性,该液体是
(A)血浆 (B)胆汁 (C)胰液 (D)胃液
3、已知苹果汗的近似PH值为2.9~3.3,在苹果汁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示的颜色是
(A)无色 (B)红色 (C)蓝色 (D)紫色
4、下列各PH值表示溶液酸性最强的是
(A)PH=14 (B)PH=7 (C)PH=1 (D)PH=0
5、 有一瓶溶液PH值是9.5,取少量注入试管中,再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呈 色,如果要使试管里的溶液PH值降至5,可以采取 的方法.
附3:随堂检测
1、 连线题:把相关的内容之间用短线连接起来;
盐酸 HNO3 二元无氧酸
硫酸 H2S 一元含氧酸
氢硫酸 H2SO4 二元含氧酸
硝酸 HCl 氢氯酸
2、 填空 :
酸在电离时生成的 离子 是 离子,盐酸的PH 7,氢氧化钠溶液的PH 7,把盐酸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后溶液的PH值逐渐(升高、降低或不变) 。恰好中和时PH 7。